時間:2023-02-24 09:54:4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城市雕塑的內涵
城市雕塑是美化城市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涵蓋了各類人物雕塑、動物雕塑、銅浮雕、銅鼎、銅鐘、不銹鋼雕塑、石材雕塑等等,城市雕塑不僅僅起到裝飾的作用,更有屬于時代與文化的象征意義,為人們的精神思想提供指導作用。從裝飾性來講,城市雕塑最主要的就是內容和形式。內容所設計的主題是展示該區域獨有的文化內涵;其次就是形式,根據內容選擇合適的形式進行空間三維表達,既然是城市雕塑設計那就要考慮放置的位置,是廣場還是公園,是街邊還是湖邊,這都直接影響設計的造型形式,風格特點等。這就要求創作者在進行城市雕塑在制作時,做到城市雕塑安置環境與主題的融合,根據環境來選擇材料制作,同時也根據雕塑的主題來尋找合適的擺放地點,讓其藝術價值最大化。從象征意義來講,城市雕塑屬于對當地歷史和文化的載體,不僅如此,更是一座城市在當下時代的象征。優秀的城市雕塑既可以彰顯城市個性,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地域文化,承載歷史文化。好的城市雕塑反映群眾的審美意志,也滿足公眾對文化藝術需求,同時也是城市人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城市的配套工程中的一環,優秀的城市雕塑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樹立城市的精神格局,對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城市雕塑的發展情況
縱觀世界歷史,工業革命之后,原先由貴族階級主導的手工化城市地標建設變成了由社會大眾主導的工業化的城市地標建設。屬于工匠對貴族業主服務項目,比如米開朗基羅給教皇畫西斯汀教堂,早期的城市雕塑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當時公共地標的建造多半是著名的雕塑工匠帶領著自己的學生制作,無數工匠負責一個局部,連接成復雜和諧的有機整體,當時的藝術家就是手藝精巧的師傅,工匠藝術家收到皇室或是貴族委托,將自己的技藝配合貴族的品味,大大方方的運用真正的匠人精神把作品呈現出來,有了匠人的技術規范和貴族傳承的文化品味作保證,作品就不會出任何問題,甚至名垂青史,由于主要的客戶來自于教廷,多半對主題也有明確的要求。這與現代的工程項目相比,更具競爭性和激勵性。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代表著一個時期或一種藝術風格造詣的頂峰。從中國的城市雕塑發展史來看,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制作者的技藝都是完全忠實于主顧,中國古代工匠少有像西方的名人效應,但依舊也是為集權者和貴族制作。回到中國的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城市雕塑的客戶由貴族地主轉變成了政府機關部門,雖然沒有接軌雕塑發展流派,但是將古典風格以及工業風發揮的淋漓盡致,現在公共地標設計,往往是一個設計師個人的單獨經驗的設計結果,缺乏多個工匠,多年傳承的設計疊加和迭代濃縮,設計量沒那么足。人們不再那么關注城市,關注公共空間,取而代之的是用于滿足購物欲的購物中心、商場、電影院,人的欲望偏重于物質化產品而不是城市空間。還有網絡化世界的革命,更使得人們的對城市空間聯系轉移成虛擬世界的聯系,不得不承認當下的城市雕塑缺乏獨立性和創作性,反而更加注重商業性。
三、當代城市雕塑的特點
(一)城市雕塑實體性
城市雕塑有著實體性特征,現代城市雕塑藝術的一個重要特性體現在材料上,在都市雕塑創作中的材料,不論是水泥、陶瓷、木材、磚石、金屬或是樹脂等等,這類型材料都具備不同類型的特性,選用的材料不同,所展示的質感紋理顏色也不同,大眾在欣賞城市雕塑的時候,通過不同材質的特性,用視覺觸覺感知,來體會藝術家在創作雕塑時想要表達的內容和主旨,現代城市雕塑藝術向著材料多元與工藝手法多樣的方向發展,不同的材料表達的藝術語言完全不同,材料是城市雕塑的外在展示,合理的選材可以提高雕塑整體的觀賞價值,也符合大眾對美學的要求。
(二)城市雕塑對造型的要求
城市雕塑藝術主要屬于使用外形來表達主題的藝術語言,關于雕塑的制作,造型是首當其沖需要考慮的元素,從視覺效果來看,優質凝練的造型可以大大提升城市雕塑作品的可讀性與觀賞性。在創作過程,雕塑藝術家要把握雕塑的形體感,即雕塑品的外觀的線條與起伏變化,比如最簡單的凹凸兩種形式,藝術家在創作時必須要把握雕塑自身想要表達的主旨,結合城市環境的具體情況。把握住形體感,掌握與實際物體的相似程度,適當使用夸張手法,來提升整體造型的優美度。其次是雕塑的造型要有張力,富有生命力的表現,即觀賞者能通過造型來感覺到雕塑的活力,特別是人物雕塑,能夠通過造型傾斜旋轉等方式,制造一個活靈活現的雕塑神態,改變其空間的靜態性,讓雕塑“動”起來,可以說,造型沒有張力,失去了生命的雕塑,是不夠成熟的作品。
(三)城市雕塑需要有時代導向性
在不同的時代,雕塑應具有不同的含義,城市雕塑是整座城市變遷的見證者,也是整座城市精神文明的承載者,在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國家,其地標性建筑就帶有明顯的神學性與宗教性,主題多半是宗教的故事。在當代,中國的城市雕塑以和諧富強為主旨,其主題千變萬化,但表達的主旨都是一樣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創作者的創作理念是有所不同的,但雕塑的設計原則具有時代的精神,這一點是不會變的。雕塑藝術家應該做到觀賞者可以通過雕塑感受到不同時期的人文理念,通過雕塑來見證時代的變遷。
(四)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
每一個城市都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方人文特色,根據擺放的環境不同,藝術家在制作雕塑的時候應該有前期對城市文化的考察,在充分了解到所在城市的人文情況之后,再進行制作一個符合城市精神文明的雕塑可以引導提升大眾的審美,而低劣的作品不但極大浪費了國家資源,而且污染了城市空間,有著諸多的不利影響,雕塑家在創作的時候,需要思考城市與城市雕塑的內在聯系,兩者相互影響,并各有不同的作用,在確定城市雕塑表達城市的精神文明的前提下進行創作,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爭取創作出有益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雕塑作品。
(五)當代城市雕塑的發展
公共藝術現在成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對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效果,信息獲取便捷并且數量巨大,藝術家往往陷入了上網找合適的雕塑創意,去模仿,學習,變成自己的作品,城市雕塑,或者說整個藝術行業陷入這一怪圈,對于整體城市雕塑行業的發展有害而無益。互聯網的影響對于藝術行當影響很大,最重要的就是去地方化,各大美術院校的特色慢慢減弱,因為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非常多,資源的共享對于藝術行業來講,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這會導致大批量的剽竊作品事件。不得不說,現在大多數雕塑行業還沒有和互聯網發生什么關系。城市雕塑還是以大型環境雕塑為主,與城市建設密不可分。互聯網對于雕塑行業的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使得各方創意的獲得變得廉價,而另一方面,信息化時代的高速推廣效應,對于城市雕塑的宣傳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總體來看,互聯網時代下的城市雕塑行業,還是屬于起步發展階段,需要社會各界的扶持和藝術家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用城市雕塑豐富城市的內涵,把城市的時代性刻在城市雕塑上,促進城市雕塑行業的整體發展。
作者:羅兵 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篇2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以及生活化下的物化形式,雕塑的形態與城市的活動發生密切的關聯,同時雕塑也反映出城市化進程以及城市生活的構成形態。而現在藝術表現的比較多元化以及開放化,對城市雕塑也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在雕塑的形態構成,色彩表達以及符號等方面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現代藝術與城市雕塑的整合較好的體現藝術融入城市生活,藝術融入雕塑的情感化表達,并且雕塑本身的構成其實也是現代藝術在某種物質上的空間精神傳達,將城市化的生活以雕塑的方式體現出來。
城市雕塑的在場化藝術表達效果圖。現代藝術對城市雕塑在各個不同的方面均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通過意象化的方式用材料進行建構化表達,同時也能傳達出藝術賦能城市雕塑的發展,藝術對城市雕塑的形態化構成表達,并且雕塑本身也是藝術化的具象表達,烘托出城市的現代化氣息。圖中城市雕塑是以人物的形態進行表達,并且出現在城市的商業街區中,城市雕塑通過現代藝術化的方式進行整體化表達,整體人物雕塑運用鐵片進行逐層跌落,按照人物的形態進行輪廓的勾勒與組織并且將人物進行構圖化,在人物形態化構成中通過鐵片的視覺化效果可以形成一種空間上的朦朧感,當人進行逐層而上時候,人物雕塑的形態也會逐漸發生變化,有些是呈現透明的形態有些是以實體的方式,實現實與虛之間的轉變過程,因此在雕塑形態的構成表達中,充分運用藝術化的表達方式,將藝術與雕塑充分整合在一起,也通過雕塑的形態構成表達出城市多元的空間文化,同時也是雕塑基于藝術形式上的具象化表達。
趣味藝術與城市雕塑的融入設計效果圖。現代的趣味藝術與城市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其娛樂形式以及媒介而逐漸趨向于大眾化的發展,并且也考慮不同的年齡層級以及廣場化的公眾行為,將趣味化的藝術與城市雕塑進行融合設計,營造出具有文化氣息的IP標識點。整體城市雕塑是以動漫化的形象進行展示出來,動漫主題人物結合藝術進行整合設計,整體構造方式采用透明的鋁板進行設計,用透明的鋁板進行整體的圍合,并且用蒙太奇藝術構成方式進行主題化表達,在材質的使用上,穿孔鋁板用內部支撐的方式進行形體的塑造與結合,將整體的空間形態進行烘托表達,并且放置在城市的街角中,同時也起著標示化的展示作用。趣味藝術還將人的路徑動態與雕塑充分結合在一起,采用圓形的過道與城市雕塑進行整合,可以讓人通過過道與雕塑之間產生一種互動的關系。因此在現代的城市化空間主題表達中,城市雕塑本身也是藝術化的構成,也通過動漫主題的藝術與城市空間產生互動的關聯組合。標識化藝術與城市雕塑融合效果圖。現在藝術在具象化的表達中力求一種符號以及視覺化圖像設計,在城市空間以及雕塑的設計中也會充分體現圖像化的美學,這種現代化藝術美學能夠讓人喚起情感上的共鳴以及視覺化的審美認知,同時也會反應在現代的城市雕塑設計中。在城市公園的街角處經常會出現具有符號標識化的景觀構筑物,這種景觀構筑物通常以具有雕塑感的物體出現并且與景觀元素之間產生互動化的構圖。圖中是現代藝術與城市雕塑結合設計的產物,在偌大的水池中間采用弧形流線化的藝術雕塑,藝術雕塑是以線性的方式進行呈現出來,線條之間互相纏繞而成,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視覺化轉變。線條之間通過本身材質的柔韌以及延展性進行固定,同時與景觀水面產生一種倒影的空間形態。因此在現代藝術的影響之下,城市雕塑其形態也逐漸具有符號化的視覺表達,也通過與景觀元素之間的結合讓城市空間顯得具有活力,而這種藝術化形式的體現往往是通過比較夸張的雕塑形態用來強調其形體的力量感,同時也能帶動周邊空間的氛圍,讓其整體環境的標識感顯得明顯,這是標識化藝術對雕塑形態的影響,也是對城市空間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參與藝術與城市雕塑融合設計效果圖。
現代藝術比較大的特點是具有多元化以及大眾參與化,能夠將一些藝術品的形式與雕塑進行融合從而引導大眾與藝術雕塑之間產生互動化的關聯。并且雕塑本身也通過藝術形式的處理顯得精致有趣,能夠傳達出大眾參與和開放的目的。這類雕塑的形態受眾群體主要是年齡層級比較低的群體,以孩童為主。將雕塑的外形通過藝術趣味化的表達方式進行設計,并且也將鋪地材質進行圖像化表達,雕塑之間以不同的形態進行對比,并且雕塑通常是以細膩的尺寸進行結合設計,同時也用燈光等裝飾進行不同場景化的表達。通過色彩之間的變化結合藝術化雕塑進行整體設計,能夠吸引外部的孩童進行游玩聚集,也充分體現出現代藝術化的大眾參與以及公共開放的意識形態,將這些藝術與城市雕塑進行緊密的結合,融入到日常的雕塑設計中,呈現出視覺化參與化的特點,并且參與藝術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模糊了空間的界限與視覺化圖像,讓整體的外部形態顯得吸引力,能夠讓不同的年齡層級的人共同參與進來,形成比較開放式以及融入式的場所空間。
山水藝術與城市雕塑融合效果圖。山水畫的藝術風格是中式傳統建筑中比較常見的形式,具有比較濃厚的藝術以及文化氣息,同時在現代的居住空間以及城市化設計中也將這種藝術風格進行融合設計,傳達出文化的底蘊美學。現代的山水畫藝術也與城市雕塑相互結合能夠創造出形式不同的且具有特色的藝術雕塑品。在城市廣場中央采用景觀水景的設計方式,在水景的背景墻處采用山水畫藝術品雕塑,雕塑整體的立面形態是以山水式樣進行雕刻,外立面用毛石進行砌筑并且進行相應的立面拋光打磨,將山水藝術雕塑品與其外側的石材雕塑品進行相互結合以場地開放式的方式進行展現出來,不同類型的藝術雕塑品能夠進行相互的融合,是藝術以其式樣統一的方式進行聯結。因此在設計中通過山水藝術這種表達方式能夠較好的將傳統文化的空間意蘊美學與山水雕塑等融合在一起,構成景觀場地以及空間表達中重要的媒介化載體。這也是現代藝術講究一種符號化的回憶,積極用符號形態賦能城市化生活以及雕塑品的設計。
數字藝術與城市雕塑融合設計效果圖。現代的藝術也與科技等信息相互融合,積極與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緊密斜接,藝術品的設計中以數字化的方式進行表達并且強調人與藝術品之間的互動,同時也是營造一種沉浸式空間體驗的氛圍,藝術品在這之間擔任著重要的媒介傳導作用。在城市街角廣場中藝術雕塑品是以墻體的方式進行展現出來,墻體的外側采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在墻體的外部立面中用不同的燈光進行裝飾,燈光之間可以通過相應的編碼進行符號化演示與再現,根據不同的場景等其外墻立面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同時以現代數字化藝術的方式與城市雕塑進行融合設計,將空間的尺度以及形態進行充分的表達出來,參與者可以與城市雕塑進行有趣的互動體驗,能夠感受數字藝術帶來的變化,同時也能夠感受數字化藝術對城市文化的影響。并且數字化藝術服務的對象也是城市人民,通過數字化藝術可以較好的賦能城市生活,讓人們感受到城市化所帶來的新的變化以及藝術美學。現代藝術與城市雕塑是一種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作用,現代藝術以其比較符號大眾的藝術形態能夠影響城市雕塑的形成,它不太拘泥于傳統的形式以及式樣,反而用比較開放的方式以及立面構成等進行設計,能夠讓雕塑顯得更加具有文化性以及貼合實際的情感表達。同時現代藝術也以其自身的方式進行內容的表達,感受到藝術對城市生活帶來的變化。
作者:魏楊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篇3
城市雕塑作為環境與藝術有機結合的公共環境藝術形式是雕塑藝術家基于時代發展下對社會認知的外在表達,是思想、理念、情感等精神需求在公共環境中的具體體現。隨著城市雕塑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城市雕塑藝術已經成為衡量國家或地區人文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有必要認知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創作特征,實現其在人們美好生活建設中促進作用的有效發揮。
1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題材”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其題材的選擇與確定離不開城市歷史、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1]這就要求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家以傳承與弘揚城市文化精神為原則,進行當代城市雕塑設計主題的把控,使當代城市雕塑藝術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凸顯城市個性美、文化美。與此同時,當代城市雕塑藝術作為當代人對生活、文化、藝術等感知的理性表達,其設計內涵與時代變化、社會發展存在密切關聯。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具備前瞻性,能夠對時代變化下人民群眾對城市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具備充分的了解,從當代人的心理期許入手,進行當代城市雕塑的創作,促進當代城市雕塑教育、裝飾、娛樂、溝通等作用的有效發揮。以美國自由女神像為例,設計師立足城市歷史,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勝利100周年”為創作主旨,將“向往和平與自由”這一永恒理想滲透到雕塑創作中,讓那位身著古希臘服飾,頭戴七道尖芒冠冕,手舉自由火炬與法律典籍,腳踩破碎鎖鏈的美麗女神深入人心。
2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布局”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其布局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對其價值與作用的發揮存在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當代城市雕塑類型不同,其所處位置也應不同。例如,商業雕塑作為傳遞商業信息,促進消費者與商業區有效溝通的橋梁,應配置在商業圈范圍內;校園雕塑作為傳遞教育、文化等信息,促進校園與師生有效溝通的紐帶,應根據其主要功能科學布置在校園內。因此,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在進行選址與布局時,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能夠根據具體空間環境進行位置、空間占比、體積形態的綜合分析,使其在不影響區域空間整體結構的同時進行空間環境的改善,提升空間和諧美。
3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材質”
材料作為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展現城市雕塑藝術內涵,提升城市雕塑藝術審美性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在進行當代城市雕塑材料選擇時,應明確以下特征:一是可持續發展特征。即城市雕塑多處于外界環境中,需經歷風霜雨雪仍能夠保持原有光彩,屹立在空間環境中。對此城市雕塑材料應具備可持續發展性。二是多樣性特征。即隨著工業、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城市雕塑材料呈現多樣的發展態勢,除大理石、花崗巖、木材等自然材料得到廣泛應用外,銅、鋼等金屬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逐漸應用到城市雕塑藝術創作中,為城市雕塑藝術優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三是工藝創新性特征。不同材料由于性質不同,其應用手法也不同。為促進材料表意功能的有效發揮,設計師善于根據作品需求,通過材料本質肌理保持或人工肌理創造,提升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在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設計師要認識材質肌理與雕塑創作思想的內在關聯性,能夠立足城市雕塑主題、形態、功能等,進行材料選擇,并從材料本質美、材料工藝美等層面出發,通過直接利用、材料分解、材料置換等方法的科學運用,提升材質表意功能。例如,由大衛·希金斯創作的《螺旋形》根據雕塑主題“熱愛自然與環境保護”選擇更具自然性的大理石進行作品創作,使人在觀賞過程中能夠清晰感受到作品蘊含的自然韻味,體會來自海洋的希望與美好。
4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之“造型”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造型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審美意蘊的表達。即美學價值是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核心價值,需在“凹凸”間賦予形體以獨特的變化,進行雕塑藝術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傳遞與表達。對城市雕塑形體進行歸類,大致可分為“圓形”“方形”“方圓結合形”三種,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雕”“塑”賦予形體多種多樣的變化,使其成為符合城市空間環境、城市歷史與文化需求的形態,進行不同寓意的表達。其二,法則的靈活運用。在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中,形式美法則的應用需注重靈活性、變化性。不能一味地追求規范,需注重形式美法則應用與空間環境的有機結合,根據空間環境、城市文化等內容的變化進行造型法則的改變,使雕塑形態富有更強的生命力。
5結語
城市雕塑藝術受城市歷史、城市經濟、城市空間、城市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隨著城市的發展與變化,雕塑藝術創作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此,只有立足時代發展,掌握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特征,才能為當代城市雕塑藝術創作實踐提供指導,促進其在人類生活環境改善中作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湯箬梅.新時代背景下提升江蘇雕塑藝術品質與城市影響力研究[J].藝術評鑒,2018(09):184-185.
[2]陸增康.對城市雕塑公共性問題的再反思[J].雕塑,2018(04):70-71.
作者:莫冰梅 潘蕾雅 盧佳佳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