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1:25:5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住宅小區在設計中要堅持自然生態、優雅大氣,以為業主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為核心。將鄰里交往、休閑健身、兒童娛樂等功能相融合,創造一個和諧溫馨,鄰里親近,擁抱自然的多維度的居住空間,為業主打造心中的夢想家園。使廣大業主們在良好的居住環境中安全而舒適的生活,真正感受到家的味道。
1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中應遵循的環境因素
住宅小區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充分考慮周邊的環境,以自然景觀滲透到每一個細節,以呼應一個與自然共生共享的居住環境,通過以下5個環境因素,打造無限循環的美好生活。視覺環境:結合不同的使用功能,規劃設計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構成多層次的穩定植物群落的生態效果。不同組團不同色彩,不同組團不同花卉,突出各區的植物景觀季相,兼顧其他各季節景觀;嗅覺環境:不同季節聞香,散發芳香氣息的保健功能類植物對人們身心健康的保持、保護有著明顯的功效。又能達到真正舒心的、健康的休憩環境;觸覺環境:在居住小區內要注重公共安全,在居民活動的范圍內嚴禁栽植危及人們生命安全的有毒、有刺、有漿果的植物品種;聲源環境:小區外圍植物的栽植形式應具備隔離屏障的效果,起到削減噪音、阻隔外部干擾的功能;風源環境:植物可以有助于改善空氣中的濕度,有助于緩解風向和風速。減少熱島效應、調節小氣候、改善人居環境。
2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中應遵循的植物配置原則
2.1生態優先原則
減少單純草坪設計的比例,以自然式種植為主。合理搭配喬木、灌木、地被和草本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其景觀的多樣性。合理的確定常綠、落葉不同規格樹種,不同生長速度樹種的比例和種植密度,在提高植物成活率的同時也便于減少日后的人工維護。
2.2持續發展原則
景觀效果不單單只考慮近期的效果,更應該尋求中期和遠期形成的較為可觀的景觀效果。因此在植物配置時除了營造觀賞效果的同時,還要依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特征合理配置,營造出生態效益顯著、可持續發展的綠地系統。從而確保生態效益可以更好的發揮,生態群落可以更好的穩定。
2.3適地適樹原則
在樹種選擇上要根據該地區氣候特征和土質狀況為基準,選擇適宜的鄉土樹種為主,但并不排斥經過長期實驗的外來樹種。選擇鄉土樹種不僅有利于植物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便于生長,更是有利于節約綠化成本。
2.4景觀多樣性原則
通過微地形結合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增加植物色彩季節的營造。強調節點的特色,打造植物帶來的視覺開放、有節奏的變化。形式上體現簡約大氣的風格,功能上突出人性化的設計,增加小區的親和力和歸屬感,使綠地內部空間不斷地變化,豐富景觀多樣性。
2.5藝術性原則
規劃中充分發揮植物造景,利用曲線與折線融合的構圖形式,加強氣勢感凸顯現代氛圍。巧妙的運用借景和對景的手法,無論是看與被看都能形成豐富、有變化的視覺效果。因為景觀對人的心理會產生影響,因此通過植物景觀藝術性的表現,可以強化視覺景觀的感染力。
3案例分析——錦隆花園
3.1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江蘇省句容市寶華鎮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項目景觀設計面積約2.3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小區入口景觀、宅間景觀、節點景觀等。該小區在園林綠化設計中充分尊重自然規律,通過密林,疏林,草坪,花境等營造不同空間,加強季節性植被的配置。通過彰顯地方特色、人文魅力打造環境優美、舒適健康的宜居家園。
3.2植物配置分析
3.2.1入口綠化空間
入口處設置林蔭大道,以開敞、通透的植物種植模式為主,增加視覺景深與自然空間。重點區域營造春日萬物生機、百花爭艷,引人入勝的景觀。要堅持采用喬、灌、草相結合,做到層次分明、季相色彩分明,將整個入口景觀打造的鮮明富有特色。主要植物:香樟、櫸樹、櫻花,配景植物:垂絲海棠、梅花、臘梅、碧桃、紫茉莉、石竹、鳶尾、萱草等。3.2.2宅間綠化空間春天的嬌艷花朵、香飄四月,秋天的雷雷果實、五彩繽紛,宅間道路和入戶空間一起圍合,給居民入戶帶來多感官感受。注重景觀的同時,避免常綠喬木對住宅陽光的遮擋。結合場地合理布置層次化的植被,以彩色植物相搭配來突出植物造林中的季相變化,結合四季花灌木,宿根植物,形成豐富多邊的綠帶景觀效果。主要植物:銀杏、無患子、美國紅楓,配景植物:桂花、紅楓、石榴、榆葉梅、八仙花、蔥蘭、松果菊、五色梅、龍船花等。
3.2.3節點綠化空間
通過不同的植物營造出繁茂的夏日景觀,盛夏時節的枝繁葉茂、絨花滿樹,給居民們帶來陣陣清涼。景觀藝術表現和植物合理搭配能夠吸引人們駐足觀賞并在視覺上起到開闊視野的作用。主要植物:合歡、廣玉蘭,配景植物:枇杷、丁香、紫薇、木芙蓉、梔子花、六月雪、太陽花等。
4結語
現代住宅小區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人文本,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用自然精心的植物配置來打造生態宜居的居住環境。以營造增花添彩、四季有花為亮點發展適合當地的季相植物形成規模化的彩色林與四季花境。打造“出則繁華、入則寧靜”的現代都市居住環境。以滿足居民生活、鄰里交往、休閑娛樂為目的,親自然、親自由,力求創造一個新時代的、優雅舒適的社區典范。
作者:陳茜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工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小區園林綠化景觀篇2
1城市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環境
19世紀以來,機械化和城市化迅速發展,城市人口高速膨脹,城市建成區擴大,高層建筑增多,加上缺乏科學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造成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人類健康面臨著威脅。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環境建設重要內容之一的園林綠化,即園林綠化管理,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擁有多少綠色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生態環境狀況的重要標志。居住小區的綠化是當前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重要問題,它對居民的身心健康及提高生活環境質量至關重要。隨著城市經濟飛速的發展,居民居住區的綠化也應有所提高。筆者認為,在遵循傳統、尊重科學的基礎上應該摒棄原有的落后環境,應著重生態景觀園林的建設,才能使居住小區的綠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2現代居住小區園林綠化
2.1居民小區環境設計發展史
發達經濟國家最早注重于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20世紀50年代,大工業發展使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而后政府和各界人士開始重視環境對人們的重要性。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首先對改善居住環境提出了方針政策,居住環境設計的具體要求要依據:安全、舒適、衛生、方便。80年代,英國在新面市和居住區建設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環境”的設計原則,得到廣泛認可。我國住宅規劃則從20世紀70年代末引進組團綠化概念,80年代末,開始學習國外居民社區集中綠地、規模綠化概念。90年代,特別是近年,隨著房地產業的逐步興起,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和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選擇住房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小區內的景觀環境,即居民小區住宅內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是否和諧、是否豐富且富有活力。這種現代的居住理念,給小區環境設計了新內容,同時,也向小區內的綠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人們在購房消費時更趨于理性化,會根據住房周邊的環境及住宅區內的綜合環境來選擇住房。由此可見,生態環境在人們心中越來越具有主導地位,而居住區的綠地是綠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居住區的綠化設計也收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小區的環境建設也進去了穩步發展的階段。
2.2居民小區綠地對城市生態環境直接影響
居住小區的綠地建設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環境中分布最廣,最為接近市民,以供市民經常使用的環境空間。居住區綠地則在生態美學、心理及效益方面都發揮著明顯的作用。如調節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還具有防風防塵等作用。此外,優美的景觀環境還能使人心情愉悅,在起到賞心悅目的同時,還能消除是緊繃一天的神經松弛下來,又起到了安撫情緒的作用,從而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居住環境的綠地建設不僅對居住區的環境質量起到決定作用,還對整個城市環境和景觀的質量起作用。總之,將居住區的綠化搞好,對改善城市生態質量也會起到調節和示范作用。因此,運用生態學原理進行居住區綠地設計是園林設計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2.3建設高質量的現代居住小區的園林綠化
小區的園林綠地規劃應改善城市小氣候、居民的安全、衛生等方面出發,通過建設高質量的綠色生態環境,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美觀、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充滿生趣的城市居住住宅區環境。在現代小區的居住環境設計中,綠化比率應占總體的30%,高檔的住宅區甚至可達50%。小區綠地建設中,植物群落景觀是主體,樹種的選擇要要遵循"適地適樹"的生態學原理,此外,根據小區綠化設計及建設實際情況,應注意如下4個問題。目前,有一種過分追求大面積草坪的傾向,單一的進行大規模的草坪建設并不科學。對于植物群落而言,草坪觀賞性強,實用性則弱。建設綠色的生態空間環境需要以植物群落為基礎。因此,群落的基本單元應以灌木、草木、喬木組成。在城市綠地建設中,應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營造出和諧的植物群落,充分的利用空間,使各項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應用。同時,季節變換,也能使其的姿態,花色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同時,強調構造植物群落不等于就否定了草坪的功能,茂密的植物群落和空曠的草坪本就是一個整體,因此也應因地制宜的在城市中并存。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住宅規劃引進了組團綠化的概念,相比無綠地布局,這無疑是一個質的飛躍。80年代末,小區建設迅速發展,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小范圍的綠地原來已經不能讓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有所滿足,風景園林師也開始學習借鑒國外的居民社區中的集中綠地規模的概念。圍繞居住區環境這一共享空間,組織居民開展一些日常的戶外活動,密切社區內的交流。集中的中心綠地雖然整體形象較好,具有觀賞價值,但由于外向型較強,不易形成人們休息的空間,在實際生活中,無形中與住宅區內的居民拉大了距離,且讓人覺得空曠,人員往來多而雜,不利于住戶之間的溝通,加之交通組織相對復雜,管理上比較困難。分散的組團綠地不能形成較完整、安靜空間、院落,功能性較差,空間形式也較為單調。因此在綠化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集中與分散的關系,而混合式布局的空間形式最為豐富,內外空間均可發揮其自身特色,綠化的內容、形式都比較容易安排設計。綠地布局的開放與封閉開放式綠地布局,是指樓群居中(或一側),綠地圍在周圍;封閉式的綠地布局是指樓群在外,綠地在內,整個設計是“0”“U”“L”形。前者設計氣勢開闊,景觀突出,后一種設計則體現出較強的私密性和安全感,住宅區的綠化歸根到底要以住戶利益為出發點。綠化設計的功能性與藝術性住宅區綠化不同于公園設計,在小區的綠化設計和建設中,要更多的注重功效和美學,考慮時間、空間、文化與經濟等方面的內容。它是以自然為依據,強調情感與文化品味取向的生態居住觀景。在景觀效果實現上可結合當地的人文內涵,創造充滿生趣的生活休憩空間,充分考慮居民的要求,滿足小孩及老人的心理,以及實現居民體育健身等功能的實現,營造出令人賞心悅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使環境的生態功能與使用功能、標識功能并重。
3結論
通過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居住小區綠色空間環境,以達到改善城市生態質量和人居環境的目的,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條件下,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已經加入了WTO,2008年北京又主辦奧運會,中國這個文明古國正逐步走向世界,作為中華大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園林肩負著向世界傳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將現代最新科技成果應用于小區園林建設申,提高小區園林的科技含量,提高園林文化品味,使中國園林這顆東方明珠在世界園林寶庫中更加璀璨奪目,這是時代賦予我們園林工作者的責任。
作者:谷麗君 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園林管理處
小區園林綠化景觀篇3
中國人自古熱愛園林,認為園林是一種優雅、恬靜生活情趣的體現,住在園林中能夠舒緩身心的疲勞感,給人以更舒適的感覺,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人們的身心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對居住環境的景觀設計尤其關注,下面就對在現代居住小區中進行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的必要性以及具體方式加以闡釋。
1現代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的必要性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城市中擁有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我們的居住小區動輒也是上百米高的居民樓,可以說,城市的發展擴張極為迅速,樓越蓋越高,但是居住環境并沒有得到開發商和相關規劃部門的重視,小區內的景觀沒有得到精致的設計,只是做做樣子,根本達不到人們的基本審美情趣。由于生活工作中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每天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小區的家,然而小區和其他地方的景致并沒有什么不同,導致人們的審美疲勞,小區的景觀設計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和觀賞條件,再加上現代人更加疏于交往,慢慢的就與社會產生距離感,而不是親切感。小區不僅僅只是提供給人們滿足基本的生存的地方,而是人們放松自己、卸下重擔,享受生活的地方,這就要求小區擁有更加富有魅力的景觀,園林景觀的設計被證明符合我國國民的基本審美要求,在設計中不僅體現出美麗的景致,還有更加人性化的獨特設計來拉近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可以拉近鄰里之間的關系,增加休閑娛樂的場所和鄰里之間的溝通交流。
2現代居住小區園林綠地景觀主要構成元素
2.1綠地景觀。綠地已經成為現代居住小區最主要的景觀之一,是人們美化環境所使用的基本設計,是不可缺少的,它不僅可以美化居住環境,還可以防止灰塵的彌漫,清新空氣、愉悅人心的效果。
2.2道路和鋪裝。居住小區的道路及鋪裝是小區景觀的骨架,是優化小區居住環境和完備居住小區功能的基礎,是鄰里之際相互聯系的紐帶,是人們感受小區景觀特色和居住風貌的標志。鋪裝和道路在居住小區綠地中形成居民散步、游覽的道路及圍合成一定的游憩空間、活動場地,可供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文化層次居民的交往,游玩、娛樂、健身、散步、休憩。
2.3水體和駁岸。水是居住小區景觀環境中最有靈性、最活躍的因素,它不僅具有凈化空氣、調節空氣溫濕度、吸塵降噪、有效改善居住小區小氣候等生態調節作用,人們的生活活動亦與水密切相關。在高樓林立的都市環境,渴望返璞歸真、接近大自然的人們,總是會在自己的居住環境中營造各種各樣的水體景觀,增添居住區景觀層次,在水體景觀中探求意境與抒發情緒.
2.4小品。小品在居住小區硬質景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小品往往成為人們視覺的焦點和小區的標識。在現代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營造中,景觀小品以其輕快、活潑、精致、優美的姿態活躍其中,成為改善環境、提高環境空間藝術水平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如裝飾性小品景墻、花窗、雕塑;設施小品景觀垃圾箱、景觀音箱、廣場燈、草坪燈;展示型小品樹木標示牌、閱覽欄;服務型小品椅子,凳子、兒童樂園,健身器材等。小品的存在既可以豐富景觀效果,同時小品本身與主體之間的互動使其存在產生更多價值和意義。
3現代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原則
3.1生態設計原則。在設計中要明確體現建設生態居住環境的新式理念,就是要將居住小區的環境打造成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所有的配置都是結合實際需求和生態保護的理念來進行的,因為綠化是景觀設計的基礎部分,任何環境的優化都離不開花草樹木,所以在設計中植物的搭配對于小區的生態建設是尤其重要的,掌握好各種植物的習性和生長周期,優化組合,達到各個植物種群和諧共存。在園林中,植物的生長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病蟲害,要從植物學的角度緩解這種問題的嚴重性,還是要注意植物多種群之間的混合搭配,在生態互補的作用下,病蟲害的威脅會被降低,也給后期的維護工作減輕了負擔,降低了費用支出。考慮好所要利用的植物種類,就要在視覺感受和審美視角中完善植物的栽培位置,高低遠近的配置,對于植物各種色彩的搭配,盡量滿足居民休閑娛樂、觀賞美景的心情。比如在盛夏時節,既要滿足人們對景觀的要求,還可以滿足乘涼的需要,在設計中將高大的喬木安置在有休閑座椅的旁邊,達到乘涼賞景兩不誤,在周圍為增強觀賞性,種植各種鮮艷的花草用來添彩,多以色彩艷麗的花卉為主,在遠處要設計好景致的高低錯落和遠近景色的精美設置,要體現出園林景觀特有的處處美景,具有鮮明的層次感和魅力。現代小區的住宅樓都很高大,設計者可以充分利用住宅樓高大的立體空間,將綠化與樓梯的裝飾相結合,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綠化的面積和效果,可以在樓房的圍墻、樓頂天臺或者采用懸掛的方式進行綠化,總之,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藝術氣息,避免草坪面積過大,或者樹木成排栽種的情形出現。在設計中還要關注生態的持續運轉,每種植物需要的光、水以及土壤養分含量都不盡相同,在種植前就應該考慮到生態的互補性,以增強植物的適應性,將美景更持久的留在居住的小區中。
3.2文化設計原則。居住小區的基本功能使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完成繁重的工作,下班后進入自己的生活小區時,人們要求的是不同于外面的生活氣息,是一種對舒適、怡人、雅致的生活品味的向往和追求,而不是只有冰冷的建筑。在設計中要體現出文化的涵養和氣質,尤其是在園林設計中,文化的具體體現和表達代表了一個園林設計者的文化素質和審美境界,對于小區中園林景觀的設計要更加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完美融合,但是在功能性和帶給居民的生活感受又要區別于其他地方,景觀的配置要多種多樣,避免產生視覺疲勞,要充滿生活情趣的氣息,達到此景釀此情的審美意境,要求設計師傾注自己的情感,將借景抒情發揮到極致,這需要設計師具有相當程度的文化素養才能達成。然而文化設計的原則應該得到更加寬泛的理解,對于園林景觀設計可以廣泛采納小區中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做好更加貼近群眾生活的設計,結合自身的理念,設計出的景觀會更加具有親近感和觀賞性,也會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家園的規劃中,逐漸形成小區獨特的居住文化。
3.3低碳設計原則。自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以來,中國在各行各業中都提出了“低碳”這一共同的話題。“低碳”概念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范疇的大部分領域: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景觀等等。“低碳”思想在已成為日益改變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國際思潮。而城市人居環境建設也在通過建筑、規劃、景觀等設計領域尋求一條低碳發展之路。而對于居住小區的“低碳景觀”并非簡單的反映碳排放量的降低,而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的、生態的景觀環境這一目標的更高追求。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在后期管理和維護主要集中在植物的修剪養護和水體的維護等方面,其中水景設計的合理性是許多現代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較為關注的一個環節。以北方居住區景觀為例,考慮到北方冬季的氣候原因,水體結冰。水面枯葉等污染嚴重,水景設計更要合理謹慎。國外發達國家早已探索雨水收集這一理念,比如根據場地的條件形成自然水系收集雨水,溪流旁邊利用水生植物起到蓄水同時凈化雨水的作用,使之成為可以利用和灌溉的資源。低碳設計還表現園林綠環中選擇固碳釋氧能力強的鄉土樹種,禁止為了達到奢華的景觀效果而大面積的運用草坪和水景等設計誤區,在設置的景觀小品體量和數量不宜過大,過多,注重小品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等諸多方面。
4關于現代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的認識
4.1更加注重生態設計的原則。居住小區環境質量的優劣除體現在藝術層面上,更體現在生態層面上。生態設計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風、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氣體等作用,還體現在對居住小區地域自然景觀、自然生態及除人之外物種的尊重與關懷。設計過程中應盡量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近自然”空間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維持大氣成份穩定、調節氣溫、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居住小區氣候、凈化空氣、吸塵滯塵、消減噪音等方面。設計過程中盡可能營造這種“近自然”空間,更多注重同自然環境的結合與協作,善于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利用地質因素和自然資源,盡可能的減少人工層面的改變和干預,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地域特征的空間環境。
4.2更加注重景觀文化延伸的原則。推崇文化園林是近年來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熱點,設計者們不再機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環境景觀,而是開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居住小區景觀環境的策劃與規劃,通過營造景觀藝術來表現歷史文化的延續性,讓景觀成為小區文化的凝聚地與承載點。文化景觀營造過程中既要有空間上的變化,也有時間上的變化。反映出各自文化特點及文化的變遷和發展。居住小區景觀文化的設計包括對地域自然狀況的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與居住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還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組織、路面的鋪砌、小品的設計、公共設施的處理等等,設計中既要突出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應注意整體性、實用性、藝術性、趣味性的結合。挖掘、提煉和發揚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從而形成具有豐富性、延續性與多元性的景觀文化。
4.3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的原則。隨著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理念的日益成熟,設計中更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人本效應,按照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從行為和需求入手。配置人工和自然要素,為使用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設計中更多關注居住者生活的方便、健康與舒適,不僅為人所賞,還要為人所用。盡可能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實現人與景觀有機融合。如創造適合居住者活動的室外場地和各種形式的屋頂花園等,營造出親水場所,配合硬軟景觀有機融合,構造自然情調的綠色空間環境,健身活動場地和設施等,在細微之處注重人性關懷的體現。通過建設較高水平的現代居住小區綠色空間環境,花園式的居住小區以達到改善人居環境和城市生態質量的目的,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條件下,使久居鬧市的人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居住者與園林工作者共同的夙愿。
參考文獻
[1]宋寧,鄧妤.現代居住小區景觀綠化規劃與設計探討[J].中國房地產業,2015(9):142.
作者:曾立新 單位: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