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3 11:18: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水利樞紐運行管理探究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為治理開發喀拉喀什河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對于庫區以及維吾爾自治區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功能作用的發揮,其管理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促進庫區和諧發展、發揮水庫綜合效益和保障水庫安全運行等方面。由于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的相關管理部門職能交叉、利益關系復雜、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管理涉及面廣且責權劃分不清等因素,在實際管理中具有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對工程效益的發揮和正常運行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為實現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有必要建立系統完善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
1工程概況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屬于一座集生態保護、防洪發電、農業灌溉等功能于一體的大(2)型水利建設項目,位于喀拉喀什河上游,主要包括開關樓、水電站廠房、發電引水洞、泄洪排沙洞、沖沙洞、大壩、溢洪道等建筑結構。總庫容和調節庫容3.47、2.25億m3,裝機容量60MW,年發電量1.97億kW·h。建成后,顯著提升了下游河段的防洪能力和周邊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優化了庫區電力系統和能源結構,緩解了喀拉喀什河的能源緊張問題,對保障喀拉喀什河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合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現狀
2.1管理體制
烏魯瓦提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涉及自治區政府、流域管理機構、工程業主、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在運行管理實踐中存在事項繁雜、行為主體眾多等現象,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統一的管理機制比較缺乏,當前表現出事權不清、職責交叉、多頭管理等突出問題。由于存在權力交叉使得管理過程中職責不清的現象普遍存在。對于水利樞紐的運行管理各涉水部門通常只注重局部利益,難以實現工程項目的合理利用和統一管理。
2.2運行機制
1)不健全的協調機制。對于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的安全運行管理,實行了分段管理的模式,庫區內孤島、洲灘、庫岸的開發利用以及網箱養魚、種植、采砂、旅游等活動頻繁,監督管理協調難度大且情況復雜。針對水利工程的聯合調度,和田河流域建立了包含水庫管理單位、交通運行、能源及水利等單位的跨部門協調調度機制,指導和協調流域內水庫大壩的統一調度。然而,目前尚未健全完善的協調管理機制,在協調機制中需要納入更多的部門和涉水單位,增強協調效果和相關事權,綜合考慮各方需求發揮工程效益[7]。
2)補償機制不完善。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與效益補償機制相關的制度。隨著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效應的發揮,養殖與發電、供水與水源保護等矛盾逐漸顯露。水利發電為工程業主單位的主要收入來源,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發電量,同時水量調度又會對灌溉效益和生態保護產生影響。因此,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當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完善的補償機制[8]。
3)突發事件協調處理機制不明確。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建立了較為完善、系統的應急預案體系,制定了工程突發公共事件和總體事件專項預案,為明確突發事件的協調處置與管理主體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預警和應急機制。
4)聯合執法機制尚未建立。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河道和防洪安全受到非法養殖、違法采砂、違章建筑等涉水行為嚴重威脅。由于管理職責交叉、管理部門較多,且存在輕監管、重許可等現象的存在,對于各類涉水違法行為的控制仍存在較大的困難。另外,在涉水管理交叉事項上各部門具有其執法隊伍,行政執法力度不強且有效的協調組織缺乏。當前開展的聯合執法行動多為集中執法,由于未實施常態化聯合執法使得違法者通常采取游擊戰術,整治效果不理想。
5)有待進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平臺。維吾爾地區環境保護協調委員會制定了和田河流域水環境監測通報和信息交流制度,隨后有關部門組織搭建了和田河各支流水庫的信息共享平臺,在信息共享系統中納入了各支流水庫調度信息。實現了流域內各水利樞紐運行信息、基本參數信息的邊界溝通,但難以全面實現水情遙測站網信息和預報調度信息的共享,現狀水利信息共享還無法滿足聯合調度目標要求。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共享管理辦法和完善信息共享平臺,提升信息共享時效性和效率。
6)運行管理參與方式單一、公眾參與渠道少。當前,維吾爾地區各級政府、和田河流域管理結構、業主單位和涉水主管部門均建立了各自的網站,設置了反饋信箱和公眾信息發布平臺,但還有待完善公眾參與制,具體包括:①缺乏公眾參與水庫監督、管理活動的程序規則和保障制度;②無法體現公眾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水利樞紐管理信息不對稱;③參與運行管理方式單一、渠道較少。
3運行管理體制機制
3.1構建原則
根據監督有力運轉高效、合理分工和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部署,以建設和諧、生態、安全的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為目標,盡可能的發揮水利灌溉、防洪、生態等效益為原則,遵循協調發展、公平協商、事權清晰、統籌兼顧、依法公正和分工明確等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的工程管理體制機制。
3.2體制機制
考慮水利工程運行實際情況和國內應用較為普遍的水庫管理模式,水庫管理模式分析,見表1。以問題為導向構建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管理體制,當前“機構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較低且不具備改變管理體制的條件,而設立水庫管理機構為“部門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綜上分析,建立烏魯瓦提水利樞紐構建“綜合管理”的模式,主要特點為:
1)強化分級負責、分類統計管理。針對已規范、確定的體制層面事項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落實復雜,如河道、水資源調度、防汛抗旱和樞紐管理[11]。
2)優化協商協作、跨類統籌協調。對于烏魯瓦提水利樞紐這種跨行政區域的多部門管理對象,在不涉及到常設機構的情況下建立具有決策性的協調機制,統籌管理水域利用、岸線利用和水質保護等事權。
3)事權劃分細化、管理主體為屬地。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管理事項和主體眾多,應明確各方管理職責實行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模式,協調管理聯合執法、監督管理等事權。這種體現了“條塊結合”特點的“綜合管理”模式不設立機構,成立聯席會議制度為其核心內容,通過多方關系的協調較好的調動地方政府、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積與運行管理的積極性,該模式具有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可以很好的處理管理、保護和水利開發過程中的沖突及矛盾,有效避免部門保護主義、追求部門利益和部門職權濫用的現象,確保各涉水方的利益。
3.3運行機制
3.3.1協同管理機制
工程管理實踐表明,設置的任何機構和管理模式,各利益主體間均存在一個有效的協調平臺。所以,為解決跨行業、跨部門公共植物和問題,需要在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建立一個席聯會議制度。機構成員由水利樞紐業主單位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維吾爾地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相關部門組成,工程管理及水資源開發等方面專家可作為臨時參會人員。
3.3.2利益補償機制
針對庫區生態保護、經濟補償、防洪發電等問題,結合工程區實際情況建立談判仲裁和補償制度。工程運行管理涉及個人、單位和各方可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補償要求,協商界定補償額度、方式、標準、對象和主體等內容。對于經濟利益受損方可以考慮從受益方提出部分資金補償,為了不給國家財政支出增添負擔遵守“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受損方和受益方通過重大事項專題會議或例會協商議價,最終給出可行的補償方案。在無法協商利益補償的情況下,通過聯席會議由聯席各成員協商、仲裁解決。
3.3.3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機制
對于運行期水利樞紐工程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根據各自事權管理各方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主要包括:
1)預警預防制度的搭建。為提升監測能力各監測部門應制定周密而科學的危機應變計劃,通過不斷完善監測體系和應急預案,形成一套更加全面、規范的管理預警系統。
2)應急報告制度的構建。確定突發事件的報告流程、單位,制定緊急、重大事件的規范化報告體系。3)設立演練和培訓教育制度。通過研討、培訓、資料發放等措施,對專業救援人員、運行管理及與預案實施相關的人員培訓[14]。
3.3.4聯合執法機制
為實現庫區管理部門的常態化涉水事項聯合執法,應搭建系統、完善的聯合執法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1)設立巡查制度,對水利工程涉水事項由行政執法機構不定期或定期的聯合巡查。
2)完善通報制度,對于行政執法情況有關執法機構和流域管理部門應定期通報。
3)成立會商制度,通過專題會議、例會或聯席會議解決糾紛問題,可減少糾紛處理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建立良好的工作聯系渠道,有利于總結執法經驗和交流分享。
4)加強聯合執法,當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解雇,通過專項聯合行動和日常聯合執法行動處理、排查庫區違法活動。
3.3.5信息共享與發布機制
根據互惠、評定和自愿的要求和相關制度文件,水庫管理各方采取各種方法、技術和途徑,共享、發布、整理、收集水庫管理和水資源利用信息,通過設置接口和各自網站發布信息,供其他水利管理單位共享,盡可能的滿足社會公眾和水利管理各方的信息資源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完善信息安全保密、資源共享、信息采集責任公開制。
3.3.6公眾參與機制
為保障公眾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和表達權,對于水利工程相關信息、重要的管理決策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和了解,完善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制和監督舉報制。主要內容有:
1)對于違法違規涉水活動支持新聞媒體曝光,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并及時回復或解決監督舉報內容及相關意見。
2)對于涉及公眾利益的事項決策和水庫管理,對其可行性、合法性和必要性組織社會有關方面和當地行政主管部門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確保運行管理科學、合理的實施。
4結論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的運行管理涉及范圍廣、利益關系復雜,應結合烏魯瓦提水利工程實際情況,構建屬地為主、協同管理、分級復雜、統籌協商的“綜合管理”模式,不斷完善聯合執法、突發事件應急和預警、利益補償、協同管理等機制,確保水利樞紐生態保護和合理開發,最大程度的發揮工程效益,推動規范化、科學化水利樞紐運行管理。
作者:黃濤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管理局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篇2
長期以來,水利工程在支撐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生態、防災減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水利工程運行管理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水管單位改革進入深水區。因自然稟賦和發展條件不同,致使很多水管單位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陸水水利樞紐歷經幾十年運行,從傳統的管理模式步入了科學管理、信息化管理并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在新形勢下,面臨新挑戰,肩負新使命,要實現運行管理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再創新。
1創新的內涵
創新是指人們在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全部領域中進行的創造性活動,既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制度創新,是對傳統觀念、理論、體制、技術進行革命性揚棄的過程,其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和常規戒律。創新實踐是當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支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當代化的邏輯支點??梢哉f,創新是人們為了發展的需要,運用已知的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或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實踐活動。經濟發展的實質,是通過創新實踐活動,使經濟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配置,生產要素實現新的組合,資源利用方式取得進步。陸管局的發展創新應該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科學發展新陸水”為目標要求,深化改革,夯實基礎,使“現代水利”、“生態水利”、“民生水利”戰略目標與陸水水庫管理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與陸管局跨越式發展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與干部職工建設富裕小康生活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努力開創事業發展、單位進步、職工受益的新局面。
2創新的必要性
2.1創新是時代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報告把水利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要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建設美麗中國。陳雷部長在2013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強調,必須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加快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實現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向開發保護并重轉變,從局部水生態治理向全面建設水生態文明轉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要加快國家級創新基地建設,緊緊抓住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機遇,在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實現新突破,不斷為水利發展激發新的活力,注入新的動力。創新既是民族精神,是時代要求,更是水利工作者的基本職責,也是向現代水利轉變的本源涵義,因此必須適應時代要求,繼往開來,以創新推動發展。
2.2創新是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需要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就是以現代管理理論和市場經濟理論為指導,用現代的理性思維和理念,轉變傳統的工程管理思路,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的管理方法,更新管理設施設備,創新工程管理體制,建立良性運行管理機制,以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提高保障水利工程效益的發揮。管理就是生產力,要實現水利工程現代化目標,必須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增強服務,注重開發,突出效益,以建立良性運行機制為目標,在管理理念、管理體制機制、管理技術方面創新,通過改革、改制、改造和增強內部管理,努力構筑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水利工程管理體系,促進水利工程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
2.3創新是陸水水利樞紐的靈魂
陸水水利樞紐工程作為一個整體性全過程的水工建筑試驗樞紐,是為解決、驗證三峽工程科研、設計與施工中的重大技術問題而開工建設的。在陸水水利樞紐建設中,水利工作者克服了施工試驗條件艱苦和技術設備落后等重重困難,開展水工技術革新,攻克各種技術難關,先后取得了200多項科學試驗成果,使陸水水利樞紐成為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蒲性囼炛畜w現出的創新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陸水人自強不息,成為運行管理單位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源泉。
3創新的思路
3.1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體制機制屬于上層建筑,如果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會產生強大驅動力;反之就會成為障礙。陸水水利樞紐要不斷發展,必須主動揚棄舊的體制機制,變障礙為動力,為創新發展增強活力。200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以解決長期以來水利工程重建設輕管理而導致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管單位難以為繼的問題。陸管局抓住機遇,及時反映情況、爭取政策,通過艱苦努力,得到中編辦批準和水利部批復,2003年陸管局被明確為事業單位,核定了其事業職能和公益性身份。2008年4月順利完成水管單位機構改革,實行企事分開、管養分離。2010年4月,完成了咸寧市陸水水庫管理局并入陸管局的工作,圓滿解決了“一庫兩管”歷史遺留問題。2013年,陸管局被水利部進一步明確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要圍繞國家關于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提高公益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服務需求為根本目的,深化內部改革,純化樞紐工程公益屬性,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3.2創新管理理念
陸水水利樞紐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由于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多,達不到基層水管單位現代化管理的標準和要求。陸水水利樞紐作為三峽試驗壩,做了幾十年水電工程科學試驗,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形勢下,怎樣在行業內發揮優勢?要繼續種好水利創新“試驗田”,力爭“有為有位”,抓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以項目建設帶動觀念轉變,在樞紐工程科學規范運行管理、技術水平提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向現代水利樞紐邁進。
(1)健全事業單位績效評價考核體系,推行精細化管理。針對樞紐工程運行管理比較松散、制度不夠健全、職責分解不夠明晰、考核標準粗放、管理不夠到位等情況,要圍繞“規范管理,增強素質,提高效率”的工作目標,加強樞紐工程管理制度建設,推行精細化管理。①結合樞紐工程管理工作實際,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逐條充實、細化,為通過水利部國家級水管單位驗收打好基礎,實現“傻瓜”式和精細化管理。②按照現代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健全運行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明確了職工的責、權、利關系,增強工作規范性。③全面推行績效考核機制,以消除“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淘汰“閑人”和“懶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以信息化帶動管理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作出了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實現“四化同步發展”,水資源是基本條件,水利是基礎支撐。改造傳統水利,迫切需要推動信息技術在水利行業的廣泛應用,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目前,水庫大壩管理大多依靠傳統技術手段,尚未有高度集成的水庫大壩管理信息化輔助決策支持和運行管理系統,管理效率低下。陸水水利樞紐同樣存在此類問題。根據水利部提出的“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的思路和長江委提出的“數字長江”信息化建設目標,陸管局開展了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平臺建設方案編制工作。2012年與長江設計院和美國鷹圖公司開展技術合作,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目標,建設了“陸水大壩安全運行管理系統”,在信息化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使樞紐工程管理“如虎添翼”。該系統將工程日常運行管理中的檢查觀測、安全管理、應急管理、視頻監控、泄洪閘門監控、泄洪預警、自動化辦公、信息存儲與檢索、工作計劃與績效考核等功能進行整合,實時獲取、分析、展示和共享陸水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多源海量信息,并將處于分散狀態的各種信息集中存儲、處理、展示,統一在信息化平臺上管理與運用,既節約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為管理者高效決策和開展樞紐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提供了手段。下一步要對系統功能進行深度開發和拓展,使該系統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陸水水利樞紐管理現代化水平實現更大跨越。該系統在陸水水利樞紐試運行并完善后,將在全國推廣。
3.3夯實管理基礎
(1)積極發揮大壩安全診斷與評價技術示范工程的作用。定期開展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及時掌握大壩安全狀況,并對出現病險的水庫及時采取控制運用和除險加固,對于確保水庫大壩安全運行,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傳統的定性準則法未考慮各類影響大壩安全的不確定因素,評價結論層次不明顯,參考價值有限,評價項目單一。陸水水利樞紐工程已經進行過兩次安全鑒定,因其壩型種類多,采用的水庫大壩安全診斷與評價手段與方法多、技術難度大,在我國大中型水庫大壩安全診斷與評價工作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陸管局積極與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合作,以陸水水利樞紐第二次安全鑒定為基礎,研發大壩安全診斷評價軟件,建成了陸水水利樞紐大壩安全診斷與評價技術示范工程,以促進水庫大壩安全診斷與評價技術的推廣應用。示范工程展示的主要關鍵技術有:洪水標準復核、安全診斷與評價技術、大壩安全監測技術、金屬結構檢測與評價技術、水庫大壩安全管理與應急響應綜合自動化系統等,這些技術在全國乃至在國際上均處于領先水平。要以該示范工程為平臺,為我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安全評價、安全監測、應急響應、運行管理等提供借鑒。
(2)積極推動水源地管理達標。陳雷部長強調,要積極推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快推進重點地區和河流水生態修復,下大力氣抓好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水利風景區建設,打造山青、水凈、河暢、湖美、岸綠的水環境;要加快城鎮水源工程建設;要強化水功能區監管和飲用水水源保護;要推進水源地達標建設,妥善處置突發水污染事件。陸水是流域內4縣(市)人民的生存和發展之本,隨著流域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水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2000年,陸水水庫被湖北省劃定為一級飲用水源地;2013年,陸管局爭取水利部在已經明確的全國175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中新增陸水水庫,形成“175+1”格局;咸寧市被水利部納入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陸水水庫也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列入“大力推進‘三江、五湖、六庫’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及“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護”范圍。為此,長江委提出與地方政府建立陸水流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協調機制,開展水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和清潔型小流域建設。要抓住這些難得機遇,必須做好以下工作:①推動地方政府積極爭取政策,將陸水流域綜合治理的需求與國家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政策對接,并申報城市水源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項目,力爭成為清潔型小流域建設示范區。②長江委、陸管局與咸寧市、赤壁市政府已經啟動了建立陸水水庫水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工作,要推動后續工作深入開展。③實施國際先進農業技術(國家948項目),引進美國YSI水質垂直剖面自動監測系統,在陸水水庫搭建水質自動監測平臺,建立陸水水庫水質監測數據庫。④實施水利部科技推廣轉化項目(入庫排污口生態治理技術),在陸水水庫應用生態凈化技術專利,為庫區入庫排污口達標處理、規范化管理以及庫濱帶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技術支持。⑤實施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示范項目,通過實施取水口隔離防護工程、庫壩區防護圍欄工程、水源保護區標志牌和警示牌工程,庫濱帶生態恢復和修復示范工程,進一步提高陸水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⑥實施陸水水庫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項目,建設陸水水庫水量、水質自動監控系統及陸水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平臺,為水資源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3)積極促進事業單位管理標準化。水利行業的管理體系認證,在許多單位特別是公益性較強、無市場競爭壓力的事業單位應用不夠廣泛。若仍采用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進行內部管理,實際上已難以適應新時期水利行業形勢和發展要求,不能很好地為行業發展提供高效、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影響了自身可持續發展。為了建立規范、高效的管理體系和自我評價準則,提高整體績效和能力,從2012年開始,陸管局配合中國水利水電質量管理協會水利分會,率先開展了“水利行業管理體系”試點工作,成為水利部首批貫徹《水利行業管理體系要求》的示范單位。要通過建立、完善和試運行管理體系,為在全國水利單位推行“水利行業管理體系”積累經驗。
(4)認真做好長江水生動物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建設與管理工作。三峽工程運行后,為了加強對三峽瀕危魚類的保護,國家開始建設三峽珍稀特有水生動物種質資源庫及其活體應急備用庫。陸水水利樞紐作為長江三峽試驗壩,有著與長江三峽庫區類似的地貌與水文資源。要抓住機遇,以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技術優勢為依托,開展三峽珍稀特有水生動物種質資源庫———活體庫陸水水利樞紐應急備用庫項目建設。該項目近期構建三峽珍稀水生動物的活體種質資源保存和應用研究平臺,履行備用庫職能,與活體庫主庫及其他類別的種質資源庫一起,構建多層次、立體的水生動物保護與研究體系。遠期通過有針對性地實施珍稀特有魚類的救護、種質保護、馴養繁殖和增殖放流以及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促進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自我維持,保持三峽水庫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并為庫區綜合管理和國家實施水利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在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利用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開發規模化、高附加值的高檔商品魚養殖項目,從而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建設增殖放流試驗養殖基地,為長江流域增殖放流提供支撐,促進長江流域的水生態修復。
(5)持續開展元素化安全管理。為解決傳統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徹底、隱患排查不全面、長效機制難建立、問責風險擴大化”問題,陸管局引進安全生產元素化管理理念和相關信息化管理系統。將樞紐工程安全管理對象細化為240余個安全元素,明確每個元素的責任人;將元素的安全狀態、處理流程及結果等信息及時在網絡上公布。系統自動儲存安全管理數據,為準確、客觀評價安全責任人各時期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責任追究提供依據,促使全體員工隨時掌握安全生產工作動態,并落實安全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要在系統運行中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并從安全生產擴展到樞紐工程管理的全部,在水利行業及其他行業進行推廣,以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6)不斷探索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經驗。為了整治樞紐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對壩區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保障樞紐工程安全,改善壩區環境,探索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新途徑,2011年9月,在長江委的支持下,陸管局投入近200萬元實施陸水水利樞紐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一期)項目。2012年8月項目竣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km2(3390畝),植樹10萬余株,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98%,項目區林草覆蓋面積占宜林宜草面積的90%以上,減少泥沙流失70%以上。該項目積累了水庫樞紐區(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經驗,取得了一系列技術成果,可為大中型水庫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示范和借鑒。要總結經驗,做好庫區水土保持規劃,爭取項目投資,為二期建設做好準備。
(7)加強水庫運行管理能力建設。2009年,為提高我國水庫運行管理水平,水利部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開展政府間專項技術合作,實施中日合作水庫運行管理能力建設項目。通過采取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加強中國水庫管理能力建設,提高水庫大壩安全保障水平,確保防洪、供水和生態安全。陸管局抓住機遇,主動申報并被水利部定為試點水庫。通過參加赴日研修考察和國內培訓,學習借鑒國外水庫管理先進經驗,吸收其先進管理理念,有力地提高了水庫運行管理人員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參與《水庫管理指南》編寫及試運行,主動、扎實做好防洪調度、大壩安全監測、維修養護、水資源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等試點工作,切實提高了水庫運行管理工作的現代化、規范化、系統化水平。后期將繼續參加水利部舉辦的相關培訓活動,按照《水庫管理指南》的要求,結合開展部級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達標活動,爭創運行管理能力建設示范水庫。
(8)開展流域水利綜合站網建設試驗。要按照長江委的要求,優化陸水流域水利監測站網功能,建立和完善覆蓋陸水流域重點區域的水文、水資源、水工程、水環境、水生態、水土保持、河道觀測、科學試驗等方面的綜合監測站網體系,提升水利綜合監測能力,實現各類監測站網的資料和監測成果信息共享。內容包括水文、河道站網功能評價,水質監測站網,水工程管理站網、科學觀測實驗站網,水生態監測站網,水土保持監測站網等。至2020年,陸水流域站網控制率達到100%,基本實現與長江委所屬各類站網整合,提高水利站網監測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能力和時效性,實現委內各類監測信息共享。規劃至2030年,進一步優化、提升站網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滿足長江委和陸管局履行水行政管理職責、服務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為其他水管單位建設流域水利綜合站網積累經驗的需要。
(9)打造美麗樞紐工程。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水利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要圍繞打造“生態陸水”、“美麗壩區”的目標,探索建設公園式壩區的新路。①按照發揮工程效益與保護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原則,對陸水水利樞紐建設與管理進行整體規劃。②結合整體規劃編制和實施樞紐工程維修養護、更新改造等方案,挖掘水文化內涵,利用工程措施將樞紐工程建成水文化和園林景觀帶,不斷構建群眾親近水、涵養水、善待水的平臺,為群眾提供優美的休閑、娛樂、科普、觀光以及居住環境,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良性互補,讓群眾更好地享受水利發展成果。③加強三峽試驗壩主題公園建設與管理,挖掘其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其宣傳窗口作用,大力弘揚陸水水利樞紐建設與運行管理中的創新精神,傳播水利水電科技知識。2013年三峽試驗壩主題公園被定為AAA級景區。近年來主題公園接待了中央、省部級領導以及美國、韓國、日本等外國水利專家多批次,年接待游客數萬人。要通過打造“生態陸水”、“美麗壩區”,積極探索水管單位建設公園式樞紐的新模式。
(10)充分發揮高校實習實訓基地作用。在新形勢下,單位競爭力的核心是人才。多年來,三峽試驗壩成為眾多水利大專院校的首選實習基地,至2012年共接待實習學生萬余人次。2013年,湖北省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在陸水水利樞紐掛牌。水利部人才資源開發中心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已將陸水水利樞紐作為水利部人才培訓基地。陸管局作為一個老牌技術管理單位要煥發青春,需要充分的智力支持,不斷地利用各種平臺借船出海,以保持和發揮三峽試驗壩歷史文化遺產的作用,進一步突顯其在行業中的地位。面對新挑戰,陸管局將加強與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斷拓寬合作渠道作為實施人才戰略的有效途徑;依托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技術力量雄厚,電站規模適中,樞紐試驗項目多、科研成果多的優勢,與全國多所水利水電大專院校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結合自身發展需求,高起點、高規格聘請專家指導,讓在校學生和本單位新上崗員工掌握實際工作本領,直接參與工程管理工作,得到訓練,較快適應技術管理工作,實現水管單位與高?;ダp贏。
4結語
2011年,陸管局在職代會上提出: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局經濟總量和職工收入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翻一番;職工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小區建設花園式,壩區建設公園式,工程管理進入部級先進行列,“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職工群眾安居樂業,共創和諧新局面。要實現上述目標,就要堅持培育員工的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激發其創新熱情;建立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理念創新,最終實現水管單位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正如“長江王”林一山主任所說:“陸水這支隊伍從快速筑壩試驗開始,在科學試驗中發展壯大,未來的希望仍在于此。只有試驗,才能創新;唯有創新,才能為未來譜寫新的篇章?!?
作者:張翾 饒松柏 黃本忠 單位:長江水利委員會 陸水試驗樞紐管理局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篇3
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國家實力的衡量標準不斷發生變化,而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是否成功也成為了重要標準之一,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水利工程的實施目的是為了使現有水資源能夠被高效利用,直接或間接地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支柱行業。水利樞紐運行作為水利工程的重點,保證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即時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是水利工程順利運行的重要條件。而當前,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受到各種影響,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的實施效果,所以目前迫切的需要分析水利樞紐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
1.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水利工程在運行過程中總是出現各種問題,日常的維護和檢修以及升級改造都是水利工程運行過程中的一部分,而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作用就是,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總之運行管理體系的存在避免了許多問題的發生和加重,對水利工程運行有著重要意義。下面,舉例說明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對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目前,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發展也在逐步向數據化、信息化方向展開,其管理系統大概涉及有數據采集、數據儲存、系統化管理、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技術,使得水利樞紐運行管理更加方便簡潔,為水利工程的順利運行提供便利。
2.水利樞紐運行管理中的問題
在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積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要保證水利樞紐工程的良好運行,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就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此時的水利樞紐運行管理還存在著幾個主要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2.1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現階段,在水利樞紐運行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相關法律條文界定模糊、缺乏合理性,管理體系也因此充滿不確定性,導致大部分運行管理體系出現程度不同的問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大概率會與當前情況相沖突,不僅沒有實現相應的目的,反而使得水利樞紐運行受到阻礙,較大程度的影響了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對整個水利工程行業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2.2水資源污染
我國水資源被污染破壞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廢水、城市污水、農業回流和其他固體廢物污染,其中工業廢水的排放影響力最大,會對水利工程產生較大影響,對水利樞紐運行管理來說也是相當嚴峻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一影響因素,國家規定工業廢水必須達到某種標準才允許排放,但即使是國家的要求,也只有部分企業單位在污水排放口設置了一系列的污水處理凈化設備,大部分的企業由于資金和思想等各類因素影響,污水廢水沒有得到有效凈化處理就被直接排放到河流大海等自然環境中,細菌和有害物質的堆積使得環境受到較大污染,水資源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對整個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可逆轉,使得居民生活用水和高標準工業用水受到限制,對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有很大影響。因為廢水的直接排放,大量細菌和有害物質侵入水體,使得水體穩定性變差,影響水利樞紐運行的效果,阻礙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2.3水土流失嚴重
在對我國水土流失情況的調查中顯示,某些水利樞紐周邊區域相較工程建設之前環境變得惡劣,嚴重水土流失現象存在較多,分析表明,水利工程不僅沒有對周邊環境有著積極影響,反而造成和加速了此類情況,這也是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失敗表現,因為保持水利工程的良好狀態本就是運行管理的作用之一。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有眾多影響因素,比如復雜的地質條件,周邊生態環境的適應性,資金成本的投入,收集信息的完備性,設計師是否考慮全面等等都將影響到一個水利工程的質量。且水利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并不意味著水利工程的成功。在水利工程完成之后,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對水利工程的影響,周邊環境的反饋也包含在對水利工程是否成功的考慮中。
2.4水庫周邊生態環境受到影響
水庫是多數水利工程都會配置的設施之一,有儲存、澆灌、抗旱防洪等作用,大多水利樞紐運行管理會從此處入手。若是水利樞紐運行管理未發揮作用,忽視對水庫周邊地質和水體的管理,必然導致水利樞紐工程出現問題,其中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出現水質不達標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從而影響周邊生態環境,再影響到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其他方面,干擾水利樞紐工程的實施效果,造成水資源利用率下降。如果再放任不管必然造成污染的循環,直接或間接的導致當地各項項目工程的實施效果不佳,且水質不安全也會使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
3.關于強化水利樞紐運行管理措施
3.1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由相關人員實施推進落實,而為了保證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順利開展,對相關人員的思想問題不可忽視。相關人員不僅要對水利樞紐運行模式有專業性的深入了解,對相關法律法規也必須有所思考,盡量從源頭上排除水利樞紐運行管理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且對各項文件的正確解讀,了解相關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在設計時規范各項管理制度,能夠為實際建設過程提供參考性依據。
3.2對水資源污染進行管控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對水利樞紐工程的周邊環境進行有效分析,采取適當的措施控制和減少周邊水資源的污染情況,對水利樞紐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也必須采用有效措施進行防護治理,避免污染的加重和循環,從而提升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能夠對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落實推進起到積極作用。
3.3對水利樞紐周邊水土的保護
水利樞紐工程周邊環境經常容易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其中外在干擾因素是多方面的,對水利樞紐工程的實施效果以及周邊生態環境都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此時就需要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發揮作用,對水利樞紐工程周邊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對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案進行革新和推進,以實現運行管理的實用價值。
3.4水庫管理政策的堅決推進
水利樞紐工程的實施與水庫可以是相互協調的關系,也可以是相互排斥的關系,大多時候水利樞紐工程對水庫造成的后果是負面的,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到水利樞紐工程的實現和最終效果。所以需要通過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水文氣象等因素,構建穩定的水庫結構,這能夠有效的防止水利樞紐工程對水庫的破壞。此時推進水庫保護政策,則有較大可能實現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和水庫管理的平衡,達成相互協調的狀態。
4.結束語
從我國的水利工程及水利樞紐運行管理的發展現狀可知,我國水利樞紐運行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是相關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水資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嚴重以及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破壞,而水利樞紐作為協調發電、灌溉、供水的重要工程,對其必須進行嚴格管理,合理利用水資源,發揮水利樞紐工程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梅風波.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建設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0(07):173-174.
[2]郭忠明.分析水利樞紐水工建筑物運行管理[J].中國化工貿易,2017,9(21):66,68.
[3]張煦,肖曉春,吳志明,等.水利樞紐綜合運行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J].水電站機電技術,2017,40(7):52-55.
[4]杭治達.簡析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及相關問題[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0):966.
[5]祁德剛.水利樞紐工程運行管理[J].引文版:工程技術,2016,(001):102.
作者:楊涌 單位:塔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開都-孔雀河管理處開都河下游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