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11:47:3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既是保障我國農業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從根本上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綠色防控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控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又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保證農業種植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在國家綠色防控技術政策的引導下,當下農業對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邁入了新階段[1]。但是,從當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情況看,部分地區的病蟲害防治模式和理念依然不符合新時代的種植要求,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農產品化學成分超標、農業種植環境污染嚴重等。因此,需積極探尋病蟲害綠色防控方法和模式,創建更加完善的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機制,促進當前農產品種植業綜合能力的提升。
1意義
在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新型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新型技術能提升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幫助農戶增加經濟效益。病蟲害作為影響農作物質量和產量的一大主要因素,長期影響著種植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問題,才能為農作物創造健康、穩定的生長環境,為質量和產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前,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解決病蟲害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化學防治[2]。化學防治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但化學防治常常會誤殺天敵,不符合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農業經濟長期發展的需求看,各種病蟲害往往混合發生,如果采取化學防治的方法,需要根據病蟲害種類逐個防治,浪費工時,且成本也會隨之增加。而綠色防治技術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效果更為全面,可以實現兼治多種病蟲害的目的,且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在防治成本上更優于化學藥劑防治。雖然化學藥劑殺滅病蟲害的速度快、成本低,但卻存在農藥殘留問題,不僅影響農作物的質量,還易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同時會對地下水資源和大氣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可以大幅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率,還可避免對農作物和人體造成損傷,更有利于生態文明的發展。發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均具有重要意義。
2應用原則
2.1針對性
在應用綠色防控技術解決作物病蟲害問題時,需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種類和情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因此,在綠色防控技術的選擇上,應以不同作物的種植實踐為前提,結合作物類型、害蟲類型、暴發時期等選擇有效的防控技術。在實施病蟲害防治時還要考慮生態影響,盡可能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2.2普遍性
在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種植成本也是農戶需要考慮的一大關鍵因素,只根據某一病蟲害選擇單一的防控技術會造成種植成本的上升[3]。因此,當下的綠色防控技術需平衡防控效率與質量,保證某一綠色防控技術能普遍解決某一類病蟲害問題,達到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和降低種植成本的目的。
2.3適應性
我國南方氣候差異大、種植環境不同,面臨的病蟲害問題有較大的差別。如果綠色防控技術無法根據當地實際的種植情況進行有效的防治,必然會影響防治技術的應用效果。因此,適應性集中體現在應符合不同地區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需求,適應不同地區的種植環境。
3應用策略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具有普遍的應用價值。因此,只有正確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才能達到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目的。以南方地區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為例,對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方法進行具體分析。
3.1生態防治
生態防治是通過生態鏈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合理防控,避免因化學藥劑的過度使用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4]。生態防治主要利用生態系統中原有的生物鏈,不僅對生態環境沒有負面影響,同時有利于農業產區生態環境的優化。生態防治對環境的影響小,生態效益明顯,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理念,也是實現生態農業的必由之路。生態防治主要采取生物農藥技術,農藥的選擇上以無公害農藥為主,如繼續推廣應用真菌類、病毒類和細菌類微生物殺蟲劑,重點產品有蘇云金芽孢桿菌、短穩桿菌,白僵菌、綠僵菌、寡雄腐霉、核型多角體病毒、顆粒病毒和質型多角體病毒等;繼續推廣應用含萜烯類、生物堿、酚類、類黃酮及甾體等有效成分的植物源農藥,以此發揮生物農藥在病蟲害綠色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生態防治效果。
3.2免疫誘抗劑
免疫誘抗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法簡單、便于操作。目前應用的植物免疫誘抗劑主要是氨基寡糖素類與蛋白質類,已登記產品141種(其中母藥35種)、企業120個。將植物免疫誘抗劑用于拌種、浸種、澆根和葉面噴施等,可誘導植物抗病、抗逆、促進增產增收等。廣西氣候宜人,瓜果種植技術先進,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瓜果種植中,然而廣西常年溫度適宜、多雨,宜引發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增加農戶的種植成本,也對瓜果的質量有根本性的影響。采取免疫誘抗的方法,使用蛋白質類誘抗劑可提升植物的抗病性,達到增產的目的。
3.3光誘技術
光誘技術可實現作物無污染防治,達到綠色種植的目的。當前,光誘技術在作物種植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論是采取誘蟲燈還是誘蟲板,都屬于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種植過程中,根據農田面積和作物種類選擇更具針對性的捕誘方法。種植戶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趨色性進行蟲害防控。在田間設置黑光燈、應用黃色膠帶等都能一定程度減少害蟲的數量,減少害蟲對植株的侵害。
3.4食誘
食誘是在農田里放置能吸引害蟲的誘餌,吸引害蟲食用,以此達到誘殺的目的。食誘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對作物和環境的副作用小,能實現高效的害蟲誘殺[5]。廣西氣候常年溫暖濕潤,適合害蟲的繁殖與生長,只有加強病蟲害誘殺技術的推廣,才能利用綠色防控技術提升種植優勢。在廣西水稻種植中,食誘防控技術是水稻病蟲害防控過程中有效且二次傷害最低的技術,非常適合種植戶使用。
3.5清理土地
在作物種植前,種植戶要對地塊中的雜草、前茬進行處理,可在過冬前將前茬深翻至地底,使其自然腐熟轉化為農家肥;也可將前茬收集起來進行堆肥,提高土地肥力的同時減少土壤中雜草[6]。種植戶還需及時對新冒頭的雜草進行拔除,保證農作物植株根系的生長空間,不給病原菌、害蟲隱藏的空間。
3.6輪作技術
輪作是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效果的重要技術。例如,在玉米種植中,可以采取輪作的方式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其中大豆與玉米的輪作、玉米與水稻等谷類作物的輪作都屬于可行性較高的輪作方式,這種輪作方式能有效降低地塊中病原菌、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借助大豆的固氮作用能有效提升地塊肥力,輪作谷類作物時能利用谷類作物與玉米的不同營養物質需求提高玉米的產量。
3.7電解水技術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在發揮電解水技術效用的同時,降低運行成本,達到增加經濟效益和綠色種植的目的。電解水又稱為電解離子水或氧化電位水,主要是通過電解槽對NaCl溶液或K2CO3溶液進行電解,電解后利用隔膜分離生成酸性電解水和堿性電解水。將酸性電解水應用于病蟲害的防治中,不僅可以得到較傳統化學病蟲害防治效果更好的殺菌和促進作物生長的效果,同時可以避免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當前,日本對于電解水農業技術有較為完善的研究。經實驗證明,電解水對抗酸菌、真菌殺滅時間為1~3min,對芽孢桿菌殺滅時間為3~5min,可以有效提升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在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將強酸性的電解水進行稀釋,稀釋20~25倍后噴施,可以達到預防病蟲害、促進作物生長的目的;稀釋5~10倍后噴施,可以達到病蟲害治理的目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農戶采取合作種植的方法,將電解水技術應用到種植過程的同時,以合作的形式降低運行成本,充分發揮了電解水技術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價值[7]。
3.8防蟲網阻隔技術
防蟲網阻隔技術是廣泛應用于水稻、果樹、蔬菜害蟲防治的技術。農作物種植是一個跨度時間較長的過程,因此不論是溫度、濕度等外部條件,還是農作物自身生長情況,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病蟲害也會對農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防蟲網的選擇應根據蟲害的種類和生長習性等,以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當前,防蟲網阻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蔬菜種植過程中,可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甘藍夜蛾及黃曲條跳甲等20多種主要害蟲為害,還可阻隔蚜蟲、煙粉虱、薊馬及美洲斑潛蠅等傳毒媒介昆蟲,達到防蟲控病的效果。
3.9昆蟲天敵保護利用
昆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是實現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方法之一。在今后的種植過程中,可大規模推廣應用赤眼蜂、麗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敵昆蟲,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蔬菜、果樹及棉花等作物的害蟲。重點推廣應用瓢蟲、小花蝽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敵昆蟲,用于防治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果樹及茶樹等作物的害蟲。以南方地區為例,可以將蜜蜂養殖與茶葉種植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避免茶葉受到病蟲害影響,實現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還可以增加農戶經濟受益,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4結語
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農業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中有了全新的突破。以“綠色生態”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能充分發揮綠色科技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將其融入作物病蟲害防控中能,在保證綠色環保的同時降低農業種植對生態的影響,提高我國農業種植的質量和水平。新時期對農業種植有著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僅提升病蟲害防治的質量是遠遠不夠的,農作物種植必須要建立起以綠色生態為基礎的全方位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措施,用現代化綠色技術取代傳統以化工技術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作為農業發展的新方向,不僅實現了綠色管理、提升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同時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效率。因此,在今后的作物種植中,應加強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將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到更多作物的種植中,提升種植效率的同時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
作者:涂國昭 單位:桂平市紫荊鎮農業農村中心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篇2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中,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的最新要求是綠色防控,通過綠色防控實現病蟲害有效管控,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實現農作物安全生產。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降低農藥依賴,同時還能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往往可以保證農產品安全生產,使得農產品的品質得到有效保障。盡管我國農業整體上處于穩步發展階段,不論是產能還是規模都有了一定的擴增,然而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要針對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實現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
1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主要辦法
1.1農業調控法
通過采取合理改善農作物的生產條件,運用合理的栽培技術來維持農作物的有效產出,強有力地阻礙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這是農業調控措施常見的辦法。在實施這一調控辦法的具體防控過程中,要做到合理有效地對各個步驟進行落地,比如,在田間清潔過程中,要按照規定步驟進行清潔,同時對于中耕除草、選擇抗性良種等不同環節也應當采取合理農業措施調控,通過間作套種以及輪作[1]等不同的農業辦法,對農作物生長環境條件進行調控以及合理配置。將“防”作為主導是當前農業防控采取的主要手段,在進行有序防控時,一定要將其與農作物的生長、生產過程進行有機結合,針對不同季節以及不同地區,結合當地土壤特征對作物的病蟲害進行合理把控。
1.2化學防控法
化學防控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中的重要防控辦法,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具體防控過程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非化學防控措施通常會被作為綠色防控的首要選擇。由于在這一過程中未必能完全做到禁用化學農藥等化學制劑,因此在農藥選擇方面,一定要傾向于更加環保的農藥類型[2]。同時,還要做到對相關化學農藥有確切了解,能夠做到針對不同的農作物病蟲害進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在農作物遭受病蟲害后,能夠進行正確判斷,通過科學的藥進行全面防控。
1.3物理防控法
農作物病蟲害物理防控辦法指的是在對有害生物的習性進行分析了解的前提下,科學地通過采取光、水、波、電[3]等不同方面的物理防控辦法進行防控。比如,可以通過色板誘殺、燈光誘殺以及銀膜避蚜等不同的物理防控辦法,對農作物蟲害進行防控。另外,還可以合理利用放射線來對害蟲進行照射來達到抑制繁殖率的目的,甚至包括在農作物收獲前對其果實進行防蟲網的設置,都能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的。相比于化學防控技術手段,物理防控的安全性較高,不過由于其成本相對較高,導致物理防控的推廣難以全面鋪開,也為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帶來一定難度。
1.4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案例分析
農作物病害:蘆筍立枯病。癥狀:隸屬于土傳病害,也被叫枯萎病,病害初期表現為極其個別的蘆筍變黃,中期病害開始擴散,植株整體枯萎,同時嫩莖染病后葉及莖部變為褐色,并且出現縱裂現象,染病植株往往根部能看到明顯斑點,該斑點通常為褐色,病害后期部分腐爛并出現白色、粉紅色的霉狀物質。傳播源頭:這類病菌屬于尖孢鐮刀菌蘆筍轉化型,通過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的形式存在,轉年等到作物生長時期,借助于作物的灌溉水及雨水等條件,其生孢子大量傳播,將作物的傷口作為侵入點,對作物進行侵害。防治途徑:可以同時采用農業防控、物理防控及化學防控3種綠色防控辦法進行防控。首先,要注意蘆筍的育苗地并不適合連作,可以施行3—4年的輪作制度。其次,要加強對蘆葦生長期的管理和維護,做到科學雜草,每逢雨后要做到及時排水,以防止孢子入侵危害作物。最后,一旦作物染病,要在病害初期及時通過噴灑或者是澆灌的辦法來進行防治,可以采用36%的甲基硫菌靈六百倍液、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1:1:160的波爾多液等化學制劑,進行強有力的防治。
2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存在的問題
2.1綠色防控技術相對落后
與農作物病蟲害相關的綠色防控技術往往在農作物生產當中占有重要作用,對其產量和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政策、經濟多方制衡,當地農業發展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一旦經濟扶植力度不夠,將直接導致農作物生產和發展無法擁有與之相適應的先進農業技術,也就導致了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過程中,沒有對應的科學化防控技術來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防控項目的有效落實。
2.2綠色防控觀念相對較差
當前的農業形式主要還是建立在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制度上,因此,通常進行農耕的主體往往是年齡相對較大的農民群眾,由于年齡因素、文化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很容易造成他們對高科技的農業技術手段接受力較差的狀況。在對施藥方法以及相關技術沒有得到良好宣傳的前提下進行種植,往往會導致農作物出現病蟲害現象,廣大農民群眾對綠色防控理念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致使綠色防控的應用與推廣不力。
2.3農民在綠色防控中的參與度不高
現代綠色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大力宣傳,并且收到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宣傳的主體多為年齡相對較大的農民群眾,加之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多數農民群眾在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過程中缺乏主觀能動性,在具體對作物的綠色防控中參與度不高。
3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主要途徑
3.1加強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力度
想要保證農作物的產能以及農產品的基本質量,一定要在整個農業發展中對農作物生長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其中,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十分重要,有關部門務必要對其推廣力度進行鞏固和加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防控技術推廣措施。第一,明確推廣地區,劃分推廣任務。在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進行推廣時,要明確推廣目標,劃定推廣的范圍。在推廣地區確定后,要設計與當地基本情況相符合的具體詳細的推廣方案,同時在方案中應部署好基本推廣任務,并且根據任務進度進行監督,以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第二,專職專人指導,全面推廣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方案確定后,就要對方案進行具體實施,這一階段一定要配備專業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對農民群眾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實現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目標。第三,做到因地制宜,推廣科學防控。不同的地質地貌、不同的環境往往導致農作物不盡相同,因此要針對不同的農作物,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對防控技術進行科學推廣,切記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3.2提升農業防控技術
3.2.1合理制定農業生產管理方式
農作物生長具有一定自然規律,尤其是獨特的生長周期及生長速度,只有合理按照農作物自然生長規律進行科學化生產,才能保證農作物在各個階段不被病蟲侵害,進而確保農作物產量及質量。在合理制定農業生產管理方式的同時,還應加強技術層面創新。首先,為進一步提高農作物在防控制病蟲害方面的性能,對諸多病蟲侵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保證農作物在關鍵生長發育時期免受病蟲害侵襲。在農作物生產管理具體過程中,要將不同種類的農作物與其相對應的種植方法相互對照,用符合其發展的方式進行種植和培育。另外,還要確保農作物所在的田地做到科學輪作,適當對農作物的生產進行加速,最大限度減少在農作物病害防控方面的投入成本。
3.2.2結合當地生產條件改善種植環境
為防控農作物病蟲害,有效控制病蟲害傳播以及蔓延趨勢,一定要做到與本土農業耕地條件相適應,將改善種植土壤環境作為農業防控技術改善措施的一個切入點。針對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采用不同的策略,選用抗病蟲品種,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在初始階段要對農作物品以及土地進行評估,農作物是否適應土壤、品種農作物是否具有較高產能,其抗病蟲害的能力是否足夠,抗倒伏的能力是否具備,在農業防控技術的初期要嚴格執行一系列的篩選工作。另外,要對農作物生產地區土壤成分做詳細的科學性分析,在播種前要對農田實施科學化翻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田土壤的深度,為土壤病蟲害滅殺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在播種過程當中,還應合理控制播種的密度及播種時長,在農作物的種植以及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土壤結構及具體的環境來進行科學施肥。要對當地基本氣候條件及地理環境等外部因素進行考量,從而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現象的產生。
3.2.3加強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
農業病蟲害具有一定的生物習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是安全有效的手段,科學應用電波光等物理手段,實現無污染防控。同時,色板誘殺、燈光誘殺、設置防蟲網、保護益鳥等物理手段,也可以起到有效防控病蟲害的目的。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雖然成本需求較高,工作效率不如藥防效果明顯,但是是一種長久的環保型手段。
3.3加強對綠色防控技術的資金和人才支持
3.3.1提供資金支持
任何一個項目的推廣和發展都離不開經濟基礎來作為支撐,農產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以及應用更離不開資金的注入。由于當前農業領域的技術水平并不十分成熟,因此要想提升技術水準一定要加大技術研發,在研發的過程中勢必要增加資金方面的投入。同時,廣大農戶群眾在進行農耕時,由于本身收益不高,在進行農作物病害綠色防控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沒有相關部門進行幫扶,群眾往往不懂更不會主動積極參與到綠色防控中。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進行資金上的支持,二者相結合才能共同促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全面推廣。
3.3.2提升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
想要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全方位推廣,一定要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只有全面提升推廣人員的綜合素養,才能為實現合理推廣提供有效助力。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實際上并不難,農業相關部門可以采用對其整體進行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在提升其業務能力的同時,也要培養綠色防控的思想意識,在具體推廣的過程中能夠使農民群眾具有主觀能動性,積極為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出謀劃策。
作者:陳成厚 單位: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田街道辦事處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篇3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前社會已經對農業發展、“三農”問題予以重視。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產品的選擇標準從能吃飽,變成綠色、無害,這要求農業生產商生產出符合人民需求的綠色農產品。我國的農業生產受病蟲害影響頗重,并且區域不同、品種不同的作物,受到的病蟲害不同。因此,必須找到最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借助綠色防控技術,實現病蟲害的及時預防,保證農產品綠色生產。
1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現狀
目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水平低,導致農作物生長經常受到病蟲害影響。第一,病蟲害發生的頻率高。在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民不注重控制病苗,病蟲害的發生多數都是由病苗向外擴散所引起,這在很大程度上為防治工作增添了困難。并且大多數農民缺少作物種植的相關知識,農業部門也極少開展培訓活動,致使農作物病蟲害愈加嚴重。此外,化學農藥和肥料在農業生產中被大量使用,農作物的免疫能力大幅度降低,對于病蟲害無法防御,一定程度上影響作物的質量和產量。第二,防治方法不合理。大部分農民對于肥料、農藥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缺少了解。挑選農藥時由于不具備專業的知識,經常選用不符合標準的農藥和肥料,并且使用時不控制用量,農藥、肥料隨機施加,還存在農藥和幾種肥料混合施用的現象,長時間隨意施用將實現不了防治病蟲的效果,還會導致藥害發生,降低農作物的產量。
2重點綠色防控技術
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可以保證農作物生長時免受病蟲侵害,大幅度提高作物的質量。綠色防控技術包括生物、化學、物理、農業等多種技術,合理應用能減少防治時帶給自然的危害,起到保護生態的作用。此外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后能有效提高農民日常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農業長久發展。
2.1生物防治技術
生態系統中任何一種生物都與其天敵一同存在,如果人為干預過重勢必會破壞生物的食物鏈。而生物防治技術正是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為依托,利用昆蟲天敵來減少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進一步加強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效果。該技術主要應用在捕食性、寄生性生物的防控上,多數用來防治花生、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病蟲害。在生產農作物時,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在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周圍環境的污染程度,此技術高效促進農業在新時代中持續性發展。比如,在種植玉米時經常出現玉米螟蟲害,玉米螟的幼蟲對玉米接穗的穗桿和未打開的心葉十分感興趣,在過度吸食后玉米的果實將無法成型,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產量。根據研究表明,每年都有一個階段玉米螟數量劇增,這個時期玉米產量會迅速減少,只能達到平常的10%[1]。在這個階段將玉米螟的天敵引進,就能起到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在其天敵赤眼蜂出現后,玉米產量低的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目前,病蟲害防治工作主要借助家禽、蛙、蜘蛛這三類生物。首先,農作物生產者可以借助蜘蛛捕食的天性捕殺農作物中的昆蟲。其次,水稻種植需要在臨水區進行,放置蛙類能有效減少作物的害蟲,因為蟾蜍和青蛙的食物大多是昆蟲,平均每天捕殺昆蟲的數量將近200只,所以在水稻或其他臨水養殖的作物生產區內養殖一些蛙類,既能起到減少病蟲害的效果,又可以將養蛙作為副業,增加額外收益。最后,禽類生長與農作物生長環境非常和諧,在禽類不阻礙農作物生長的基礎上,在作物生長區內養殖雞鴨等禽類也可以有效消除農作物的害蟲,能產生不錯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比如,在水稻的生長區內可以養殖一些鴨子,鴨子會尋找水稻中的飛虱和其他害蟲作為食物,在水稻病蟲治理效果加強的同時,鴨子的食物類型也豐富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鴨蛋白質,提高了鴨肉的質量。在一些較高的農作物產區,如果園等,養殖雞鴨等禽類可以有效減少果園中的椿象和飛蛾等,促進果園產量增加。
2.2化學防治技術
在綠色防控技術中,化學農藥技術需要適時應用。相關科研工作者要根據農作物病蟲害的不同,對每種蟲害展開研究,革新現有的化學農藥技術,在防治病蟲害時最好選用毒性低、殘留量低、效果好的農藥。此技術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消滅害蟲,對于突然發作的病蟲害,有極大的使用優勢。比如,蔬菜和水果發生病蟲害時,應用艾美樂藥劑會有效防止病蟲侵害果實,起到不錯的治理效果。在推廣化學農藥時,技術推廣者需要與種植者交流溝通,應用最快速高效的講述方法,讓種植者了解化學農藥的使用事項和操作方法,幫助種植者合理應用農藥,減少農藥使用不合規造成的農作物品質下降等問題[2]。
2.3物理防控技術
種植農作物時物理防控技術也是種植者用來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技術。物理防控技術的防治機制是放置符合害蟲生物特點和習性的誘導物品,通過此物品消滅害蟲。首先,有些農作物產區會借助色板誘殺害蟲,害蟲具有趨黃性,這正是消滅害蟲的關鍵。許多蔬菜水果產區會放置黃板,黃色誘殺板就是利用害蟲的趨黃性將其捕捉并消滅,色板誘殺方式可以提高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其次,對于飛蛾類和土壤類的害蟲,農作物種植者可以應用殺蟲燈進行害蟲的消除工作。在一些害蟲集中的地區設置殺蟲燈,由于飛蛾類害蟲具有趨光性,夜晚會受其影響飛到殺蟲燈周圍,故能有效提高病蟲防治的效果。最后,在農作物生產時,性誘技術也有極好的滅蟲效果,在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綠色防控上經常使用該技術。種植者可應用性誘劑將害蟲吸引并消除,應用此方法后農作物產區蟲卵數量將大幅度降低,最終實現害蟲的徹底清除。
2.4農業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在防治工作中應用時,不僅要做到控制病蟲害的根源和阻止病蟲害的蔓延,還要提高農作物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這才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關鍵。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工作要從作物種苗階段做起,若想使農作物抗藥能力提高,要采用建造種苗基地的方法,并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生命力旺盛的植株進行培育,這可以加大農作物種苗發芽的概率。種苗在長出后,要移栽到準備好的土地中,土壤要做好充分的處理,這樣能加強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同一片土地長期種植同一種作物,這片土地的土壤肥力會大幅度降低,這就為病蟲害的出現提供了恰到好處的營養和土壤基礎。要想避免此類問題發生,可以在土地上輪流種植農作物,這樣既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肥力,又能降低許多農作物受到危害的可能性[3]。種植者要依據每片土地的土壤肥力以及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制定合理的輪流種植方案,這不僅能穩定作物產量,還能加強土壤肥力,促進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的提高。
3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使用
3.1阻礙綠色防控技術推進的因素
3.1.1缺乏對技術內涵的理解
大多數基層農民不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內涵,無法接受未知的技術在種植地中應用,所以更談不上大面積推廣應用。一直以來,農作物種植者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都是通過人工殺蟲、噴施農藥、施用肥料等方法進行,現階段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已經出現,但基層農民種植者不理解技術的具體應用價值以及技術的操作方法,不愿意做出嘗試,還有些種植者聽說使用此技術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就產生抗拒心理,此外各地區對該技術的宣傳工作做的不到位,宣傳時方法單一,基層農民無法系統了解該技術的好處,并且沒有其他了解該技術的渠道,導致技術無法在農作物種植區得到大面積推廣。
3.1.2設施不齊全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若想成功應用,必須借助一套專門的設施,而設施的置辦一定會耗費大量資金。當前階段,許多農村地區由于資金有限,難以全面建設相應的設施,對技術推廣造成了一定困難。
3.1.3應用技術缺乏專業性
綠色防控技術作為抗病蟲害的新型技術,其操作手法、技術要求都是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這就要求應用者有專業的技術水平,掌握每一項技術標準。但在基層進行技術推廣時,存在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基層種植者得不到充分的技術指導,進而降低了綠色防控技術實際的使用效果,在損失了大量資金的同時,也讓基層農民對此技術失去了信心。
3.2推進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的策略
3.2.1加大力度宣傳技術
要想讓基層農民全面、深刻地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內涵,必須加大力度在基層宣傳該技術。第一,可以制作一些有關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特點、優點、應用效果、經濟效益的宣傳廣告、海報、紀錄片等,并且可以借助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渠道發布相關的宣傳信息,使基層農民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全面、系統地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內涵,并對該技術做出合理評價,讓綠色防控技術在基層的認可度變高,如此一來便能讓基層人民接受綠色防控技術,為該技術的推進奠定基礎。第二,國家政府可以在村委會開設講堂,組織開展一些綠色防控技術等新型種植技術的普及課程,幫助基層農民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加強對新技術的了解,讓農民在種植時自愿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同時也為日后各種新型技術的普及打造良好的開端[4]。
3.2.2提供建設資金
若想加快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政府需要幫助基層農民解決技術投入成本高而資金儲備不足的問題。首先,相關部門可適當調整農業生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民本身在經濟方面的壓力,這會促進農民主動了解綠色防控技術。其次,國家政府應建立農業生產激勵政策和生產幫扶政策,以提升農民使用技術和選擇新型技術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減少農民使用新型技術的資金,解決了農民很大的經濟負擔。最后,國家政府可投入建設資金,為農民提供技術應用的專業設施。完善的設施能更好地幫助新技術普及,基層農民可以直觀地看到此技術發揮的作用和帶來的經濟效益。政府可加強投資設施的力度,也可建議更多企業投入到設施建設中,加強設備建設的研究工作,讓綠色防控技術使用時更便捷。這些措施都能有效助力綠色防控技術在農作物主產區的推廣。
3.2.3開展技術咨詢服務
綠色防控技術在基層得到大范圍推廣的必要條件是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在一些已經大面積使用綠色防控技術的地區,要加強技術使用的巡視工作,及時找出技術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基層農民改正技術使用不規范的地方。雖然巡視工作已經開展,但技術指導還是存在技術人員少、時效性差的問題,為提高解決速度,可在互聯網上設立在線咨詢平臺,讓農民在網絡上獲得指導服務,因為科技發展迅速,人們使用手機可以隨時上網,所以技術咨詢的即時性提高,加快了技術推廣的步伐。并且通過互聯網,農作物生產者可直接與技術人員對話,詢問使用技術時的不解之處,這樣問題咨詢的專業性可以得到保障,有助于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同時也對技術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專業的技術人員是咨詢服務得以開展的關鍵,要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高質量技術人才對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創新、推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如今各院校應加大力度培養相應專業的學生,提高其技術操作水平和服務意識以適應崗位需求,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工作以及綠色防控技術的推進貢獻力量[5]。
3.3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成果
3.3.1貫徹防控理念
自從農業部提出農藥減量的行動后,市縣區開始全面貫徹綠色防控理念。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后,也逐漸開始了綠色控害、減少農藥等專項活動,并且開展了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宣傳、培訓等一系列活動,讓綠色防控理念深入人心,此類活動得到了領導干部以及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綠色防控理念和技術已被家家戶戶知曉。
3.3.2技術水平提高
綠色防控技術在得到應用后,相關研究部門也開始對技術創新升級,打造出針對作物中有害生物的防治體系。該技術從之前只能應用在玉米、花生、棉花、小麥等作物上,逐漸升級應用到麥冬、金銀花、羅漢參、大蒜、山藥等十一種藥材和作物上,并對以往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的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創新。
3.3.3應用范圍擴張
近年來,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面積逐漸擴大,在2015年時綠色防控技術核心示范面積有2700hm2左右,如今已達到9000hm2,并且示范區內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比農民對農作物自發防御病蟲害的效果好上幾倍,農藥用量也只有農民自防區的70%,農作物產量比以往多10%。調查結果顯示,在2018年到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累計超過400000hm2。并且出現很多主要依托于綠色防控技術的新型生產模式。比如在菏澤市內,許多農民籌集資金置辦殺蟲燈,創建綠色無害農作物生產基地;有60多個專業合作社以及近30個農作物加工企業得到了國家級的產品質量合格證書。
4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防控技術對農業發展有支撐作用,能有效結合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保證環境在防治病蟲時免受污染,降低病蟲害防治工作對生態的破壞程度。要確保綠色防控技術在我國快速推進,就需要國家政府以及農業生產部門的全面支持,在技術、人力、物力上給予保障,如此一來農作物將實現綠色生產,進而保證農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阿曼古麗·阿布都熱合曼,艾麥爾艾力·吐合提.阿克蘇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經驗[J].新疆農墾科技,2021,44(4):34-35.
[2]張瑞雪.衡水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1(2):11-13.
[3]楊威威.吉林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0(24):69.
[4]陳永彬.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0(10):36,42.
[5]王吉福.淺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J].青海農技推廣,2019(3):46,53.
作者:黃汝根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南魯集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