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7 10:50: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科學技術也有了很大提升,現代科學技術的飛快進步,為各個行業都帶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將高科技技術與傳統農業結合在一起,從本質上解決了傳統農業的弊端。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強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當中的比重已成為不可替代的趨勢,可以說農業發展的好壞將極大程度影響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因此,想要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就必須將關注點落在提高我國農產品生產力方面。只有提高農作物的質量,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那么就必須要將高科技技術運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尤其是將高科技技術應用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
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不足
(一)對農作物病蟲害認識不足
想要使得我國農業得到更好地發展,首先必須了解清楚目前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由于小農經濟在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導致我國人民不僅在認知觀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我國的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多缺陷,大部分人不愿意從事農業工作。因此,我國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往往缺少專業人員。缺乏專業的農業科研人員的介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面往往會出現空缺,導致農作物被病蟲害襲擊,從而給農民帶來極大損失,而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很多農民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范意識十分薄弱。
(二)防治手段不規范
目前,農作物病蟲害仍舊是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要想使農業生產能得到切實有效的進步,就要有效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規范的防治手段。
(三)管理費用利用不大
近年,國家對農作物病蟲害管理工作十分重視,同時也出臺諸多政策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扶持,但是在具體的經費使用上卻出現諸多問題,由中央統一進行撥款,但是到了地方上需要具體落實時,由于部分地區對農業生產發展不夠重視,出現地方政府將此部分經費挪作他用,忽視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這給農業生產發展帶來嚴重創傷。當然我們仍舊面臨農業市場發展規劃以及農戶使用設備老舊、對化學農藥認知不足、過度使用農藥等問題,這些從本質上會影響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針對國家的專項撥款以及相關的資金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必須落實到位,想要長時間發展更多的農作物病蟲防治專業工作人員,就必須要有相配套的國家政策以及資金支持。
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一)構建農作物病蟲害防范體系
解決好農業發展問題,必須建立起相對健全的農作物病蟲害防范體系。當農作物病蟲害防范體系建立起來之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就會變得簡單,因為在這種防治體系下,能夠有效地引導當地農民充分認識到預防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性。另外,相關病蟲害防疫體系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只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并且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才能夠構建起一個切實有效的治理體系。而對相關治理體系的構建,有關部門必須將工作落實到位,努力提升職能部門對當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管理的宣傳工作,并且從源頭上解決此類問題。例如引進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此類人才應具備科學的病蟲害防范知識,同時加大對防治工作的經費投入,對此類人才可以加大工作補貼,以此來確保有關技術工作人員能長期穩定地參與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同時,對相關技術人員長期的培訓工作也必須落到實處,有針對性地扶持當地宣傳隊伍,為農民切實解決問題,提供優質服務。
(二)加大防治工作宣傳,形成正確防治意識
由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具體是在農村實施的,因此這項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對的工作群體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甚至部分地區人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時間內讓人們樹立起正確的農作物病蟲害防范意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關部門必須要加大農作物病蟲害宣傳力度。并且將現代傳媒融入工作,利用傳媒信息技術的影響力,起到專業宣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目的,促使得農民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原有的觀念去接受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最終使廣大農戶都能夠受益。當農民接受病蟲害防治工作之后,有關部門應立即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病蟲害防治培訓,使得當地農民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較為科學的有關農作物的病蟲害解決方式,讓農戶能夠形成以科學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意識,從而愿意努力學習高科技技術來解決病蟲害防治問題,減輕病蟲害對農作物帶來的影響和損失,確保我國農業生產質量安全的提高。同時,在宣傳以及培訓工作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倡導農民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培育出更優質的農作物。
(三)完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管理網絡體系
眾所周知,我國近年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地運用此項技術,利用網絡對病蟲害實行監測,能夠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真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且可以提前做到對病蟲害預估。由于網絡信息傳遞非??焖?,因此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及時發現農作物是否會出現病蟲害。當農民提早預知病蟲害的存在,就能提前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來有效防止病蟲害擴散蔓延,長期以往就能夠很好地解決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要做好農作物病蟲害網絡監測管理體系,只有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做好病蟲害監測工作,才能夠提高預報效果。與此同時,一些網絡設備的管理監測也要同時結合當地的具體情形,根據農作物的不同特點,合理安排預報點,才能夠使得網絡監管功能涵蓋整個地區,真正發揮其作用。
(四)規范農藥使用,提升防護系統
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特殊性,我們會發現在現如今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絕大部分農戶會依賴各種不同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大部分農村地區人們會更加愿意去使用這些化學農藥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目前國內市場上缺乏相對應的化學農藥管理政策以及相對應的執法標準。如果沒有明文規定有關農藥的使用標準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農藥的政策,將會導致諸多農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出現不規范的行為,導致農作物產量變低。因此,加強對農藥的管理也能夠起到間接確保農業市場規范的作用。除此之外,國內目前的種植還保持著小農經濟的特點,種植分布較為零散,加之大部分農戶更愿意進城務工,放棄老家大量農田導致大部分農田出現荒廢等情況。因此,政府部門必須要提供相對應的政策來促進種植戶擴大經營規模,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將農村土地集中進行管理,這種方式才能夠起到鼓勵支持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并且集中解決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集中經營管理的方式也有利于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統一開展,降低實際操作難度與病蟲害防治的成本。
三、結語
農作物病蟲害預防工作不僅涉及整個農業生產,還關系到國家發展,因此,想要發展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要有整個行業以及國家農業部門的配合,不管是在政策出臺還是在資金扶持上,都必須要落到實處,才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促使我國農業發展生產能夠邁入新的歷史階段。因此,有關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強相關的管理以及技術推廣,并且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只有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水平,才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農作物,達到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健康發展的作用。
作者:凌毅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三堡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篇2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生產也有了全新的發展需求,在具體生產中,病蟲害防治十分關鍵。綠色防控是當前新時代發展的全新防治方式,同時也是當前促進農作物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主要舉措。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控制病蟲害、保障農業生產的主要手段,可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風險,保護生態環境穩定發展。
1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性
在當前生態文明創建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社會環境保護的任務逐漸變得繁重,在各個行業的發展中應堅持綠色持續發展的理念。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理念是當前農業生產當中的主要發展理念,發展的中心理念就是創建綠色的生長環境,避免在生產中過度對化肥的運用而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從根本上保證農產品的產量以及質量得到提升。在保證農產品得到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可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首先,適當減少農藥運用。由于農民在生產中依然堅守以往的理念,過于追求農作物的快速生長,隨意改變農藥用量,運用具有較高毒性的農藥,還存在混合使用農藥的情況,忽視了農藥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各種病蟲害的耐藥性不斷提升,病蟲害逐漸變得猖狂,環境中有益生物不斷降低,減少了農作物的收成。在這一時代的發展背景下,應當始終堅持落實病蟲害綠色防控,這也是農業生產中的主要路徑。其次,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生產。綠色防控減少了農藥使用,進而保證了食品的安全性,構建良好的自然環境,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使得農作物、農業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三者之間處于平衡的發展狀態。結合長遠的發展狀態來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一項長遠的發展模式,可以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
2農業病蟲害的嚴重程度
在農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病蟲草害在很大程度上對農作物造成了破壞,從而導致農作物減產,質量降低,對于農業的生態平衡綠色發展也造成了嚴重影響。小麥病害有小麥根腐病、紋枯病、銹病、白粉病、赤霉病、全蝕病等;蟲害有蚜蟲、吸漿蟲、紅蜘蛛、麥葉蜂等。玉米的病害有粗縮病、大小葉斑病、頂腐病等;蟲害有蚜蟲、玉米螟、二點萎夜蛾等;晚熟玉米有草地貪夜蛾等。這些病蟲害一旦發生會造成農作物產量減產,甚至造成絕產。為深入實施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確保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時,要積極推廣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增強安全用藥意識,轉變病蟲防治觀念,盡量少使用農藥。近幾年,成立了很多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大面積土地都承包給種糧大戶,土壤大面積集中種植,能科學管理,施肥、施藥,不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也給綠色防控提供了優越條件,選用抗病蟲品種,將種子進行包衣消毒處理,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用大型機械播種施肥,無人機施藥,收割機收割,不但節省人力物力,還節省肥料農藥,小麥一噴三防,給小麥增產增收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玉米一防雙減,不但經濟還環保。
3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主要方式
3.1農業防控
農業防控主要指栽培技術,使得農業生產環境保證農作物健康發展,避免出現過多的雜草以及病蟲害,減少病蟲的發生次數,有效減輕或者避免病蟲草害的發生。在進行具體的農業防控過程中,要合理地選擇抗性良種,及時進行肥水管理、田間清潔等措施;還應合理運用生態調節措施,如間作套種、輪作等,改變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農業防控就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生產作業的過程中保持較強的安全性與持久性。
3.2物理防控
通常情況下,有害生物具有相對明顯的生物學特性,同時物理技術也是在此基礎上運用水、電、波等進行科學的物理防控。例如,溫湯浸種、種子消毒、銀膜避蚜、色板誘殺、燈光誘殺、曬種、設計防蟲袋、科學運用放射線照射使病蟲害不育等,進而防治病蟲害。物理防控具有較強的安全性,但是成本較高,工作效率也不斷降低,無法保證有效防控。
3.3化學防控
過度使用藥物會導致農業抗藥性減弱,對周圍環境以及生物鏈造成嚴重的影響,病蟲在藥物的不斷影響下也會適應藥物的作用,其繁殖能力以及傳播能力也會不斷地提升。為了保證農業資源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應全面提升生態發展功能,合理施用化學藥品,對癥下藥,避免過度使用農藥,在具體實施的階段,應當優化施藥方式,合理選擇器械、劑量以及時間,遵守安全期間各項發展要求。
4綠色防控技術提升措施
4.1強化防控技術推廣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合理地對綠色防控技術進行更全面推廣,制定更加合理的推廣方案。首先,確定推廣區域,并且在推廣方案內部明確推廣要求以及任務,進行各方面措施的細化分析。其次,在推廣階段,應保證相關工作的有序化以及科學化,實施科學的推廣體系。對相關的技術人員以及現場人員進行指導,促進綠色推廣防控技術的全面推廣。保證推廣技術的針對性,促進防治效果得到提升。
4.2強化相關人員培訓
只有強化技術推廣人員培訓,才可以更好地保證相關人員具有更強的業務能力,促進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得到提升。因此,農業部門應當定期開展培訓工作,促進各級單位技術人員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如此,還可以引進相關的業務交流,保證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
4.3促進技術推廣投入
首先,強化研發投入。當前我國正處于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階段,并且其中的集成水平相對較低。因此,相關的單位應結合政、產、學、研、推,提升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鼓勵人員進行創新,還應規范推廣現有的綠色防控技術,進而保證不同作物與不同區域都能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實行有效的推廣與應用。其次,強化補貼力度。如果缺少財力的補貼,就會導致農戶不能積極的使用防控技術??偠灾?,隨著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的生活以及社會都得到了穩定的發展,這與我國當前農業的繁榮發展也有著重要的關聯。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農業防控、物理防控與化學防控都是促進綠色防控的主要方式,保證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性,落實現代化農業生產提出的全新發展需求,進而為經濟水平的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需求。
作者:吳曉丹 單位:山東省梁山縣農業農村局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篇3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前社會已經對農業發展、“三農”問題予以重視。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產品的選擇標準從能吃飽,變成綠色、無害,這要求農業生產商生產出符合人民需求的綠色農產品。我國的農業生產受病蟲害影響頗重,并且區域不同、品種不同的作物,受到的病蟲害不同。因此,必須找到最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借助綠色防控技術,實現病蟲害的及時預防,保證農產品綠色生產。
1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現狀
目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水平低,導致農作物生長經常受到病蟲害影響。第一,病蟲害發生的頻率高。在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民不注重控制病苗,病蟲害的發生多數都是由病苗向外擴散所引起,這在很大程度上為防治工作增添了困難。并且大多數農民缺少作物種植的相關知識,農業部門也極少開展培訓活動,致使農作物病蟲害愈加嚴重。此外,化學農藥和肥料在農業生產中被大量使用,農作物的免疫能力大幅度降低,對于病蟲害無法防御,一定程度上影響作物的質量和產量。第二,防治方法不合理。大部分農民對于肥料、農藥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缺少了解。挑選農藥時由于不具備專業的知識,經常選用不符合標準的農藥和肥料,并且使用時不控制用量,農藥、肥料隨機施加,還存在農藥和幾種肥料混合施用的現象,長時間隨意施用將實現不了防治病蟲的效果,還會導致藥害發生,降低農作物的產量。
2重點綠色防控技術
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可以保證農作物生長時免受病蟲侵害,大幅度提高作物的質量。綠色防控技術包括生物、化學、物理、農業等多種技術,合理應用能減少防治時帶給自然的危害,起到保護生態的作用。此外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后能有效提高農民日常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農業長久發展。
2.1生物防治技術
生態系統中任何一種生物都與其天敵一同存在,如果人為干預過重勢必會破壞生物的食物鏈。而生物防治技術正是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為依托,利用昆蟲天敵來減少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進一步加強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效果。該技術主要應用在捕食性、寄生性生物的防控上,多數用來防治花生、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病蟲害。在生產農作物時,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在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周圍環境的污染程度,此技術高效促進農業在新時代中持續性發展。比如,在種植玉米時經常出現玉米螟蟲害,玉米螟的幼蟲對玉米接穗的穗桿和未打開的心葉十分感興趣,在過度吸食后玉米的果實將無法成型,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產量。根據研究表明,每年都有一個階段玉米螟數量劇增,這個時期玉米產量會迅速減少,只能達到平常的10%[1]。在這個階段將玉米螟的天敵引進,就能起到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在其天敵赤眼蜂出現后,玉米產量低的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目前,病蟲害防治工作主要借助家禽、蛙、蜘蛛這三類生物。首先,農作物生產者可以借助蜘蛛捕食的天性捕殺農作物中的昆蟲。其次,水稻種植需要在臨水區進行,放置蛙類能有效減少作物的害蟲,因為蟾蜍和青蛙的食物大多是昆蟲,平均每天捕殺昆蟲的數量將近200只,所以在水稻或其他臨水養殖的作物生產區內養殖一些蛙類,既能起到減少病蟲害的效果,又可以將養蛙作為副業,增加額外收益。最后,禽類生長與農作物生長環境非常和諧,在禽類不阻礙農作物生長的基礎上,在作物生長區內養殖雞鴨等禽類也可以有效消除農作物的害蟲,能產生不錯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比如,在水稻的生長區內可以養殖一些鴨子,鴨子會尋找水稻中的飛虱和其他害蟲作為食物,在水稻病蟲治理效果加強的同時,鴨子的食物類型也豐富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鴨蛋白質,提高了鴨肉的質量。在一些較高的農作物產區,如果園等,養殖雞鴨等禽類可以有效減少果園中的椿象和飛蛾等,促進果園產量增加。
2.2化學防治技術
在綠色防控技術中,化學農藥技術需要適時應用。相關科研工作者要根據農作物病蟲害的不同,對每種蟲害展開研究,革新現有的化學農藥技術,在防治病蟲害時最好選用毒性低、殘留量低、效果好的農藥。此技術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消滅害蟲,對于突然發作的病蟲害,有極大的使用優勢。比如,蔬菜和水果發生病蟲害時,應用艾美樂藥劑會有效防止病蟲侵害果實,起到不錯的治理效果。在推廣化學農藥時,技術推廣者需要與種植者交流溝通,應用最快速高效的講述方法,讓種植者了解化學農藥的使用事項和操作方法,幫助種植者合理應用農藥,減少農藥使用不合規造成的農作物品質下降等問題[2]。
2.3物理防控技術
種植農作物時物理防控技術也是種植者用來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技術。物理防控技術的防治機制是放置符合害蟲生物特點和習性的誘導物品,通過此物品消滅害蟲。首先,有些農作物產區會借助色板誘殺害蟲,害蟲具有趨黃性,這正是消滅害蟲的關鍵。許多蔬菜水果產區會放置黃板,黃色誘殺板就是利用害蟲的趨黃性將其捕捉并消滅,色板誘殺方式可以提高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其次,對于飛蛾類和土壤類的害蟲,農作物種植者可以應用殺蟲燈進行害蟲的消除工作。在一些害蟲集中的地區設置殺蟲燈,由于飛蛾類害蟲具有趨光性,夜晚會受其影響飛到殺蟲燈周圍,故能有效提高病蟲防治的效果。最后,在農作物生產時,性誘技術也有極好的滅蟲效果,在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綠色防控上經常使用該技術。種植者可應用性誘劑將害蟲吸引并消除,應用此方法后農作物產區蟲卵數量將大幅度降低,最終實現害蟲的徹底清除。
2.4農業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在防治工作中應用時,不僅要做到控制病蟲害的根源和阻止病蟲害的蔓延,還要提高農作物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這才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關鍵。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工作要從作物種苗階段做起,若想使農作物抗藥能力提高,要采用建造種苗基地的方法,并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生命力旺盛的植株進行培育,這可以加大農作物種苗發芽的概率。種苗在長出后,要移栽到準備好的土地中,土壤要做好充分的處理,這樣能加強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同一片土地長期種植同一種作物,這片土地的土壤肥力會大幅度降低,這就為病蟲害的出現提供了恰到好處的營養和土壤基礎。要想避免此類問題發生,可以在土地上輪流種植農作物,這樣既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肥力,又能降低許多農作物受到危害的可能性[3]。種植者要依據每片土地的土壤肥力以及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制定合理的輪流種植方案,這不僅能穩定作物產量,還能加強土壤肥力,促進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的提高。
3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使用
3.1阻礙綠色防控技術推進的因素
3.1.1缺乏對技術內涵的理解
大多數基層農民不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內涵,無法接受未知的技術在種植地中應用,所以更談不上大面積推廣應用。一直以來,農作物種植者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都是通過人工殺蟲、噴施農藥、施用肥料等方法進行,現階段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已經出現,但基層農民種植者不理解技術的具體應用價值以及技術的操作方法,不愿意做出嘗試,還有些種植者聽說使用此技術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就產生抗拒心理,此外各地區對該技術的宣傳工作做的不到位,宣傳時方法單一,基層農民無法系統了解該技術的好處,并且沒有其他了解該技術的渠道,導致技術無法在農作物種植區得到大面積推廣。
3.1.2設施不齊全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若想成功應用,必須借助一套專門的設施,而設施的置辦一定會耗費大量資金。當前階段,許多農村地區由于資金有限,難以全面建設相應的設施,對技術推廣造成了一定困難。
3.1.3應用技術缺乏專業性
綠色防控技術作為抗病蟲害的新型技術,其操作手法、技術要求都是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這就要求應用者有專業的技術水平,掌握每一項技術標準。但在基層進行技術推廣時,存在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基層種植者得不到充分的技術指導,進而降低了綠色防控技術實際的使用效果,在損失了大量資金的同時,也讓基層農民對此技術失去了信心。
3.2推進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的策略
3.2.1加大力度宣傳技術
要想讓基層農民全面、深刻地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內涵,必須加大力度在基層宣傳該技術。第一,可以制作一些有關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特點、優點、應用效果、經濟效益的宣傳廣告、海報、紀錄片等,并且可以借助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渠道發布相關的宣傳信息,使基層農民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全面、系統地了解綠色防控技術的內涵,并對該技術做出合理評價,讓綠色防控技術在基層的認可度變高,如此一來便能讓基層人民接受綠色防控技術,為該技術的推進奠定基礎。第二,國家政府可以在村委會開設講堂,組織開展一些綠色防控技術等新型種植技術的普及課程,幫助基層農民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加強對新技術的了解,讓農民在種植時自愿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同時也為日后各種新型技術的普及打造良好的開端[4]。
3.2.2提供建設資金
若想加快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政府需要幫助基層農民解決技術投入成本高而資金儲備不足的問題。首先,相關部門可適當調整農業生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民本身在經濟方面的壓力,這會促進農民主動了解綠色防控技術。其次,國家政府應建立農業生產激勵政策和生產幫扶政策,以提升農民使用技術和選擇新型技術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減少農民使用新型技術的資金,解決了農民很大的經濟負擔。最后,國家政府可投入建設資金,為農民提供技術應用的專業設施。完善的設施能更好地幫助新技術普及,基層農民可以直觀地看到此技術發揮的作用和帶來的經濟效益。政府可加強投資設施的力度,也可建議更多企業投入到設施建設中,加強設備建設的研究工作,讓綠色防控技術使用時更便捷。這些措施都能有效助力綠色防控技術在農作物主產區的推廣。
3.2.3開展技術咨詢服務
綠色防控技術在基層得到大范圍推廣的必要條件是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在一些已經大面積使用綠色防控技術的地區,要加強技術使用的巡視工作,及時找出技術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基層農民改正技術使用不規范的地方。雖然巡視工作已經開展,但技術指導還是存在技術人員少、時效性差的問題,為提高解決速度,可在互聯網上設立在線咨詢平臺,讓農民在網絡上獲得指導服務,因為科技發展迅速,人們使用手機可以隨時上網,所以技術咨詢的即時性提高,加快了技術推廣的步伐。并且通過互聯網,農作物生產者可直接與技術人員對話,詢問使用技術時的不解之處,這樣問題咨詢的專業性可以得到保障,有助于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同時也對技術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專業的技術人員是咨詢服務得以開展的關鍵,要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高質量技術人才對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創新、推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如今各院校應加大力度培養相應專業的學生,提高其技術操作水平和服務意識以適應崗位需求,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工作以及綠色防控技術的推進貢獻力量[5]。
3.3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成果
3.3.1貫徹防控理念
自從農業部提出農藥減量的行動后,市縣區開始全面貫徹綠色防控理念。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后,也逐漸開始了綠色控害、減少農藥等專項活動,并且開展了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宣傳、培訓等一系列活動,讓綠色防控理念深入人心,此類活動得到了領導干部以及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綠色防控理念和技術已被家家戶戶知曉。
3.3.2技術水平提高
綠色防控技術在得到應用后,相關研究部門也開始對技術創新升級,打造出針對作物中有害生物的防治體系。該技術從之前只能應用在玉米、花生、棉花、小麥等作物上,逐漸升級應用到麥冬、金銀花、羅漢參、大蒜、山藥等十一種藥材和作物上,并對以往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的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創新。
3.3.3應用范圍擴張
近年來,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面積逐漸擴大,在2015年時綠色防控技術核心示范面積有2700hm2左右,如今已達到9000hm2,并且示范區內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比農民對農作物自發防御病蟲害的效果好上幾倍,農藥用量也只有農民自防區的70%,農作物產量比以往多10%。調查結果顯示,在2018年到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累計超過400000hm2。并且出現很多主要依托于綠色防控技術的新型生產模式。比如在菏澤市內,許多農民籌集資金置辦殺蟲燈,創建綠色無害農作物生產基地;有60多個專業合作社以及近30個農作物加工企業得到了國家級的產品質量合格證書。
4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防控技術對農業發展有支撐作用,能有效結合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保證環境在防治病蟲時免受污染,降低病蟲害防治工作對生態的破壞程度。要確保綠色防控技術在我國快速推進,就需要國家政府以及農業生產部門的全面支持,在技術、人力、物力上給予保障,如此一來農作物將實現綠色生產,進而保證農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阿曼古麗·阿布都熱合曼,艾麥爾艾力·吐合提.阿克蘇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經驗[J].新疆農墾科技,2021,44(4):34-35.
[2]張瑞雪.衡水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1(2):11-13.
[3]楊威威.吉林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0(24):69.
[4]陳永彬.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0(10):36,42.
[5]王吉福.淺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J].青海農技推廣,2019(3):46,53.
作者:黃汝根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南魯集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