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現狀3篇

時間:2022-12-29 12:00:4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現狀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篇1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每個地域、每個民族、每種藝術,其特有的生命和靈魂就是民族化特色,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亦是如此,同樣應該以民族化為主旨和精髓。所謂“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是指作曲家創造性地運用本民族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流行音樂作品具有民族氣息和民族風格,使流行音樂創作打上民族音樂的烙印,是流行音樂藝術趨于成熟的標志之一。流行音樂創作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影響,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這種多元化就是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的原因,尤其是貴州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實踐方面,更是較為突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流行音樂作品,都閃耀著民族化的藝術光彩,創造出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貴州是一個眾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音樂藝術形式,在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貴州的流行音樂創作要想在中國流行樂壇、世界流行樂壇上獨樹一幟就必須融入各民族的音樂元素。

一、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現狀

貴州音樂藝術研究起步較晚,早期從事音樂工作的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老音樂家和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人,主要從事貴州省民族民間音樂的收集、整理、研究,他們帶著笨重的錄音設備,走遍了貴州的山野村寨,田間地頭,收集、整理了大量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作品。80年代初,受國內大環境的影響,貴州的流行音樂創作也開始逐漸有所發展,90年代創作的流行音樂作品有《北方飛來的黑頸鶴》《白云山下有條河》《牧歌》《迎春歌》《好花紅》《太陽出來照白巖》等;21世紀初,貴州流行音樂的創作得取得一定發展,一些知名作曲家也加入創作隊伍中來,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如《高原,我的家》《情姐下河洗衣裳》《醉苗鄉》《梵凈山》《貴州人》《大美貴州》《山水貴客》《奢香夫人》《爽爽的貴陽》《我在貴州等你》《畢節我的家鄉》《貴州戀歌》《遵義會議放光輝》《山水黔西南》《大美黔東南》等,作品旋律優美、時尚,富有明顯的民族特征。依靠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積累,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呈現一片良好勢頭[1]。

二、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研究

近年來,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快速發展,已相繼涌現了一大批由本土音樂家創作的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它們以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而又具有鮮明藝術個性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收集、整理現有的流行音樂作品,分析它們的旋律進行方式、音程結構,節奏特征等音樂要素,分別從節奏的民族化、旋法的民族化、題材的民族化、和聲的民族化、歌詞的民族化探索和取得的成功予以概述。

(一)節奏的民族化

少數民族音樂的節奏豐富多樣,每種不同的樂曲都會有不同的節奏形式,流行音樂創作時,提取比較典型的節奏類型加以改變,配上合適的旋律。1.分句節奏的借用。貴州民歌的句式種類和節奏對旋法的安排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運用到流行音樂創作里面。分別有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幾種不同的類型。一、二、三字句主要用于語氣詞、助詞等,四、五、六、七字句主要用于山歌和情歌,八字句、十字句為前面短字句的組合。按不同句式的混合組合仔細研究,安排流行音樂創作的節奏;在每個句子內部,要注意它們的具體含義的節奏安排,從細節上豐富流行音樂創作的節奏安排,更完整地表達樂曲的內容。2.切分節奏的借用。正規的節奏進行是與節拍的強弱周期脈動進行相協調的,若在節奏進行中改變了這種強弱脈動周期,那就得變換節奏,用切分節奏來變換位置,把實音變虛,輕音變重,民族音樂里這種變節奏較常見,變節奏的使用,豐富了流行音樂的表達方式,增添了流行音樂創作的技術可能性。3.節奏的安排與布局的借鑒。貴州民歌的節奏安排與布置很細密,結構很嚴密,意境深遠。一是句式之間歌詞的起始和旋律的起始之間的處理很細致,有規律;二是從全局出發來安排各個句子和句子內部的詞和字,不只是根據一個詞語,而是根據整個句子的語氣來考慮歌曲節奏上的安排;三是從全局考慮歌曲節奏的布局,從歌曲的音樂呈示到展開總是和一定的節奏型相聯系、相呼應的。

(二)旋法的民族化

音樂作品當中,音樂特性主要體現在創作時的音樂組成結構上,在音階結構上都有獨特特征。民族調式在流行音樂中大量使用,在貴州當代的流行音樂創作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比如,在黔西北作曲家況榮峰的歌曲中表現比較突出,例如,《彝家情歌》《老支書文朝榮》等。它們有個一共同的特點就是五聲民族調式的使用,音調進行除了以“小三大二”為基礎音調外,還具有彝族音樂旋法特有的進行方式,加上不同節點的起伏變化過程,抒發了作者內心活動情況,其中,主音與屬音對歌曲的穩定性起到了主要作用,而在歌曲的末尾使用較多的則是“商、紫”音,使用的目的是將音質變得明亮。彝族風格流行音樂作品,“宮”音結束的調式最有特點。為此,“民族元素”不僅會體現在“民族調式”手法上,還能夠將民族化的韻味表達出來[2]。

(三)題材的民族化

流行音樂所表現的題材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以表現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見長。因此,貴州流行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注重表現“民族化”創作題材。一是直接截取民族音樂。選取民族音樂其中的某一片段,運用重復、模進、擴展、貫穿、逆行、倒影等作曲技法進行加工處理,變成新創作品的主題動機;二是借鑒地方民歌戲曲。借鑒80年代的“西北風”流行音樂創作方法,貴州流行音樂創作更多地借鑒了地方民歌音樂素材,創作出了非常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的民歌性非常強,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非常多,比如,民族曲調的《紅燈照亮枷擔灣》等;高原曲調的民歌代表《家鄉》;還有代表著烏撒烏蒙地域特色的《牧歌》;苗族音樂特色的《月亮出來月亮黃》等。由此可見,流行音樂創作在充分借鑒地方戲曲音樂基礎上,作品將更加具有民俗性,更體現出了多元化音樂的魅力。

(四)歌詞的民族化

貴州民族眾多,民間音樂也豐富多彩,每一個民族的音樂也都獨具特色,可以從中找它們之間的共性,根據這一共有的音樂特點再結合本地區現代人的生活情況來編詞填曲,這樣創新地借鑒民間音樂文學元素,更容易讓人們記住這一民族或地區的民間音樂特點。例如耳熟能詳的《阿西里西》《情姐下河洗衣裳》等,這些作品都是從傳統的民間音樂中借鑒了最精華的音樂元素,然后以創新的作曲技法和符合當時時代主題的歌詞進行創編,最終創作出了既有民族音樂特色又有時代感與新鮮感的經典之作。

(五)配器的民族化

在很多的當代流行音樂當中,配樂上也能夠體現出民族特色化的樂器,民族樂器的使用更能將民族文化體現出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貴州籍作曲家黃承志,同樣是流行音樂人,他的特色在于擅長使用少數民族樂器,能夠使歌曲配器與演唱緊密結合到一起,為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民族音樂中擅長使用少數民族原生態音調伴奏,在流行音樂當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像《我歌唱》《幸福仡家》等曲調中就有明顯的體現,被觀眾所喜愛;歌曲《天渠贊歌》中,聲部位置用笛子演奏;歌曲《五彩金沙萬壽宮》中運用古箏與管弦樂器演奏;在《玄機妙理一杯茶》中能夠明顯感受到簫、笛子、古箏等完美結合,民族特征鮮明。很多流行音樂作品都對民族樂器有著廣泛使用,在配合流行音樂風格、唱腔,為流行音樂的“民族化風格”創作提供了平臺[3]。

貴州流行音樂創作要想與國際、國內接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流行音樂作品,必須使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只有民族化了的流行音樂才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才具有生命力。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從音樂分析和研究的角度,要求從民族的角度對音樂作品進行民族化分析,從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角度,要求流行音樂創作者掌握必備的作曲技能技巧和音樂理論知識,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的問題,其實就是民族音樂元素的使用,融入了民族音樂元素以后,流行音樂曲風、曲調也變得更加新穎、有特色,兩者相互借鑒、融合,充分體現了流行音樂對時代發展的推動作用。

作者:況榮峰 單位:貴州省畢節市文化館

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篇2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傳承和保護民族音樂文化已經形成了共識。由于傳統音樂文化所依存的社會環境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一味地強調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音樂文化,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并非最佳方式。適應社會環境發展所帶來的變化,在保留民族音樂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與新生事物相結合,敢于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等,這些才是現階段傳承與保護民族音樂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的主要形式與發展趨向

(一)將貴州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融入流行音樂創作中

《行歌坐月》《醉苗鄉》《對歌對到日落坡》《黔東南的七月》《飛歌醉情懷》等作品在旋律上有著鮮明的貴州民族音樂特色,結合上流行音樂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是貴州流行音樂創作本土化最常見的一種創作方式。由于流行音樂的易于傳唱性和廣泛傳播性,也使其自身成為傳承和發展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

(二)用流行音樂的形式來講述貴州故事、描繪貴州的風土人情

將貴州的風土人情作為創作題材進行流行音樂創作,也是近年來貴州流行音樂創作的常見方式。此類型的流行音樂作品,一般在歌詞方面有著濃郁的貴州少數民族特色,在宣傳貴州、講述貴州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家鄉的味道》《愛情雨》《我在貴州等你》《云中歌》等。這些流行音樂作品的旋律朗朗上口,易于傳唱,歌詞中生動的民族風情猶如一幅幅貴州山水畫卷展現在聽眾的面前。歌詞中的形象描述也是對貴州少數民族文化一種行之有效的傳播方式。

(三)將貴州少數民族的樂器運用到流行音樂的創作中去

這類創作主要是通過貴州少數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來突出流行音樂中的貴州特性,例如《太陽鼓》中獨特鮮明的苗族鼓點,《苗嶺飛歌》中明亮的木葉吹奏等,其中運用最多的莫過于貴州苗族的蘆笙,在很多貴州特色的流行音樂中我們都會聽到蘆笙悠揚的旋律。還有一些貴州當地的特色流行樂隊會將很多獨具特色的民族樂器運用到樂隊演出中,從而突出本民族的音樂特色,例如神納姆樂團會將一些侗族琵琶、竹笛等民族樂器運用到他們的音樂創作中,從而彰顯民族屬性。

(四)將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歌曲進行流行化加工

這類創作主要是將貴州少數民族的原生態歌曲通過重新編曲、配樂的形式,在不改變歌曲主要旋律和結構的同時賦予其更多的流行性和時尚元素,將傳統和流行進行有機結合,使得傳統的原生態文化有了更多的時尚屬性,也使得流行音樂有了更鮮明、更濃郁的民族風情。這類作品在演唱方面既有流行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當地少數民族歌曲的演唱方法,是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一種新嘗試,例如歌曲《你是一朵花》《苗嶺飛歌》等。神納姆樂團在其音樂創作的過程中會將原生態的演唱形式進行運用與展示,也會將侗族大歌中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運用到自己的音樂中,還會通過呼喊等方式模仿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貴州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貴州的音樂人在貴州流行音樂本土化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新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其創作的過程中,上述幾個方面的創作形式也會交織在一起,使得其音樂作品的貴州特色更加形象、鮮明。貴州流行音樂創作的本土化過程,既為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途徑,也為流行音樂創作帶來了更多的素材。

二、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唱范圍有限,推廣范圍較小

進入21世紀以來,貴州本土風格流行音樂的創作出現了一個小高潮,一大批具有濃郁貴州特色的流行音樂作品涌現了出來。有些作品在貴州當地的流傳甚廣,例如《行歌坐月》《黔東南的七月》《我在貴州等你》等,一直占據貴州當地KTV點歌榜的前列。但除了《我在貴州等你》在國內的傳唱度相對高一些,其他的貴州本土流行音樂作品在全國有一定傳唱度的尚不多見。與廣西、云南相比,貴州少數民族風格的流行音樂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要小很多。這當然有一定的歷史原因,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音樂文化創作遠沒有現在繁榮,而當時的電影《五朵金花》《劉三姐》中的少數民族風情歌曲,對宣傳云南、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我國的音樂創作產出較多,貴州本土流行音樂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要獨樹一幟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讓多彩貴州的多彩音樂元素為大家熟知,如何通過貴州本土化的流行音樂讓更多的人認識貴州、了解貴州,這些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創作水平參差不齊,高水準作品并不多見

貴州的少數民族數量眾多,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的分布上也存在著較大差異,貴州擁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少數民族音樂在各地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在保護宣傳地區民族音樂文化方面,各級政府都進行過努力與嘗試,當地的每一位音樂工作者幾乎都會結合當地的民族音樂元素來創作歌曲,各級各類的原創歌曲大賽也層出不窮,但是精品并不多見,甚至有些縣級原創歌曲大賽,在比賽結束后卻沒能出現一首傳唱度高的作品。相較于眾多的原創作品數量而言,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真的算是鳳毛麟角。

(三)相互融合的創作方式較為簡單,創作方面缺乏貴州特色

貴州本土風格的流行音樂作品在民族性和時尚性相互融合的過程中的一些方式較為簡單粗暴,很多作品并沒有很好地將民族元素融入作品創作,不過是進行了簡單拼接,甚至有些作品在旋律創作上沒有任何民族性可言,只是在作品開頭或者中間插入一段侗族大歌的演唱或者一段民族樂器的獨奏,來突出其所謂的民族性。此外,有些作品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過多的民族元素和傳統唱法,使其失去了流行音樂作品應有的時尚元素和自身特色。

(四)整體創作水平與全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國內高水平創作團體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貴州近年來也涌現了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詞曲作家和流行歌手,如詞作家玉鐲兒、曲作家張超、歌手阿魯阿卓、周深等,但是貴州本土音樂人的整體創作水平和流行音樂商業化運作的硬實力與全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像張超、阿魯阿卓這些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音樂人和歌手,其主要創作方向并非貴州本土音樂文化,反倒是他們在成名之后利用自身在國內流行樂壇的影響力來創作和演繹貴州風情的流行音樂作品。貴州當地政府也曾出重金邀請國內知名的音樂人來貴州采風、創作,也出現過一些高水平的流行音樂作品,例如徐沛東的《飛歌醉情懷》、陳道斌、沈丹的《愛情雨》等,在貴州當地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貴州當地的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對國內知名音樂人和創作團體仍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五)貴州當代本土流行音樂創作沒有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

在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轉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所依存的社會環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風向,既是保護和傳承貴州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又為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音樂素材,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們應充分發揮流行音樂傳播的便捷優勢,將貴州民族元素流行化與增強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相結合,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這也是今后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在重構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價值體系中的作用

(一)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給傳承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回顧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的歷程,帶有貴州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流行歌曲,在傳播弘揚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貴州民族音樂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機,也在宣傳貴州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流行音樂與貴州元素的融合勢必會削弱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的原生性。為了體現音樂的流行主體風格,創作者在對貴州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中經常會進行一定改編。這種改編能否很好地遵循當地民族音樂的主要審美情趣,是否破壞了當地民族音樂的主要特征及音樂構架,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這也是判斷音樂作品到底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破壞與濫用的主要標準。運用貴州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創作流行音樂改變了當地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傳播方式,這種現象在改變其音樂文化社會價值的同時,對當地民族文化的發展及文化認同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以及在重構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價值體系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二)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在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中的價值引領作用

總體上來看,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的出發點是對貴州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是適應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保護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努力。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面對當今紛繁多樣的世界,不同的音樂文化在帶給人們不同體驗的同時,也在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以及審美取向,因此留給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當貴州的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被流行音樂賦予了時尚特性,無形中也就增強了民眾對當地民族文化的認可,這在形成民族文化自覺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促進了貴州民族音樂文化的內生性保護和發展。

(三)貴州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價值與作用

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以及國發【2022】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使貴州乘著新時代的東風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貴州有著眾多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和多樣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這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曾經在傳承當地民族文化、構建民族文化價值體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對新時代帶來的巨變,我們應創新和發展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使之適應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賦予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新的生機與活力上。此外,我們要充分利用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用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尚元素,并構建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內涵,這也是今后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一個主要方向。因此,我們應保護發展好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繼續利用好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結合的創作方式,在固守其民族文化特質的同時傳承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好貴州特有的鄉愁符號,提升民族音樂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引領價值,重構貴州民族音樂文化的價值體系,為貴州的經濟發展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協調發展闖出新路。

作者:蘇丹 單位:凱里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院

流行音樂創作民族化篇3

上世紀70年代,流行音樂跨越重洋從遙遠的歐美大陸悄然來到了中國,并以其新穎的歌唱方法、美妙的音樂旋律以及通俗易懂的內容迅速地吹開了廣大中國民眾的心扉,在中國大地掀起了一股新鮮的流行音樂熱潮。離開了優雅的古典音樂基石和高貴的爵士血統,作為舶來品的流行音樂要在中國的“水土”上適應中國人的審美需求,就必然要在創作中與中國文化接壤融合,開拓出一條嶄新的民族化發展之路。由此可見,流行音樂從進入中國伊始就開始了民族化的探索和發展歷程,并在與民族文化的互相借鑒、不斷促進與融合中提升著自己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

一、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民族化概念的界定

民族化是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創作發展的主要趨向,也是其在中國音樂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最關鍵因素。從文字意義上來看,“民族化”是由名詞“民族”加上“化”的詞根組合而成的一個動詞。“民族”是指民族特征,“化”是使之具有的意思,那么“民族化”的字面含義就是使之具有民族特征。由此可以進一步延伸出“民族化”的結果是使一定的對象具備本民族的民族特征,而“民族化”的對象顯然就應該是具有異文化屬性的非本民族文化。故而我們可以得出“民族化”這一概念的內含是指“通過對非本民族文化的借鑒、吸收和改造而使之具備本民族文化的屬性”。“民族化”這一過程必然是先要使非本民族的文化形式能夠被本民族社會生活環境所接納并得已生存下來,再通過與本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表現出一定的本民族特征,而這種特征必須符合民族審美文化和審美心理的需求。在厘清了“民族化”含義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界定中國流行音樂民族化的概念,是指“流行音樂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產生出能夠表現中華民族特有思想情感并體現民族審美心理特征的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這些“民族化”了的音樂作品,在音樂形態上多使用中國傳統音樂的素材與創作技法,在歌詞中多運用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或者表現中國古典文學的意境,并在創作觀念上體現出自覺或不自覺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理想,從而能使欣賞者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審美共鳴。

二、中國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發展歷程

流行音樂從傳入中國至今已歷經了八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而在這期間民族元素在流行音樂創作中的運用也歷經了不同發展階段的流變。第一個階段:生存和民族化初步發展。由于流行音樂民族化發展的理論前提必須是要被中國社會環境所接納而生存下來,因此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一起進入上海的爵士音樂的出現以及影響的不斷擴大標志著流行音樂民族化的開端。隨后,中國流行音樂的創始人黎錦暉提出了“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的主張,并創作出了中國第一批流行音樂作品。更為重要的是,它通過自行組建歌舞團體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流行音樂創作者和演唱者,使流行音樂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并開始了流行音樂民族化的創作。此后,流行音樂又經歷了陳可辛的歌曲創作以及電影音樂創作,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流行歌曲的創作成為喚醒民眾民族危機感和鼓舞抗日士氣的救亡之作,從而真正實現了其在中國的生存和民族化的初步發展。第二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后的快速發展時期。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流行音樂的民族化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群眾性的流行歌曲成為民族化發展的主流趨勢,代表作品主要有《南泥灣》《白毛女》等。音樂的創作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氣息,在素材的選擇上融入了更多的民間元素,而在表現形式上更偏重抒情性,如頌歌類的大型抒情音樂是這個時期民族化創作的主要特色。第三個階段:80年代的“西北風”創作時期。上世紀80年代,全國范圍內突然掀起了一股狂熱的“西北風”創作熱潮,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義的民族化創作熱潮。“西北風”一詞起源于《黃土高坡》中“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的歌詞,而“西北風”式的音樂創作主要是指從北方民間音樂中取材,并在旋律上多使用陜北民間音樂音調的流行音樂作品。盡管“西北風”盛行的時間非常短暫,卻是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方流行音樂相結合的一種大膽嘗試,為后期中國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四個階段:“中國風”創作發展時期。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的流行音樂在創作手法上更加強調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在作品的風格上呈現出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風格,從而開啟了在“西北風”之后中國流行音樂民族化創作的又一次巔峰。“中國風”音樂的創作更加注重取材的生活化和音樂的原創性,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中也融入了更多具有民族色彩的傳統民族樂器,使音樂的風格更加符合國人不斷增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審美觀念。

三、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創作中的民族化表現

從二三十年代被中國社會所接納并發端以來,中國流行音樂在民族化發展上經過了不懈的努力,并躋身為中國音樂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分析當代流行音樂的創作,我們便會發現,無論是在音樂的內容、體裁還是音樂的表現形式上都融入了諸多的民族元素,從而使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在世界音樂的舞臺上呈現出獨樹一幟的風格魅力。

1.對于傳統音樂調式的運用

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民族化創作首先表現在旋律創作上對民族傳統音樂調式的運用,即直接采用我國民間具有典型民族色彩的傳統音樂曲調,再結合西方流行音樂的表現手法,配合現代音樂的和聲、節奏創作而成的符合廣大民眾審美習慣以及審美情趣的流行音樂作品。“西北風”時期流行音樂作品在民族化創作中的突出表現即是在在旋律中對北方民間音樂調式的運用,使歌曲在旋律表現出豪邁而粗獷的北方民族風情。又如,歌手周杰倫演唱的“中國風”歌曲《青花瓷》《發如雪》等,在音樂調式上采用了民族傳統的“宮調式”,使音樂作品表達出富有民族風的特殊韻味。

2.對民族音樂唱腔的運用

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從80年代的“西北風”到今天“中國風”的民族化發展,在創作的體裁上離不開對地方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的借鑒和運用,表現出更多的民俗性特點,從而更加體現出了音樂作品的民族化特性。如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在音樂調式上則吸收了藏族傳統音樂的曲調特點。又如,王力宏演唱的的《花田錯》即巧妙地融合了R&B與京劇的唱腔;信樂團的《北京一夜》也展現了民族傳統“京劇唱腔”與西方搖滾音樂的完美結合。

3.配樂中民族樂器的廣泛運用

在當代許多的流行音樂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其配樂中對民族傳統樂器的大量運用,使音樂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表現出流行時尚與傳統音樂形式的個性結合。如被人們廣泛傳唱的流行歌曲《我只在乎你》《甜蜜蜜》等的配樂中就用了二胡和古箏等民族樂器,增加了歌曲旋律的優美和民族韻味。又如,歌曲《桃花朵朵開》中民族打擊樂器的運用,烘托出整個歌曲的歡樂和喜慶氣氛。

4.歌詞創作中古典詩詞的運用

歌詞中古典文學元素的融入是當今“中國風”流行歌曲歌詞創作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古典詩詞的運用更加表現出了中國獨特的民族文化含義,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出民族古老音樂文化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的整合。如王菲的《但愿人長久》的歌詞創作便以我國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為藍本,結合當代流行音樂的演唱方式,詮釋了美輪美奐的古典韻味和意境。綜上所述,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民族化是新時代背景下西方流行音樂文化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交匯與融合,不僅使民族傳統音樂具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同時也使流行音樂的發展能更加顯現出中國本土化氣息。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音樂創作人,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開創和發展中國流行音樂的民族化風格,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徐思海,劉春麗.《流行音樂的民族元素》.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09).

[2]馬驍.《中國流行音樂民族化發展的一些思考》.云夢學刊,2011(01).

作者:宋世瓊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日韩综合永久久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院在线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 五月丁香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