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0:48:0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肉牛科學養殖技術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肉牛科學養殖技術分析
1.1牛舍建造
不少養殖戶在建造牛舍時往往只顧短時利益,僅僅考慮到日常飼喂中打掃、飼喂的便利性,并沒有顧及肉牛對于養殖環境的諸多要求,因而,不少新建牛舍仍舊以水泥鋪設地面,如此弊遠大于利。牛舍建造時盡量選用吸水效果強、滲透性好的有機材料,如此更有助于干燥環境的保持,干圈的建造同樣很有必要,經濟允許的養殖戶也可以自行建造水沖式圈。為保證肉牛養殖,牛場內部的布局管理必須格外謹慎,牛舍通風條件的好壞與否是關鍵,一般而言,牛舍通風面積要達九成以上,并配備好防范糞污、雨水融合的雨污分離排水設施。
1.2飲食管理
飼料品質的高低同牛肉品質緊密相關,肉牛的飼料選擇應秉持綠色、天然、有機、豐富的原則,將生態性與健康性貫徹到底,確保其中沒有化學成分添加,確保飼料原料的天然性、來源的安全性,從飲食源頭切入,緊抓飼料供應。養分供應也是重點,基于肉牛在各生長時段對養分的訴求特征,擬定適宜的飼喂流程,依循流程按時按量給牛只投喂食物,以免牛只一次性超量進食導致發病。如果要更換飼料,注意循序過渡,嚴禁臨時換成豆餅、豌豆成分過多且難以消化的飼料,以免肉牛食入過多易發酵的食物,使得氣體積留在瘤胃當中,引發瘤胃臌氣。
1.3飲水管理
優質安全的飲水一方面可以滿足肉牛生長需要,另一方面也起到較好的牛病預防成效,為此,飲水要做到無色透明,不含雜質,不散發異味,以微堿性和中性水源為最佳。每日定時為肉牛供應足夠量的飲水,可以在添加一定量的食鹽,以期將潛藏于飲水中的細菌消殺掉,讓牛體少受細菌的侵襲,降低一些基礎牛病的發病概率,強化牛體體質。在給肉牛飲用之前,養殖人員還需過濾處理,將其中有可能存在的蟲卵、雜質、沉淀物及另外一些有害成分清理干凈,確保飲水的純凈性,盡量為肉牛供應最優質的飲水。
1.4環境管理
縱觀多年來的養殖實踐,肉牛育肥效果的高低同其身處的養殖溫度有不小的聯系,因而,如果想提升育肥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在于牛舍溫度的調控,通常而言,除去特殊狀況,牛舍內的溫度以10~18℃為最佳。若是溫度低于8℃,肉牛一般會采取接連消耗飼料的辦法,防治身體體溫的下降,若是溫度高于26℃,肉牛本身的進食欲望會降低,長此以往,牛體體重便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也給養殖戶帶來一些啟發,除了要合理調控牛舍內部溫度,避免過大的溫差外,還要定時通風,保證舍內空氣的清潔性,要及時清除牛糞,以免氨氣濃度太高。
1.5驅蟲管理
基于養殖當地蚊蟲鼠蠅等的存活特征擬定驅除方案,殺蟲藥、滅鼠藥的選取皆要基于相關標準,尤其是散養肉牛,其同野外環境接觸密切,被害蟲侵擾的概率加大,必須強化驅蟲。在抓好牛舍內部環境充分驅蟲之余,還需擬定嚴謹、細致的體內、體表驅蟲方案,定期在飼料、飲水中融入適量的驅蟲藥品,每年的驅蟲頻次不能低于2次,分別在春、秋二季展開。春季驅蟲通常在蟲卵大規模出現的3~5月,秋季驅蟲通常在9~11月,以期助力肉牛冬季長膘,確保其可以平穩越冬,寄生蟲疾病比較頻發的鄉村養殖區域,可以及時追加一次夏季驅蟲。
1.6牛病防治
常見牛病防治能力的高低是關乎肉牛養殖收益的核心因素,必須配備嚴謹可行的防治機制,保證各防治環節的連續性和嚴謹性,將常見疫病的日常防治視為常態化工作。平時最好施行“全封閉”管理,嚴令禁止外來人員、車輛、器械的隨意進出,務必要先行消殺后方可給以許可,此舉的目的在于防范病原的侵襲,防范牛病的突發。要想自源頭處強化牛病防控,一是設置起全面細致、嚴謹可行的防控機制,保證各相關環節的連續性和嚴謹性,二是要將治療細節扎扎實實踐行到位,立足于病癥、病因進行深層次剖析,對癥施治。在此以肉牛養殖中頻發的瘤胃臌氣加以概述:治療時可選用中醫療法,中藥材以綠色天然、高效無害等特征,有助于強化牛體免疫機能,將病根逐步祛除,在發揮藥效之余不會殘余太多的有害成分,將藥物對牛體的負面作用、對牛肉品質的影響降至最低。準備好木香、小茴香、枳實、青皮各35g,二丑25g,萊菔15g,一同研磨成粉狀,然后添加大蒜60g、清油300mL,以開水加以沖泡,1d用藥1次,持續3d,就病牛的恢復情況加以觀察。對于病癥較輕的病牛,可將其牽引到30°的斜坡處,保持牛頭高、牛尾低的狀態,在病牛口中放置一根事先涂滿蒜汁、總長為40cm的木棒,在病牛舔舐木棒的同時便可促使氣體排出。
2肉牛高效繁育技術分析
2.1人工授精技術
2.1.1做好精液解凍
第一步將液氮罐細管取出,浸泡于大約38℃的溫水當中,不停搖晃15s,以滅菌紙巾取出細管并逐一擦拭干凈,第二步就解凍完畢的精液加以檢查,保證其活力在0.35之上,方可作為授精精液。若是需要一次性給多只肉牛授精,此時可以以隨機抽樣的形式就精液的活力情況展開檢查,完成解凍后存儲精液的器具依舊是細管,操作人員需要使用專門的剪刀剪出開口。開口位置選在同封口位置間隔1.5cm前后之處,剪好開口之后,以消好毒的棉塞堵在輸精器的前端位置,然后再套好接口,將外套牢牢旋住,確定細管已經得到固定之后,再循序推進授精事宜。
2.1.2人工輸精
做好上述解凍處理之后,便可繼續進行后續的輸精事宜,首先要將需要輸精的肉牛保定好,此步驟需要依靠輸精架,以潔凈水多次沖洗牛只的外陰部位,直至確定殘余污垢已經徹底沖洗干凈。完成此步后,操作人員左手做出楔狀姿勢,深入至牛只直腸內部,將其中殘留的牛糞安全掏出至體外,明確其子宮所在位置,將宮頸外端加以固定,借助于左側手肘壓開陰裂,促使輸精器逐步輕柔地推至陰道內。并結合實際狀況就具體的角度加以調節,以防由于疏忽過失致使牛只尿道口受到損傷,輸精器從一開始的向上傾斜狀態改變為平直狀態,2只手一起操作,使得輸精管切切實實送入至宮頸口當中,保證精液能夠全部輸送其中。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秉持3點,即“慢、輕、緩”,慢慢插入、輕輕注入、緩緩推出,尤其對于插入的具體深度必須仔細把控到位,以防止操作過程中存在倒流情形,確保授精率。
2.2妊娠診斷技術
母牛完成配種之后需要做的便是盡快進行妊娠診斷,明確其有沒有受孕,及時精準的診斷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空懷問題的出現,幫助沒有完成受孕的牛只繼續配種,此舉也能防范受孕母牛由于復配引發的流產問題。一般而言,母牛在妊娠初始階段需要的養分供給沒有大量增加,因為胎牛的長速尚處在比較慢的狀態,這一階段不要給母牛補充一些養分含量較多的食物,僅保證基本的母體養分供給便可。一旦養分過剩大概率導致母體過于肥碩,不利于胎牛的成長,到了后期,胎牛長速加快,對于養分的需求加大后便可為其補充更多養分,一來確保胎牛的發育,二來為母牛分娩之后的泌乳做足準備。
作者:李明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肉牛科學養殖技術篇2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牛肉制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且,對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肅省臨洮縣是我國肉牛的重要養殖基地,不同的養殖環境對肉牛制品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會對最終的收益產生影響。因此,對不同的養殖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探索出最適合的養殖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1健康肉牛養殖要點
1.1健康飼養技術
1.1.1環境開展肉牛的養殖工作,環境是對牲畜健康程度產生影響重要的因素,其直接關系到肉牛生長、發育過程中所有的活動、生產范圍。目前的肉牛養殖,大多數都是散養和小面積圈養,環境因素不佳會對肉牛的健康產生干擾。由此,肉牛養殖需要重視對圈舍環境的建設為肉牛提供清潔、衛生、舒適的生長環境。優秀環境的優點是:(1)養殖的肉牛可以在舒適、安靜的氛圍中健康成長,促使自身的肉質更加緊實;(2)一旦肉牛發生疾病,與市區相對較遠的環境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對疾病進行控制,避免對人們生活產生不良影響。(3)肉牛圈舍要南北朝向,使其內部溫度處于適宜范圍,還要挑選地勢較高的區域,以強化整體的采光效果。(4)墻體結構盡可能使用土墻,原因是隨著采光的改變,便于對內部溫度進行良好的調整,防止發生中暑。(5)要強化供排水系統的質量,改善內部整體空間質量,保障內部場地的充足性,促使其可以健康地生長、發育。
1.1.2品種在肉牛養殖過程中,品種的挑選非常關鍵,可決定養殖的產量、品質和效益。(1)要具有較強的抗病力,如夏洛萊肉牛、西門塔爾肉牛等。這樣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疾病的危害,避免給養殖戶造成利益損失。(2)不同種類肉牛的生產性能不同,比如加工能力、生產總量、肉品質量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為此,養殖人員要先進行良好的市場調查、深入研究,要充分考慮本場的養殖環境情況、肉牛自身的體質、生長速度、繁殖所需環境、疾病抵抗能力等方面進行選種。當前國內大多數肉牛都是從外國進口的,雖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肉質優秀、使用率高,但適應能力差,容易患病。將這些品種與本地牛種雜交后,可繁育出的更適合的牛品種,并且還會對環境展現出良好的適應性、抗病性,縮減生長發育所需的時間長度,將牛肉品質不斷優化和改善。進行雜交育種,必須對使用的品種細致挑選,并為育種工作的安全性提供良好保障;該環節中還要優先考慮使用抗性更強的品種,嚴格檢查內部的相應營養情況,從而讓繁育出的肉牛更有價值。
1.1.3飼料當前用于肉牛養殖飼料多為稻草、秸稈等。在喂食前,會通過青貯、氨貯措施,來對飼料進行處理,確保其味道良好,同時還要保障飼料的多樣性、營養均衡性,因為這是肉牛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關乎肉牛的生長質量。如果養分不均衡,會對影響肉牛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飼養人員要進行科學的市場調查、采購與存儲飼料,保障良好的喂養效果;購入與國家標準相符合的種類;購入的飼料需進行科學存儲,并做好防潮的應對措施,一旦發現霉變要及時將其丟棄。為保障肉牛的健康程度,飼養人員還要嚴格遵守:(1)保障每天飼料供給的充足性,之后與肉牛的體重相結合,來完成熱量的合理供應,防止浪費的情況出現,確保營養物質的均衡,促使牲畜快速成長。(2)要在固定的時間內對其進行投喂,使其具備健康的消化系統,這有利于飼料的良好吸收,推動肉牛快速成長。
1.1.4管理為提升肉牛的養殖的質量,養殖人員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1)肉牛引進時,需要先將其科學的隔離,并將其應激反應降低,使其良好適應全新環境,提高存活率。在隔離過程中科學飼養性,要做好驅蚊工作,并細致觀察肉牛日常中的多種習慣。如排泄、進食時間等,通過細致地記錄、分析,制定科學。(2)在牛群進行分離、集中飼養時,需要工作人員進行混群管控,并給予優秀的生長、發育環境,確保產出的良好質量。與此同時,還要給肉牛創建出優秀的環境氛圍,并在特定時間內全面清掃,保障日照的充足性,以及合理的通風與疾病預防,以及飼料存儲的科學性等。為保障牛肉的良好品質,每周還需為牛體進行清潔工作,引導其進行正常的活動,增加運動次數,從而改善肉品的質量。
1.2疾病防控措施
1.2.1加強技能培訓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專業技能水平也較低,面對疾病時,不能準確識別,致使預防工作不盡如意。為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當地政府需加大重視對飼養人員的技能訓練和專業知識培訓工作,將較常見的疾病種類、具體癥狀、預防治理措施制作成為小冊,發放給養殖人員,方便其進行專業學習和應用。與此同時,還要提高人員對疾病的關注程度,并定期專家進行講座活動,以加深了解疾病的具體狀況,知曉疾病的嚴重危害。
1.2.2定期消毒
在肉牛場建成后要對內外進行全方位的消毒、殺菌工作。通常會選擇生石灰、苛性鈉作為殺菌藥劑,以氣化方式消毒。使用藥物氣化措施,要保障舍內具備良好的密閉性,以提升效果。在肉牛生長發育過程中,還要在特定的時間對圍欄、飼養所需設備進行清洗、消毒,防止病原體在其中傳播,降低疾病感染幾率。還要提升肉牛免疫力,以減少疾病蔓延和肉牛死亡數量。養殖人員定期對肉牛進行相應疫苗接種、環境消毒,確保其成長中的健康程度。
1.2.3建立站點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如果只是依靠養殖人員進行疾病防控工作是很困難的,一旦發生突發性疾病,養殖利益會受到嚴重破壞。為此,不僅要單獨培訓養殖戶,相應部門還應根據其所處的區域,建立相應的疾病預防保護中心,并配備專業程度較高的技術型人才,來解決疫病防控難題。各服務站點的建設可緩解養殖人員的疫病防控壓力,可提高肉牛產出的質量,增加市場的銷售數量。
1.2.4堅持五凈原則
(1)草料干凈。肉牛飼養,要確保草料中不會存在鐵絲、泥土等物質,不存在霉變。(2)飼料槽干凈。肉牛喂時,要先將上次投喂剩下的清理干凈,避免飼料發生霉變,從源頭控制疾病出現的可能性。(3)飲水干凈。要為肉牛提供干凈的飲用水源,并確保其不含雜質。(4)肉牛軀體干凈。養殖人員通過定期對牛體進行清理打掃,使其干凈整潔,可避免引發寄生蟲病。(5)牛圈干凈。通過定期對整體環境進行清掃、消毒,保障內部良好通風效果,將疾病發生的概率大幅降低,確保肉牛的健康程度。
2不同生態養殖模式效益比對
2.1散養模式與規模養殖對比
在散養模式下,肉牛飼養數量較少,飼養規模較小,且圈舍較為簡陋,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低,通常不會雇傭外部勞動力協助養殖。散養過程很少會用到優質飼料,經常使用粗飼料對肉牛進行喂食,養殖技術缺乏科學性,因此,生產的肉牛制品在質量和口感方面會受到一定影響。在規模化養殖模式下,肉牛飼養數量相對較多,規模更大,方式更為先進,為了能更快出欄,通常使用優質飼料對肉牛進行飼養,并且相關的投入會更大,會雇傭外部勞動力協助打理養殖工作,肉牛制品的質量會更高。如果不發生意外,該養殖模式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但如果發生諸如疫病等情況,則會損失巨大。由此可見,規模化養殖在經濟效益和肉牛質量上有著更大的優勢,適合具備一定經濟實力和充足人力的養殖戶;而散養模式盡管經濟效益較低且肉牛制品的質量較差,但所需投入的成本相對更低,更適合養殖戶自主養殖。
2.2農區養殖和牧區養殖對比農區養殖的規模
相對較小,養殖戶通常較為分散,其能夠將農作物肥料進行有效利用,并對當地農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農區有更好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更為豐富,能獲得更多的人力資源,相關制品也會有著更高的質量,是我國肉牛的主要養殖模式。牧區養殖的規模相對較大,但較容易對草原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且因為地區較為偏遠的緣故,使得先進技術難以得到引入和推廣。而牧區養殖實質上依然是以散養模式為主,同樣使用粗飼料進行飼養,因此,相關制品的質量較差。由于該模式存在地域限制,即便擁有較好的先天條件,在未來也存在一定的發展局限性。通過總收益對比看,農區養殖的效益更好,但從成本角度來看,其所需成本較高。因此,可以得出農區養殖的純收益更高,但投入成本也高;而牧區養殖的純收益雖然較低,但所需成本較低。所以,在選擇養殖模式時,需要根據不同養殖模式的效益和成本,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養殖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3平地干清糞模式和發酵床模式平地干清糞
模式和發酵床模式都屬于新興的生態養殖模式,其作為先進的養殖方法,展現了無限潛力。生態養殖能夠為肉牛提供更好的養殖環境,確保肉牛的健康生長,同時增強肉牛的抵抗力,還能夠有效控制飼養成本,提升養殖的經濟效益。兩種養殖模式都會使用到微生物,其中包含了酵母菌、曲霉菌、米曲菌等益生菌,同時,還會用到糖化酶、木聚糖酶等復合酶制劑進行催化作用,通過益生菌和酶的催化作用,將秸稈飼料進行發酵,更加利于肉牛對飼料的消化。同時,兩種養殖模式都需要較好的通風和溫濕度控制,確保肉牛能夠獲得舒適的生長環境,保障肉牛生長過程中的健康。根據對比試驗,平地干清糞模式與發酵床模式,在日增重方面,發酵床模式更具優勢,而在料肉比方面平地干糞模式則高于發酵床模式。與此同時,在對比實驗的過程中,兩種養殖方式均未發生肉牛病死的現象,在不同養殖模式下的存活率均為100%。從整體表現上看,發酵床模式是較優的養殖模式,原因是通過使用秸稈纖維劑,在對秸稈飼料進行分解后,其飼喂后的消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并在肉牛的新陳代謝和增產方面發生了變化,且在使用后所形成的益生菌環境能夠大幅減少養殖欄舍中有害氣體的含量,實現除臭減排,同時,微生物的活動還能產生熱量,實現欄舍的保暖,營造良好的欄舍衛生環境。而良好的欄舍衛生環境,能夠為肉牛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條件,同時提高飼料的轉化率;而平地干清糞模式的保溫效果較差,地面較為濕冷,不利于肉牛的健康生長,降低飼料的轉化率。
3結語
肉牛養殖采用不同的養殖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會不同,同時生產的肉牛制品的質量也會不同,因此需要了解不同的肉牛養殖模式的優缺點,結合不同環境因地制宜,從而尋求最合適的方法。甘肅省臨洮縣的肉牛養殖工作正在進行全面優化,并提高相關制品的質量,同時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作者:劉金風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窯店鎮畜牧獸醫站
肉牛科學養殖技術篇3
牛肉營養價值豐富,市場需求量大,深受消費者青睞,這極大的促進著肉牛養殖業發展。綠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背景下,傳統粗放化養牛模式引發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同時牛肉質量也得不到保障,不利于肉牛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推廣應用肉牛生態養殖技術至關重要。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都州區拉堡鎮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元化、市場化、創新化“三化”發展路徑,整合區域優勢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養殖觀念,建立現代農業生態循環特色養殖示范基地,探索“牧草-牛-蚯蚓”循環農業。目前,拉堡鎮常年存欄肉牛290頭左右,養牛業已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一、建立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
肉牛養殖前,認真做好選址建地工作至關重要。在選址時,優選地勢較高、背風向陽、排水便利、水電資源充足的位置,要盡可能地遠離化工廠、屠宰場、畜禽交易市場、居民生活區、交通要道,同時要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在適養區內養殖肉牛,避免后期不符合發展規劃。要做好水質檢測工作,確保水質健康無污染。設置完善的養殖設施設備、消毒設備、通風設施等,滿足后期肉牛養殖需求。在科學選址后,要合理規劃養殖示范基地建設,遵循標準化、規范化原則建立養殖示范基地,引入先進化養殖設施設備,確保布局合理,生產合理,人畜分離。建設示范基地時,要合理劃分各個區域,包括:養殖區、辦公區、預備檢疫區、母牛生產區、消毒區域、進出場道路、糞污無害化處理池等,確保各個區域相互隔離,防止相互污染,推動肉牛生態化、高效化養殖。
二、科學合理選擇肉牛品種
肉牛養殖前,品種選擇是否科學合理,是影響肉牛產量、質量及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養殖人員要高度重視肉牛品種選擇工作。在選種時,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優選活力旺盛,抵抗力強,適應性能好,生長發育快,產肉量高的雜交優良肉牛品種。以拉堡鎮肉牛養殖示范基地為例,目前,主要飼養的肉牛品種主要包括兩種,其一是西門塔爾繁殖母牛,該品種為乳、肉、役兼用品種。西門塔爾繁殖母牛毛色呈黃白花色,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為白色,皮膚為粉紅色,頭長面寬,體軀長,四肢結實,乳房發育好,具有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和脂肪少等特征,成年母牛體重在650~800千克左右,其難產率低,具備較強的適應性,耐粗放管理,是當前拉堡鎮主要母牛繁殖品種。其二是摩拉育肥牛,拉堡鎮肉牛品種主要以摩拉育肥牛為主,其體形高大,四肢粗壯,體型呈楔形,皮薄而軟,富光澤,被毛稀疏,育肥速度快,肉質佳,市場歡迎度高。
三、重視對農作物秸稈的利用
肉牛生態化養殖背景下,要重視對農作物秸稈的應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秸稈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能夠為肉牛養殖提供充足的飼料,降低成本投入。基于此,在建成示范基地后,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引入應用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設備,構建“養殖—種植—沼氣—農業”生態農業循環發展體系,推動肉牛養殖綠色化與生態化發展。在農作物秸稈利用時,要重視對青貯技術的應用,將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鍘短、壓實、封存,歷經1個月的密封發酵后即可喂食給牛群。通過將農作物秸稈制作成青貯飼料,極大地提升了其營養價值、適口性,有助于肉牛消化和吸收,提升飼料轉化率,并且青貯飼料易于長期保存,能夠極大地緩解寒冷冬季牧草資源不足的問題。
四、應用牧草-牛-蚯蚓養殖技術
為加快推動肉牛生態化養殖發展,要充分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將資源利用最大化,避免資源浪費,同時也減輕環境污染。以拉堡鎮肉牛養殖示范基地為例,目前大力推廣應用牧草—牛—蚯蚓養殖技術,取得了可觀的效益。采用種養結合的方式,不僅成本低,而且更加環保,牛場配套牧草地,為肉牛養殖提供充足的草料,減少精料使用,控制養殖成本。不僅如此,牧草-牛-蚯蚓養殖技術的應用,能夠更有效地消納牛場產生的糞肥,讓牛糞變成可清潔空氣的蚯蚓烘,形成牧草—牛—糞—蚯蚓—肥—牧草的種養循環發展模式,減輕自然生態環境污染,促進肉牛養殖生態化發展。
五、加強肉牛育肥管理
肉牛育肥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著育肥效益及養殖效益,所以養殖人員要加強育肥管理工作。育肥期間,要結合肉牛日齡對日糧比例進行合理化的調整。具體來說,20日齡內的肉牛,日糧精料比例控制在60%,21~50日齡的肉牛,日糧精料比例控制在70%,51~90日齡的肉牛,日糧精料比例控制在75%,91~120日齡的肉牛,日糧精料比例控制在85%。喂料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將日糧中的粗糧替換為精料,控制好喂食次數,遵循少量多次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每天喂食次數控制在5~6次為宜,做到定人、定時、定量喂食,形成良好的喂食習慣,達到最佳的肉牛育肥效果。
六、重視日常保健管理
肉牛養殖過程中,做好日常保健工作至關重要,可顯著提升肉牛體質和抗病力,降低疫病發生概率,減少獸藥的使用,防止獸藥殘留超標,保證牛肉品質。基于此,肉牛養殖人員應充分意識到日常保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牛群日常保健。首先,要重視對復方中草藥的應用,如:清瘟解毒湯,其具有清熱祛濕,涼血解毒,清瘟祛邪、止痢滋陰,抗病毒等多重功效,對口蹄疫、流行熱、布魯氏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等可起到顯著的預防效果。其次,要重視對益生菌的應用,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等,將益生菌溶于水中讓牛群自由飲用,維持腸道微生物平衡,改善其胃腸道環境,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加快對飼料的消化和吸收,提升飼料利用率,促進肉牛健康生長,同時也保障牛肉質量。
七、日常飼喂技術要點
肉牛日常飼喂時,要配置完善的飼喂設施設備,尤其是自動化飲水設備,讓牛群每天自由飲水,避免饑渴。如需調整更換日糧,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減少原飼料,避免產生應激反應。非育肥期,要對日糧比例進行控制,粗飼料和精飼料兩者比例控制在6∶4為宜,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飼料轉化率,加快生長發育,加快出欄,提高養殖效率。如需使用添加劑,應結合生態化養殖要求、目標、周期、生長狀態,合理選用添加劑,禁止違規使用添加劑。配置肉牛日糧時,每頭牛可喂食玉米500克+米糠800克+尿素100克+碳酸鈣50克+食鹽50克,早中晚各飼喂1次,喂料后1小時充分飲水,加快飼料轉化和營養吸收。
八、定時定期進行驅蟲
肉牛養殖時,寄生蟲會對肉牛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如:蛔蟲、絳蟲、線蟲等,輕則導致肉牛生長發育緩慢,延長生長周期,重則導致死亡,給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要意識到寄生蟲病預防的重要性。總結分析區域內及養殖基地肉牛寄生蟲病流行特點、趨勢、規律,制定切實可行的肉牛寄生蟲病防控方法與計劃,合理選用驅蟲藥物,有效降低牛寄生蟲病發病率。一般情況下,肉牛應每季度驅蟲1次為宜,驅蟲藥物首選阿維菌素,可同時驅除牛體內和體外的寄生蟲,但需要注意的是,阿維菌素對牛絳蟲和球蟲無效,因此可配合丙硫咪唑、雙甲脒等藥物使用,要合理控制好用藥量,達到更加理想的驅蟲效果。使用驅蟲藥后,要密切留意牛群動態,尤其是在用藥后0.5~2小時內,如發現有中毒現象應及時使用麻黃堿等藥物治療,并配合使用安鈉加、維生素C、葡萄糖、生理鹽水、青霉素等藥物治療,避免中毒致死。
九、規范合理應用獸藥
肉牛養殖過程中,獸藥起到了重要的預防、保健、治病作用。但是,如獸藥使用不合理,極易造成藥物殘留的現象,影響牛肉品質,威脅消費者健康,并且濫用獸藥會導致出現耐藥性,影響牛群的健康生長,同時會增加養殖成本,降低養殖效益,因此規范合理應用獸藥尤為重要。肉牛養殖人員需從正規單位、企業、經銷商購買獸藥,采購時逐一檢查獸藥批準文號、獸藥注冊證書、產品質量標準、使用說明書等,禁止采購劣質、三無、禁用獸藥。要確保獸藥質量符合國家獸藥質量標準,避免影響獸藥使用效果,甚至產生不良反應。所采購的獸藥應妥善做好保管工作,防止獸藥失效。規模化肉牛養殖場,最好設置專門的獸藥室和藥品柜,并由專人做好管理工作,加強安全防護,不同類別的獸藥應分類貯存,并控制好貯藏溫濕度,保證獸藥質量,同時也便于后期查找使用。此外,使用獸藥時,養殖人員應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獸藥使用準則》及專業獸醫人員的指導要求使用獸藥,防止濫用、盲用、超劑量使用獸藥。肉牛生態化養殖,對于牛肉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肉牛養殖場在使用獸藥時要嚴格執行各類藥物休藥期規定,防止出現獸藥殘留超標的現象。需注意,禁用過期、變質、未經批準的三無獸藥,禁止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獸藥原料藥,禁止用人用藥治療牛病,禁止使用激素促進肉牛生長。只有規范合理使用獸藥,方可避免獸藥殘留,降低耐藥性現象的發生概率,減少用藥成本,在提升牛肉品質的同時,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
十、結語
綜上所述,拉堡鎮傳統肉牛養殖模式,污染嚴重,效益差,品質低,影響肉牛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發展背景下,要積極推廣應用肉牛生態養殖技術,構建牧草—牛—蚯蚓”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掌握肉牛生態養殖技術要點,減輕養殖污染,提高牛肉品質,為農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促進拉堡鎮肉牛養殖業綠色化、生態化、環保化發展。
作者:韋蘭春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拉堡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