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5 19:07:3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泉水成因分析及生態環境保護,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五泉山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部的皋蘭山北麓,是蘭州市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因在此處有五處泉水出露而得名,五泉即“惠泉、蒙泉、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相傳西漢漢武帝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途中在此駐軍時,士兵口渴難耐,霍去病手執馬鞭,連擊地面五次,鞭響泉涌,遂成五泉。然而,以泉得名的五泉山公園,目前卻面臨著泉水斷流問題。相比濟南趵突泉、敦煌月牙泉等著名泉水景觀,五泉山泉水由于得不到重視和缺乏高品質開發,導致不能開展全面有效的泉水保護工程。蘭州旅游素有“一游五泉、二看黃河”之說,可見五泉山對于蘭州市城市魅力的重要性。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五泉山泉水保護和高品質開發應該成為城市重點工程進行建設。為保護泉水生態環境,讓泉水永葆清流,打造名副其實的五泉山泉水名片,提升蘭州市獨特旅游魅力,同時讓更多人認識五泉山泉水來由和積極參與泉水保護工作,本文從水文地質角度系統分析了泉水成因以及目前泉水斷流的環境問題,進而為保護泉水提供可行的對策建議。
1地理地質背景研究
區位于五泉山公園,屬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地處黃河上游黃土丘陵梁峁區,海拔為1540~1650m,多年平均降雨量為324mm,年均氣溫為10.3℃。北距黃河干流約3km,黃河自西向東徑流,西側為黃河一級支流雷壇河[1],流域面積為259km2,自南向北匯入黃河,干流長度為43k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0.11m3/s,但目前該河流已經斷流。研究區自下而上、由老到新出露的地層巖性主要包括新近系(N)泥巖、砂巖、砂礫巖和第四系(Q)早更新統五泉礫石層(Q1)、中更新統離石黃土(Q2)、晚更新統馬蘭黃土(Q3)、全新統砂礫石、碎石(Q4)等。新近系泥巖、第四系五泉礫石層、離石黃土在研究區僅有零星分布,泥巖未見底,五泉礫石層和離石黃土層厚度分別約為90m、大于200m,馬蘭黃土在五泉山表部廣泛分布,厚度10~50m,全新統砂礫石及碎石主要分布在雷壇河溝谷地帶。構造上處于蘭州斷陷盆地—城關盆地南部邊緣的皋蘭山隆起帶,西側為雷壇河斷裂,近南北向展布,該斷裂第四紀以來活動比較活躍?;萑?、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自西向東依次在五泉山坡腳分布(圖1)。在早期水流充沛和無人為活動影響的條件下,泉水會在五泉山的東、西兩側,從巖石裂隙中自然流出,形成瀑布,故被當地百姓俗稱為“東龍口”和“西龍口”,而五泉正好夾在東龍口和西龍口之間。根據筆者2021年9月4日實地調查和走訪,目前五處泉水均已斷流,泉口所見積水均為雨水或自來水,但是在蒙泉往上直行72m處,有一處泉水景觀—懸崖吐液(圖1),仍有幾處泉眼正常涌水,以泉群線狀分布,現場有很多游客在排隊接水品嘗,水質清澈、口感甘甜,這是因為泉水富含鍶等微量元素,屬于鍶型礦泉水。目前,甘肅省已發現417處天然礦泉水,類型包括鍶型、偏硅酸型、鋰型、碘型、鋅型和硒型六類,其中以鍶型為主[2]。五處泉水及懸崖吐液具體位置、現狀情況詳見圖1。因此而言,蘭州市五泉山名為五泉,實際還有其它泉眼分布。
2泉水成因與環境問題分析
2.1泉水成因分析
第四紀以來,由于蘭州斷陷盆地南部邊緣皋蘭山的不斷隆起,使得雷壇河河道向西北側變遷至目前所處河道位置,最終在五泉山一帶留下了雷壇河古河道。古河道主要巖性為五泉礫石層,又被稱之為五泉礫巖,主要巖性為河流相的礫石層、砂層等沉積物和山前或山麓地帶間歇型流水沉積形成的洪積礫石層[3],屬于較好的含水層和導水通道,為泉水出露形成了基本的水文地質條件(圖2)。根據泉水的出露原因可以將其劃分為侵蝕泉、接觸泉、溢流泉、涌流泉和斷層泉[4]。由于五泉山泉水的出露位置位于五泉礫石層(含水層)與底部新近系泥巖(隔水層)接觸部位,同時水源含水層類型為潛水含水層,因此從出露成因分析,五泉山泉水屬于接觸下降泉。此外,分析6處泉水所處地表高程,蒙泉、惠泉處于同一高程,介于1585~1588m,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懸崖吐液處于同一高程,介于1614~1617m,表明幾處泉水還可能存在著一定的成因差異。根據2011年甘肅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完成的《蘭州市五泉山水資源保護水文地質勘查報告》,這是因為蒙泉、惠泉出露在五泉山坡腳的滑坡體上,屬于滑坡成因導致原有地形下降,而后四者由于滑坡向下滑動錯斷了原有古河道含水層,因此導致泉水在滑坡后緣含水層與底部泥巖隔水層的接觸部位出露(圖3)。五泉山泉水主要在每年7月至9月的雨季在雷壇河上游阿甘鎮至二十里鋪一帶接受河道滲漏以及大氣降水等補給并以潛流形式自東南向北西徑流(圖2),泉水流量與雷壇河徑流量大小緊密相關,具有季節性變化的特點。
2.2泉水環境影響分析
目前,五泉山泉水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泉水流量衰減和斷流。據2006年《甘肅日報》記載[5],位于西龍口的惠泉在若干年前是五泉中泉水流量最大的,被當地百姓用以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水源,因此被稱為惠泉。此外,位于五泉山西南側雷壇河中游的水磨溝也有諸多泉水出露,與五泉山公園隔山相望,因此又被當地百姓稱為后五泉村。表明在人類活動影響較少的若干年前,五泉山一帶生態環境良好,地下水流量較大,處處有泉水出露。然而,近幾十年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改變了地下水含水系統和流動系統,泉水流量出現了快速衰減。1988年[5]西龍口泉水流量為1036m3/d,但是到1995年[6]五處泉水已經只剩下兩處泉水—蒙泉、惠泉,兩處泉水流量分別為190m3/d、400m3/d,至今五泉山五處泉水已經全部斷流,只剩下東龍口處的泉水懸崖吐液仍然在自流。泉水斷流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的嚴重干預,在五泉山山體內部修建防空洞對含水層造成破壞和雷壇河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泉水補給來源減少等是導致五泉山泉水斷流的主要原因[7]。五泉山公園泉水斷流不僅直接造成了泉水景觀的消失,使五泉山變得有山無泉、有名無實。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曾經也出現過停噴現象,最長停噴時間長達926d,嚴重損害了濟南“泉城”的文化形象,而且阻礙了當地旅游業發展,但是經過濟南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及時地恢復性治理,使得趵突泉自2003年實現噴涌以來,至今已連續噴涌18a而不斷流[8]。開展五泉山泉水恢復治理和品質提升改造項目,進一步挖掘與泉水相關的文化與自然魅力,如此既會提升五泉山公園整體環境,也會為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文明建設增姿添彩。
3泉水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建議
3.1制定相關政策保障泉水生態保護
為加強泉水保護,山東省濟南市、山西省等先后出臺了《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等制度性文件,為該地區泉水保護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五泉山地區泉水作為在蘭州市主城區集文化與自然一身的獨特景觀,有必要出臺相應的泉水保護管理辦法,大力保障五泉山及其周邊后五泉村等泉水景觀的恢復性治理,促進蘭州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為蘭州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塑造蘭州黃河之濱城市形象增添光彩。
3.2科學劃定泉域生態系統保護
區泉域是指泉水的匯水范圍,包括補給、徑流和排泄區。五泉山地區泉水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對其補徑排條件還缺乏全面掌握,因此應加強對五泉山及其周邊泉水的專項水文地質勘察研究,進一步摸清五泉山地區泉水的間接補給區、直接補給區、徑流區和排泄(出露)區,參考相關規范或地方經驗,合理劃定泉域保護區范圍和級別,設立保護區標識,并制定相應的分區分級管控措施。
3.3積極開展雷壇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
治理雷壇河是黃河蘭州段的一級支流,主溝長度43km,流域面積259km2,也是五泉山泉水重要補給來源,其徑流量及水質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五泉山泉水動態。目前,雷壇河已經干涸斷流,河道沿線環境還存在著污染風險,但是在60a前水量還比較大[9],水質受人類活動影響小。為恢復五泉山泉水生態,永葆泉水清流常在,需加強對雷壇河水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保護上游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避免水資源過度開發,或采取生態補水等方式,保障河水生態流量[10],同時防止河道干流不受污水排放和垃圾污染等影響。
3.4加強泉水出露點景觀品質提升改造
目前,五泉山5處泉水已經采取了較好的品質開發,但是對于五泉以外的其它泉水出露點并沒有采取較好的泉水景觀提升改造和保護性開發措施,整體仍然處于無序開發管理的狀態。為系統改善五泉山公園泉水生態環境,需加強對五泉山及其周邊泉水出露點的日常維護和品質升級改造,打造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景觀。
3.5加快建立科普及生態環境保護
教育基地五泉山公園作為蘭州市主城區為數不多的景點,是人們悠閑游玩的好去處。然而,作為以泉水得名的公園,其泉水卻不被人熟知,甚至日漸淡忘。同時泉水作為水生態環境變化的“晴雨表”,具有重要的環境指示意義。因此,在泉水生態系統改善和景觀品質提升的基礎上,要加大對五泉山泉水的宣傳,加快建立科普或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基地,開展泉水常態化監測管理,引領更多人關心泉水生態,讓人們認識到保護泉水的重要價值及其意義。
4結語
(1)五泉山泉水位于蘭州市城關區南部皋蘭山北麓的五泉山公園,相傳與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有關,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第四紀以來的構造抬升導致的皋蘭山底部隆起使得雷壇河古河道向西變遷,并在五泉山留下了古河道,為泉水出露提供了充分的含水條件和導水條件。泉水所處含水層巖性主要為五泉礫石層,上覆黃土,底部隔水層為新近系泥巖,主要接受五泉山南側雷壇河河道滲漏和大氣降水等補給。水文地質條件分析認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屬于接觸下降泉,蒙泉、惠泉屬于滑坡泉。
(2)五泉山5處泉水已經全部斷流,現僅有1處泉水出露點—懸崖吐液仍有泉水自流,主要歸因于在五泉山修建防空洞破壞含水層及雷壇河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泉水補給量減少等人類活動影響。本文針對泉水斷流問題,提出了制定相關政策、開展雷壇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等五方面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邢夢雅,劉婭莉,楊小妹,等.基于生態紅線劃定的小流域生態保護開發研究[J].人民黃河.2021.43(7):120-123+140.
[2]張家峰,丁宏偉,康亮,等.甘肅省飲用天然礦泉水類型與分布特征[J].甘肅地質.2021.30(2):70-77.
[3]武安斌,劉金坤,宋春暉.蘭州盆地下更新統五泉山組的粒組特征及其成因探討[J].蘭州大學學報.1988.24(3):108-118.
[4]周訓,胡伏生,何江濤,等.地下水科學概論[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
[5]吳夢寒,陳泳.假如五泉山泉水枯竭[N].甘肅日報.2006.09(005).
[6]徐兆祥.略述蘭州五泉山礦泉水的形成[J].甘肅科技情報.1995.5:59.
[7]央廣網.蘭州五泉山公園水資源調查[EB/OL].2021.11.
[8]中國新聞網.濟南七十二名泉全部噴涌趵突泉持續噴涌18年[EB/OL].2021.11.
[9]中國甘肅網.蘭州有一條河,不足百里卻有7個名字[EB/OL].2021.11.
[10]鐘華平,劉恒,耿雷華,等.河道內生態需水估算方法及其評述[J].水科學進展.2006.17(3):430-434.
作者:馬寶強 王瀟 湯超 李莉 單位:甘肅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