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述評

時間:2022-11-21 11:57:0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述評,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述評

思政課評價工作從思政課教學開始就同時進行了,相關研究也隨即展開。而就其引起比較普遍關注和集中研究的角度而言,思政課評價研究可以回溯到21世紀初。2000年的頭十年,思政課評價研究的基本狀況在陳洪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論》的“導論”部分和駱郁廷主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論》中有較詳細的撰述。近十年,相關研究又有很大進展,主要體現為研究領域的擴展和研究程度的深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此前著述中列舉的思政課評價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科學性的研究,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性的規劃,到研究的全面性等都有進步,反映了研究的規范化和學理化。

一、思政課教學評價的存在問題梳理

思政課考核評價存在的實踐問題是研究者始終普遍關注的,也正因此,必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

(一)關于思政課教學評價較早的研究是比較松散的

其主要是對現實評價方法存在問題的,如崔丹總結思政課考核評價的問題是:理論研究滯后,內容定位不清,方法重量化輕質性評價等。王詠梅通過對沈陽大學的調研梳理思政課學業評價的問題,主要有:現有學業目標評價的目的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任務有所偏離、現有學業評價主體基本上以教師為主、學業評價的方式及內容單一、學業評價成績計算不夠科學等。

(二)運用全新的視角對思政課教學評價問題進行詮釋

羅昌勤、張亞倩分別從生態學視域看待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的存在問題。在他們眼中,思政課不過只是教師的教學評價和學生學習評價的總和。其中涉及教材內容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體系以及教學內外環境等要素,構成了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在這種情況下,思政課評價問題在于:評價目的出現本末倒置的生態缺位、評價指標設計缺乏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統一、評價信息來源存在不確定因素等。縱觀近十年關于思政課評價問題的研究,基本呈現出逐步具體深入的發展趨向,同時也體現思政課評價實踐發展中新問題的出現及思考。前者如學界有關研究開始是“思政課考核評價”的粗疏,逐步過渡到“思政課教學評價”“思政課學業評價”等比較具體的方面;后者如“學生評教”這一新的教學評價實踐引起的反思。而在此過程中,新的理論視角引入也帶來研究的新進展,如生態學視域對思政課教學評教系統問題的觀照。

二、構建有效的思政課理論體系

思政課評價存在問題的解決,需要思想理念層面的探索和實踐策略的設計,這兩方面在有關研究中都有體現。

(一)新的理念指導下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的具體探索

肖映勝等提出以學生學習效果為邏輯起點建構思政課評價的新理念,這也導致了評價主體的轉變,不再是以需求者為主體,而是以供求者為主體。評價時更加看重學生當前的學習效果,甚至以學習效果為主要出發點。從教育學視域梳理課程評價的理論更迭,李蕉概括“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學習性評價”的演變,提出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評價即學習”的“學習性評價”新視野。魏崇輝等立足于課堂教學評價,以習近平對高校思政教師的評價中的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理論為基地,分析現實評價中兩者的分離,提出構建高校思政課教師評價體系的路徑:以評價內容為導向豐富師生素質素養,以評價目標為指引提升教學質量,以評價形式為載體增強師生互動。

(二)這一時期最大的認識進步是,思政課教學是一個系統

教學實效性需要系統內因素協同作用由此可見,在開展思政課的相關評價時,必須要構建有針對性的體系。從而關于思政課評價體系的建構研究開始廣泛討論。如崔丹就提出思政課評價體系,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構建:加大理論研究力度,關注元評價,“創新考核考評理念,構建多元化考評體系”。王詠梅的解決策略是,首先可以提前確定具體的評價目標,學生的具體學習成績和評價成績之間確定一個具體的比例。其次,必須要不斷擴大評價范圍,不能只對課內進行評價,更要做好課后的評價工作。最后,也要不斷拓展評價的途徑,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也要注重學生的最后學習結果。在思政課評價體系研究過程中,思政課質量評價體系也在“需求者本位”的視角下得到闡釋。黃元全認為以學生的需求角度,思政課質量評價的基本原則是,知識要與科學、思想、政治做好統一的工作,在工作中也要做好系統評判和有針對性的評估,硬指標與軟約束相統一”。由此,思政課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是,課程目標導向系統、教學操作規范系統、教學質量監控系統、課程效果考核系統。白雙翎就健全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標準的思考,提出“建設思政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思政的教學反饋體系既要體現出政治化,同樣也要做到科學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動態化評估。整個教學評價體系中,既要有對教學目標的評價,也要有對教學活動的評估,更要做好教學結果的反饋工作??灼紡母咝K颊n責任評價指標的構建出發,提出思政課責任制度建設,具體包括組織領導責任的評估指標、制度建設責任的評估指標、學科建設責任的評估指標、教學改革責任的評估指標、隊伍建設責任的評估體系等。該研究就不僅僅著眼于思政課教學評價,也不是從思政課本身進行評價,而是從宏觀出發,反映了思政課評價研究的拓展。

(三)思政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踐研究也逐步開展

周萬全以武昌工學院的實踐展示學校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督導隊伍包括行政人員、教師督導員、學生信息員等”,“督導評價指標主要有教學大綱指標、教學進度指標、教師教案指標、課堂教學指標、課程考核指標等”。姜玉梅就MOOC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進行思考,“當前思政教學中移動終端化教學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當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變革,也促使了教師教學模式的變化”,這些應該在評價體系中表現出來。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肯定教師的付出和學生的過程性學習,體現混合式教學中線上教學工作量的內容和指標的合理考核和認定。覃秋燕則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探索高職思政課考核評價體系的建構,指出了一個有效的方法,“無論是評價主體還是評價指標還是評價方法還是最終的評價結果,都不能單一地看待,必須要進行多元化的評估”,并進行具體設計,包括考核評價基本程序,細化到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的占比等。高校思政課各類評價體系實踐研究的深入,引出思政課評價機制這一新的問題。邱曉霞、周旺東結合高職學生工學結合的特征提出思政課教學評價機制創新。他們認為,工學結合模式下思政課教學評價要體現的特征是,基于實踐與理論的綜合化評價、基于新時代思政教學基本內涵、基于新時代思政教師基本要求、基于信息化教學評價本質要求、基于靈活化教學評價本質要求。由此,新的評價機制必須是基于學生發展、企業要求和學校追求的多元化評價機制。施俊亦就評價機制的優化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現有的思政教師評價機制并不能滿足當前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導向性發揮不夠,對評價改革融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系統性不足。就此提出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優化的政治素養要求、專業化發展目標和融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系統的三大方向。劉云華提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評價機制模塊化設置的建議,按照師德師風評價模塊、教學過程評價模塊、科研成果評價模塊、學生評價模塊、教研室評價模塊和競賽評價模塊等建構完整的評價體系。

(四)新的思想理念下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研究

首先,大思政視域下思政課教學評價模式改革引起學者的重視,姜冬樂、郭曉佳分析“大思政”的指導思想是突出知能結合、知思結合、知行結合、德行結合,以此“要求改革考試評價方式”“實踐能力考試評價模式改革”“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的考試改革”,增加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目標下,思政課一體化評價即被提上研究日程,徐奉法、張肖闡述了一體化評價的五維向度:目標向度、功能向度、原則向度、主體向度、內容向度,并根據教育評價方案中的總體內容,對當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研究,提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視域下評價體系變革的因應措施。大數據推動了當前思政教學評價理念的發展。于春玲、汪晶晶就以大數據的應用對思政課教學評價的促進展開探討,指出了大數據對思政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主要在于大數據應用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提供機遇,所有具體的數據交由機器分析,使數據的分析結果變得更加準確、客觀;同樣通過大數據對各方面的數據進行搜索,使調查更加全面,也保證評價對象的全面性;數據處理由“滯后”變為“及時”,提高評價反饋的價值性。同時還提出大數據對于思政課教學評價的挑戰,如懷疑或者過度崇拜大數據的價值、缺乏大數據應用于思政課教學評價的成熟技術、大數據運用的倫理問題等。由此進一步提出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的策略,包括整體方案的規劃、大數據思維的確立、大數據應用平臺的研發等。這一時期,針對思政課評價存在的問題,從系統的角度提出解決辦法,反映學界對于問題的認識水平。從思政課評價體系到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思政課學業評價體系、思政課質量評價體系乃至評價機制研究等,相關研究的具體深入是有目共睹的。

三、小結

思政課教學評價問題歸根結底是個實踐問題,“評價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評價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進,對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須到教學實踐中接受檢驗。就此而言,思政課教學評價系統的提出,解決了傳統思政教學體系中出現的問題,改變了原先把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的責任簡單歸結到思政課教師、管理機構、學生等身上的片面性問題。從而立足于整個思政課教學體系,既充分進行每一個環節的具體評估,又從整體上總結經驗教訓,把思政課教學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各個環節的功能完成分析,從中得出宏觀的結論。這是目前研究的進步。思政課程評價的特殊性也對研究提出特殊的要求,它的評價目標依據于社會意識形態對思政課程的要求來設置,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要求來確定,因此也要經歷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來檢驗其科學性。研究者必須要拓寬視野,從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角度來評判,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方向下觀照思政課程教學評價。這也是目前大思政理論提出的必然要求。但綜述有關成果,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無論從宏觀上還是從微觀上都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就宏觀上來說,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的視野局限在圍繞著思政課開展的一系列環節還是不夠的,思政教學的評價體系原本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教學系統,不同的區域環境差別對于學生的思政課教學效果影響是不一樣的。從整個社會大系統的角度,觀照思政課教學及其評價,是有必要的。就微觀而言,思政課教學體系不同環節的功能作用差別也欠缺調研論證,因此在教學評價指標設置中很難對應。搞清楚系統中各個環節功能的差別及其地位,有助于更好地設置教學評價系統指標。大思政理論的投射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解決這樣的問題提供了宏觀視野和技術條件,從而也帶來思政課教學評價研究開拓發展的機遇。

作者:衡朝陽 單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 在线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 日本免费一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