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14:29:3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價值共創的智能財務生態管理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引言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財政部印發的《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指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產業鏈、要素鏈、制度鏈、價值鏈達到有機融合??梢姡覈鴶底纸洕l展已進入黃金期,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國民經濟的支柱。“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國家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提出了智能財務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并提出要構建會計信息化框架體系[1]。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和分享經濟引發共創共享的新產業,強調共創共享的發展理念,催生了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的出現。當前,國家持續深化經濟改革,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也是推動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創新主體。國資委多次提出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工作,建設智能財務模式,利用數字技術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理順新機制,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數字化,鎖定效益核心目標,為共創共享提供新動能,讓智能智慧化轉型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實現企業在創新發展和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①在梳理數字化轉型概念的基礎上,界定了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內涵,闡述了數字經濟時代智能財務的轉型思路。②在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明確了智能財務體系架構的特點,提高業財融合和會計數據生產要素的融合度。③探索會計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智能財務建設的具體目標,以及智能財務管理應用實踐,形成了智能財務建設的生態管理圈。
二、共享與價值共創
(一)共創共享
共創共享涵蓋智能管理的許多概念,數字經濟下價值的共同開發,涉及所有經濟資源和管理主體的資源協同和創新協同。共同管理理念產生價值共創的共享邏輯,形成價值創造的共同體。從價值共創的理論視角,考慮社會價值系統進入價值共創體系的影響特征,在“共創”和“共享”兩個層面表現數字化價值的共創原理[2]。200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與拉瑪斯瓦米(Ramaswa?my)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BusinessReview)上率先提出了價值共創這一觀點[1]。從共創共享的內涵來看,數字化技術應用開創了共同協作的模式,具有價值共創特征,有利于創造共享效應的價值盈余,拓展智能財務的發展路徑[3]。立足共創共享的協同層面,系統研究創造價值的關系和共贏創新的成果,集中化滿足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催生新興價值賦予產業融合發展的競爭優勢。
(二)價值共創管理模式的運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新形態、新模式、新趨勢(2021年)》指出,數字經濟平臺的繁榮,推動了會計管理工作數字化轉型,財務組織模式和價值體系運行模式得到創新應用,形成了科學的業務流程和操作模式。通過智能化信息技術的疊加,財務會計數據共享高度協同,財務管理的效率提升,從而提高了價值創造的共創能力[4]。伴隨共生共創理念的不斷成熟,智能財務系統知識逐步迭代更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價值創造模式融合發展,形成了智能財務發展與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良性循環。立足創新動力和創新資源自動調用財務運行規則,合理優化業務稽核運行方式,依賴新型的價值共創形式,標準化財務與業務運行流程,促進財務轉型模式向價值共創方向轉型。
(三)共創共享與價值創造管理的協同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高達39.86%,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共創共享賦能生產效率和商業資源的全面創新。協同創新正是企業綠色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遵照企業的發展戰略搭建智能財務戰略平臺,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從而形成智能財務信息平臺,建設多元化的生態合作鏈條,完善共創共享的協同局面[5]。聯手生態伙伴,提高數據信息在財務共享中的價值創造與服務水平,堅持生態共享共創,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借鑒學習行業先進的智能財務管理模式,形成先進的智能財務管理平臺,構建開放性新體制[6]。
(四)多維度共創共享組織的實施
共創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與文化經濟的融合產物。隨著“數字化+”新興數字產業鏈的拓寬,大數據、5G、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的共生,要求企業適度調整發展戰略,提升運行效率[7]。以效益轉型為導向,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協助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以價值管理為導向,完善精益管理的長效機制,推動區域間的數字經濟合作,共同向價值共創模式邁進。以智能創新為目標,構建多維的智能財務聯合體,實現數據管理的智能化,以及財務管理的智能共創。借助商業智能的核心技術,激發數據要素的創新動力,驅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8]。采用優勢互補,賦能企業管理創新與體系升級,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
三、智能財務建設的基本目標
智能財務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以智能信息化為工具的財務管理模式。智能財務建設以數據驅動管理為契機,利用智能技術對智能新領域進行管理,加快世界一流財務體系建設。智能財務建設的基本目標可分解為財務、業務、管理三個層面的目標,具體內容如下:
(一)財務層面的目標
1.對象多樣化。立足于財務共享體系建設,以智能財務信息技術為依托,實行以戰略管理平臺、智能財務共享平臺、經營成果評價管理平臺為基礎的智能財務體系。運用大數據技術,智能財務核算對象扮演智能生產、經營管理、管理控制、決策分析的角色,支持具有廣度和深度的動態協同,實現整個財務管理對象的多樣化,能滿足新時期智能財務工作的要求[9]。2.核算自動化。借助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業務驅動財務實現業財一體化,財務核算流程因智能財務共享平臺的應用得到優化,真正實現業財融合管理。應用智能信息技術推動財務從核算型轉向管理型,實現會計核算的電子化和自動化,體現數據共享的價值,并實現與業務管理的有效整合[9]。在自動化處理業務數據的過程中,發揮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的作用,提升企業基礎交易業務和財務會計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3.指標可控化。以數據挖掘技術為重點,全面整合和識別智能財務共享信息,建立指標管理創新模型和指標算法模型,實現對財務指標的智能管控。依靠智能財務分析平臺,采用管理會計的趨勢分析方法、市場營銷分析策略、經營成本與收入分析、預算執行力分析等,及時向高層管理者傳達有效的決策信息[10]。充分利用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及時動態地反饋和共享日常經營成果,全面實現指標可控。4.效益目標化。加快數字經濟戰略的實施,結合企業的具體財務指標數據,實現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目標。將效益轉型貫穿智能財務建設的全過程,提高智能技術的融合度,為智能決策分析提供支撐。柔性滲透經營業績目標,增強價值鏈管控力度,獲取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經營及管理的效率,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并實現企業價值。
(二)業務層面的目標
1.業務流程化。數字信息技術與業務關系交互存在,通過智能財務的有效協同,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銷售研發活動、經營評價行為的全面管理與控制。企業各項業務處理全面進入流程化階段,開始程序化的結構性工作,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被信息技術迭代升級,系統性地有效采集各種業務數據[11]。在業務信息系統中融入智能技術,進行全流程的優化和再造,實現業務、財務、管理的一體化融合。2.流程標準化。以智能財務共享平臺為基礎,細化業務活動的主數據,將經濟業務事項流程管理標準化。建立智能化標準財務控制體系,實現流程標準、管理標準、數據標準、治理標準的總體要求。強化過程控制,規范業務管理,將業務類型、場景、業務流程標準化,搭建高質量的流程標準化體系,為智能化和可視化的管理提供支持[12]。依靠結構化的業務數據,使整個財務管理過程達到業務流程標準化、業務數據標準化、財務共享標準化。3.標準清單化。對智能技術的應用,必須明確單據控制規則,建立多維化的工作清單,形成信息體系建設的清單子目,為信息流程設計提供依據。在智能財務項目建設中發揮清單的指導作用,對客戶清單進行分類和特點分析,全面推動技術、產品流程和平臺設計的標準應用。通過信息規則形成業務清單,產生項目管理的子系統,完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幫助企業實現全流程的數據標準化和流程標準化。4.清單信息化。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業務信息化是智能財務體系標準化的前提。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能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內嵌規則引擎,將規則程序轉換為系統語言,促使所有管理清單轉換為業務活動流、財務會計流、管理共享流,實現財務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13]。搭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系統,推動業務與財務的智能深度融合,借助自定義表單結構將流程信息化、數據結構化、財務數字化,為財務智能化建設和管理決策提供保障。5.信息智能化。以智能財務管理平臺為依托,實現智能采集的數據化,將規則植入系統,結合數據輸入和輸出的多維特征,實現系統智能化的財務規則和規則控制[14]。借助智能財務信息化平臺,提升財務全流程智能管控能力,注重數據分析與智能引擎的賦能價值,讓財務智能化滿足所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需求[15]。發揮財務共享與智能管理的協同效應,實現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為價值管理體系提供方向指引。
(三)管理層面的目標
1.制度精細化。借助大數據應用平臺,全面梳理信息化的制度體系,制定智能財務時代財務管理法規和管理制度,滿足現實財務管理體系的要求。立足智能財務與數據驅動管理,參與管理決策,優化企業的制度流程框架,建立以價值增值為核心的管理體系[16]。關注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適應內部運營與管理效率的提升,滿足管理層和業務層的管理需求,實現精細協同管理的目標。2.系統模型化。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拓寬了智能財務的知識邊界和組織邊界。構建智能財務會計共享體系,深度挖掘業務數據、管理數據、財務數據,形成系統化的結構模型和業務模型[17]。創造符合企業發展特征的組織模式、工作模式和價值鏈模式,結合企業的自身優勢打造多元化的管理體系,建立多維分析模型和數據挖掘模型,獲取高價值的數據信息,為管理評價與基礎提供支撐。3.數據共享化。數字技術帶來了智能創新的多面性,融合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管理系統構架,進行數據挖掘與模型分析,建立與智能管理相適應的共享模式。通過業務模型和智能財務結果的可視化,提升數據應用的共享效果,獲得高質量會計信息[18]?;跇I財融合高效處理數據,對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化分析,規范數據共享的管理層級,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4.管理集約化。遵循戰略導向和成本效益原則,提高企業投資效率和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管理會計集約化程度??紤]戰略與環境的適應性,借助智能技術手段,建立企業智能財務預測、營運管理、績效管理、報表分析等管理體系,提供實時多維決策支持[19]。借助商業智能技術,以持續價值創造為核心,為企業經營分析和管理分析提供數據來源,為企業價值創造與決策管理提供保障。智能財務建設的基本目標歸納如圖1所示。
四、數字經濟時代智能財務的生態構建
新時期,數據經濟推動了我國的市場運行方式、企業組織形式、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借助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智能財務管理在企業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從戰略轉型方面全面深化業財融合
智能戰略型財務管理是智能財務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產物。企業的總體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指揮塔”,財務戰略是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支撐,要基于企業戰略愿景,制定明確的財務智能化的目標。正確認識智能財務發展的必要性,明確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經營目標,讓智能財務建設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分支。在企業制定戰略決策的過程中,協調企業各方的利益,明確企業的戰略定位,建立基于業務財務、共享財務、戰略財務的智能財務框架,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戰略目標[20]。借助智能技術和財務共享,實現企業的業務、管理、財務的全面一體化,打造業財融合的智能信息平臺,利用戰略決策和預測、戰略控制與計劃,加強對智能財務發展戰略的認識,以有效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與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從轉型發展方向轉變財務組織模式
組織變革是在一個共同牽制作用力下的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改革。企業應當充分考慮自身轉型發展的需要,探索適應本企業的智能財務發展模式,系統地制定智能財務的發展計劃,分階段、有步驟、分模塊地展開推動財務轉型的各項工作。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圍繞國家層面、政府層面、企業層面構建智能財務研究生態體系,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將智能財務的管理理念發展到智能決策領域,推動財務管理和財務人員轉型,形成企業財務轉型的新競爭優勢[21]。優化企業組織模式,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和發展趨勢,讓財務組織模式為企業的財務戰略發揮指導作用,滿足企業內外部管理者和決策者的需求,提升企業運行效率。進行精益部署,通過財務模塊集成與共享,搭建戰略管理科、資金稅務科、損益管理科、價值工程科、管理會計科、資產管理科、共享信息科等部門的組織體系,形成以戰略管理思維導圖為指引的組織模式。
(三)從組織架構設計方面調整智能財務架構
組織框架設計在智能轉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國有企業承擔國家戰略,具有承擔社會責任和追求經濟績效的目標。搭建科學的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優化合理的業務流程,智能財務建設框架包括智能財務共享系統、智能決策分析系統、數字財務綜合服務系統和智能指標評價系統。智能財務共享系統以業務處理和財務核算系統為核心,依靠信息化共享核心系統,形成更大規模的數據共享中心。智能決策分析系統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基礎,搭建覆蓋戰略規劃、預算執行、評價考核的全流程的管理會計系統。數字財務綜合服務系統全面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貫穿企業管理體制與組織架構全過程[22]。實現業務框架、應用框架、數據框架、技術會計、安全網絡框架的全面技術管理系統。智能指標評價系統以智能財務系統為中樞,整合企業內部所有的信息系統,借助數據關聯分析、因素分析、趨勢分析、多元指標分析等管理會計工具,利用可視化管理原則展示數據計算和經營成果,形成數據報告一體化的體系。
(四)從管理流程再造方面建設智能管理生態圈
通過商業智能(BI)等技術,將人類主觀感知信息與機器客觀采集信息整合匹配,讓信息系統完成經濟業務的流程處理。財務共享服務是智能財務體系建設的起點,通過業財融合實現數據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覆蓋,打通會計信息化系統、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智能財務管理系統的集成共享[23]。結合移動云端、圖像識別、流程再造,實施財務數字的相互關聯,推動企業智能財務治理體系現代化。創新業務流程與信息系統的融合,搭建商務信息技術(BIT)、企業資源規劃(ERP)、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SCM)、營銷系統(DMS)、金融服務管理系統(FMS)、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報表管理系統(HFM)等與智能財務緊密相關的信息系統。構建以智能財務為核心的生態體系,輻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財務流程的資源共享,推進經濟業務與財務管理的雙向融合,實現管理流程的平臺化、智能化,全面建成智能管理生態圈。具體如圖2所示。
(五)從商業經營模式方面引領價值共創管理
根據組織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從國家層面研究智能財務轉型的宏觀規律,科學規劃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整體階段,制定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轉型方向。從政府層面引導市場主體行為,依靠對市場變化的掌控能力和敏銳判斷力,引導政府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創新,促進智能模式的有效拓展。從企業層面探索人機合作模式的微觀效應,全面引領財務轉型工作的開展,全面開啟企業數字化的升級。在各組織模塊中廣泛應用數字化技術,使各組織模塊協同統一,發展數字化下的商業模式,促進更高價值管理會計和治理體系的成熟。加強頂層設計,調整財務組織運行方式,理順價值共創新機制,讓數據賦能企業價值創造,以效益為導向,建立健全全價值鏈貢獻模式。
五、智能財務生態建設的創新思路
近年來,世界各國將智能財務體系建設作為推動國家快速發展的核心,符合數字經濟特征,加快了信息化整體布局。智能財務體系建設成為國家和企業的戰略性管理工作,建設數字國家已經成為全球共識。
(一)堅持智能導向,以企業戰略轉型為依托
企業依據自身的戰略需求明確戰略定位,依靠戰略目標搭建智能財務管理新模式,智能財務管理成為實現企業戰略的永恒主題。智能財務管理支持企業整體戰略的實現,企業圍繞戰略指引選擇智能財務會計平臺,依據戰略架構實施智能管理會計,根據戰略評價實現智能數據指標管理。借助數據信息來源實施業財融合,依靠智能財務共享平臺完成經營推演,發揮大數據管理平臺的作用,實現共享管理的可視化,實時、準確、智能地指揮企業的生產組織和智能管理。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引導,準確把握企業集團的發展方向,建立整體性的數字戰略地圖,構建戰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推動企業集團的智能財務轉型,不斷提升智能財務的競爭優勢及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實效。
(二)堅持效益導向,以業財共享融合為統領
當前,國家全面提出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兼顧各方利益,從整體利益最大化出發,堅持效益導向,合理調整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過程路徑,實現管理層、業務層、財務層的全面業財一體化,以及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目標。圍繞企業效益轉型,參與企業的運營和決策,提高財務數據的管理價值,實現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高度融合。以智能信息網絡為載體,以財務共享領域的大量數據為基礎,建立業財融合的共享體系,科學地利用共享數據,保障企業財務信息轉型工作的有效執行。創新商業模式,搭建管理領域系統性框架,提供準確完整的共享信息數據支持,實現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全流程貫通,全面提升智能財務的工作效率與共享質量。
(三)堅持創新導向,以高質創新創效為理念
基于大數據、智能化手段,以創新驅動財務戰略轉型,滿足財務數字化轉型對信息技術和數據標準的需求,達到價值創造共享共贏的目標。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發揮智慧信息更替人類感知的迭代效應,實現數據清洗和數據可視化,利用智能手段分析財務領域的數據,實現智能決策。立足集團企業財務轉型的創新需求,以價值鏈智慧管理為理念,延展智能財務會計的管理職能,提高財務信息處理效率。構建涵蓋業務流程和財務管理的智能信息平臺,堅持智能財務管理創新,贏得企業管理層對智能財務的支持與重視,充分發揮智能財務管理在企業價值創造、提質增效、創新驅動、高質創效方面的作用。
(四)堅持價值導向,以價值共創管理為轉變
數字化轉型發展已成為時代命題。加快數字經濟建設,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推動國家數字化、智能化治理體系建設,促進價值創造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趨勢。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創造,拓寬了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思路。從管理角度看,對財務對象的關鍵要素實施全流程追溯和跟蹤,集中管理層價值轉型的統一思路,對數據進行采集、評估和分析,以實現智能化平臺的閉環管理。從財務角度看,遵循業務場景分析、財務功能結構設計、信息系統迭代的復雜性,以獲取價值創造和盈利水平的增長。激發內部活力,結合企業發展戰略構建智能財務體系,加快企業資源共享,促進財務與業務融合的價值轉移和價值創造,以先進的科學知識指引企業的智能財務轉型深度發展。增強市場主體的競爭力,推動企業從經營管理型向價值創造型轉變,以實現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共生共建,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五)堅持科研導向,以智能智慧雙創為優勢
隨著大數據、財務云、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的出現,高校和科研機構要打造新型智能財務體系,這對數智時代新商科產教融合、智能財務學科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國務院提出,在高校和政府智能財務轉型機遇下,創新“產教融合”一體化協同模式,智能財務與會計學科轉型是新商業模式下智能財務研究的核心問題。科技的發展促進人類工作的自動化,數字化的概念和理論成為新的科研課題,新商科協同育人生態建設成為新的理論探索。注重先進科學知識的引領作用,將數據科學體系引入財務領域,將智能組織框架引入管理領域,加強智能財務相關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更新教學內容,實現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的融合。目前,企業界智能財務實踐應用勝過高校的理論創新,高校要探索培養智能財務的復合型人才,為學生創造智能財務的實踐機會,培養科技型和管理型應用類高端人才,賦能智能財務科研與創新。時刻關注智能學科的前沿發展,注重學科交叉,深化產教融合,形成既覆蓋基礎學科又用以智慧管理的新體系和新模式。
(六)堅持生態導向,以價值鏈管理為引領
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推動了“互聯信息”向“價值互聯”轉變。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體系,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此外,還要推動數字化智能財務體系的全面升級,加快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建設,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激活全鏈條的產業改造功能,提高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疊加倍增作用。創新智能財務生態發展模式,促進智能財務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形成智能財務應用主體的內部和外部生態圈。構建以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和政府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的智能管理應用體系,搭建政府主管部門包括財政稅務、審計金融、海關銀監的智能發展產業鏈,圍繞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和商業發展戰略,通過法規標準、信息規范、應用高效來推動企業智能財務的全方位發展。通過業務流程管理的優化與變革,利用資源優勢、信息優勢、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構建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以及全生命周期管控機制,確保智能財務向著企業戰略目標的有利方向發展,聚焦數據價值釋放的智能創新生態應用,專注數據與智能的工具鏈,將產業鏈延展至價值鏈乃至整個生態圈。
(七)堅持文化賦能,以智能財務文化為保障
會計文化建設勢必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特征相結合,與規劃先行同步,挖掘會計精神與文化內涵,開展會計文化與智能財務文化相結合的研究。形成“開放、融合、智慧”的智能財務建設文化,以戰略轉型為統領,以智能財務文化為出發點,提升財務智能化運營水平,大力開展智慧財務建設。樹立價值效益理念“踐行者”的文化定位,以智能信息化為基礎,以價值共創為核心,形成以共享財務為基礎的智能財務新體系。創建數智化財務體系,以精細管理服務為目標,以價值創造為準繩,優化理念創新,從思想上提高企業智能財務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驅動智能變革,賦能文化創新,提高企業領導對智能財務文化的關注程度,促使其為企業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提供有力支撐,為會計文化提供組織保障和輔助支持,從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財務智能化轉型是一個不確定性、動態性和復雜性的認知過程,以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催生和孕育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本文以共享與價值共創為核心,明確了會計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智能財務建設的具體目標,創新性地提出智能財務建設的生態管理圈理念。以企業戰略轉型為依托拓寬管理視野,以價值共創管理為轉變提高雙創實效,推動智能財務新興學科的應用,引領我國智能化轉型實踐路徑,為企業智能財務管理和智能財務創新發展研究提供新方向,引領高質量財務管理賦能企業價值創造目標。
(二)建議
1.加強政府宏觀引導。適時制定我國智能財務的發展規劃和實施綱要,明確智能財務建設的發展目標和階段性工作重點,實現對企業智能財務發展的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智能財務事業的健康發展。2.深化理論體系研究。加大智能財務會計理論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創新研究,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為智能財務模式創新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3.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和文化環境。加大產學研融合程度,促進智能財務會計標準化建設,提升國家智慧管理的輻射力、影響力和輻射引領作用,提高我國會計界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作者:田高良 張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