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14:24:4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穴位按摩對老年高血壓睡眠與頭痛影響,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血壓已成為全球疾病負擔最重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美國成年人中高血壓患病率達46%[2]。我國高血壓患病人口達2.45億,且逐年上升[2]。頭痛、睡眠障礙是高血壓最常見的伴隨癥狀,高血壓性頭痛在高血壓病人群中約占30.5%[3]。高血壓病人更容易發生睡眠障礙[4]。有報道稱52.5%的高血壓病人伴有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會加重頭痛、頭暈等癥狀,嚴重影響預后及生活質量[5]。血壓控制不良進一步導致病人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針對睡眠障礙、頭痛、焦慮抑郁普遍采用藥物治療,存在成癮性、戒斷性、停藥反跳性等缺點[6],尋找有效的非藥物療法成為迫切需求。中醫穴位按摩以中醫經絡腧穴為指導,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特定部位,以調節疏通氣血,達到醒腦開竅、寧心安神、鎮靜止痛的功效[7]。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穴位按摩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睡眠、頭痛、心理的影響,為臨床提供新的干預方案。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秦皇島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老年病科80例高血壓伴睡眠障礙、頭痛及焦慮、抑郁病人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診斷為高血壓的病人;②無明顯意識障礙;③無明顯溝通障礙,能理解調查表內容;④Spiegel睡眠量表評分≥12分、疼痛數字評分≥2分、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50分;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調查。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者;②既往診斷精神類疾病者;③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者;④既往規律服用影響睡眠藥物者;⑤手部受傷、有功能障礙者;⑥中途退出干預研究未完成數據采集者。為了避免沾染,避免將不同分組的研究對象放在同一病房。研究對象不知曉自己的分組情況。由課題組以外的人員負責資料的收集與信息的錄入。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0F018。研究結束后觀察組脫落1例,對照組脫落2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老年病科常規治療和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出院后每周利用電話、微信等方式對病人進行隨訪指導。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中醫穴位按摩療法。具體內容如下。1.2.1成立科研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名具有副主任護師資格護士長(組長)、1名中醫科具有主任醫師資格醫生(技術指導)、3名具有主管護師資格的護士、1名在讀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護士長負責此次科研工作分工、協調及質量把控,中醫科醫生負責干預實施過程中問題指導,護士負責干預方案的實施。干預實施前,由中醫科醫生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穴位相關知識培訓,主要內容包括穴位按摩操作要點、如何取穴及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培訓完成后由中醫科醫生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考試合格后方可參與干預實施。1.2.2中醫穴位按摩療法干預內容設計在查閱文獻與書籍的基礎上由中醫科專家及在讀碩士研究生共同商討制定。1.2.2.1穴位選擇睡眠障礙多為虛證,多由陰血不足引起[8]。總的治療原則以健脾養心安神為主,輔以滋陰養血。取穴位:百會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內關穴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神門穴在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太沖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針對頭痛選取穴位:頭維穴在額角發際直上0.5寸;神庭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印堂穴在頭部兩眉毛內側端中間的凹陷中;率谷穴在頭部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風池穴在頸后區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頸夾脊在頸部正中線兩側、第1頸椎~第7頸椎棘突下緣旁開0.5寸處;四神聰穴在頭部百會前后左右各旁開1寸;阿是穴,頭痛部位即為按摩點。1.2.2.2穴位按摩先用一指禪推法或揉法,從印堂開始向上至神庭,往返5次或6次;再從神庭沿發際向兩側頭維往返5次或6次;然后一指禪推法沿眼眶周圍治療,往返3次或4次;再從印堂沿眉弓向兩側率谷往返5次或6次;再從率谷穴順勢按壓百會穴;再旁開1寸按摩四神聰穴;順勢向下按摩風池穴;阿是穴;推法按摩頸夾脊穴。運用補法自上而下按摩百會穴→內關穴→神門穴→三陰交穴→太沖穴。確定穴位位置采用同身寸法,按摩手法為點按法、揉、壓法為主,以緩摩為補,運用拇指(中指)指腹垂直作用于穴位,每個穴位按摩60次,每天2次,每穴按摩2~3min,時間選擇午睡前、晚睡前半小時進行。以皮膚發紅、感覺酸、麻、脹為準。1.2.2.3注意事項操作前護士洗手,修剪指甲,讓病人排空大小便,取舒適臥位或坐位。護士操作時向病人及家屬講解取穴方法及按壓等注意事項,按壓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反應。向病人及家屬發放穴位圖譜。出院前對病人及家屬再次進行取穴及按壓手法的考核,了解其是否掌握穴位按摩相關注意事項,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出院后由病人家屬或病人本人操作相應穴位按摩。病人出院后研究人員每周進行微信與電話隨訪指導。1.2.3評價指標干預前、干預2周后、干預8周后評測病人的睡眠、頭痛、心理情況。①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對病人睡眠情況進行評價[9],內容包括每晚入睡時間、夜總睡眠時間、夜醒次數、睡眠深度、做夢情況、醒后感覺6個維度,每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②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10]評估病人疼痛強度,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劇痛。讓病人選擇過去24h內所經歷的最嚴重的疼痛強度,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③采用SAS、SDS量表[11]評估病人的焦慮、抑郁情況,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注差(x±s)表示,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Kruskal-Wallis以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1中醫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睡眠質量
我國傳統醫學中高血壓多歸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總因腎陰不足,瘀血痰濁,導致經脈不通,氣血失調,進而思慮勞倦,內傷心脾,肝陽擾動等,影響心神導致不寐[12]。《景岳全書?不寐》記載:“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老年高血壓病人又由于疾病本身的不適、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醫療費用負擔過重等原因加重其睡眠障礙,長期睡眠障礙進一步導致血壓控制不良,形成惡性循環。腧穴是臟腑經絡功能狀態的反應點,是機體氣血輸注出入的部位[13]。《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有:“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穴位按摩通過對腧穴的刺激,達到疏經通絡,活絡臟腑,流暢經脈氣血,使陰陽平衡,心神得安[14]。本研究選取神門穴有調節陰陽,暢通氣血之功效;三陰交乃三條陰經的交會穴,可治陰虛不能收斂陽氣,或陰虛不能克制陽氣,使陽氣亢奮的諸癥,達到調節陰陽,安神助眠之效[15]。百會穴別名三陽五會,位于頭頂正中心,按摩此穴位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內關穴是幫助入眠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緩解緊張疲勞。太沖穴歸屬肝經,可疏肝理氣,疏通經絡,醒神開竅,鎮靜安神,解痙鎮痛。已有研究證實按摩百會穴、神門穴、三陰交等穴位對改善睡眠均取得很好療效,與本研究結果一致[8]。
2.2中醫穴位按摩可以緩解老年高血壓病人的頭痛癥狀
中醫上頭痛病因復雜,主因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皆致頭痛[16]。《普濟方?頭痛附論》中提到:“若人氣血俱虛,風邪傷于陽經,入于腦中,則令人頭痛也。又有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頭痛。”本研究多選取頭部穴位,通過按摩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達到鎮靜止痛之功效[17]。四神聰穴、頸夾脊穴均為經外奇穴,有安神醒腦、熄風止痛之功效;百會穴、神庭穴、印堂穴均屬督脈,可通經活絡,補腦安神;頭維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按摩此穴可達到清頭明目,安神利竅,止痛鎮痙的作用;率谷穴、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穴,可達到鎮肝息風,活血通絡之功效。阿是穴在《漢書?東方朔傳》注解阿字為痛的意思。阿是穴最早見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掐其上,若果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或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也。”“以痛為腧”的方法早在《靈樞?經筋》篇已有詳細記載,它適用于一切痛癥。本研究選擇阿是穴聯合頭部其他部位的穴位進行刺激,可疏通頭部脈絡,有助于氣血津液暢通,達到通絡止痛,最終達到緩解頭痛的目的。
2.3中醫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焦慮
抑郁情緒焦慮抑郁在中醫學中均屬于郁證,由于情緒不穩,氣機郁滯所引起的臟腑陰陽氣血失衡的一類病證[18]。《醫經溯洄集?五郁論》中提到:“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滯而不通之義。”情志不遂,郁怒不暢,致氣失疏泄,肝氣郁結。《靈樞?口問》中說:“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由此可見,情緒波動,心神失常,氣滯郁結,可引起多種病癥。《證治匯補?郁證》提出:“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所以疏肝理氣是郁證治療原則。本研究選取的百會穴、印堂穴屬督脈,督脈入腦,上行至顛頂,可平肝息風,調理腦神;心藏神,而神門穴屬心之原穴,按摩神門穴可養心安神;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疏理氣機,寬胸解郁;情志所傷與肝關系最為密切[12],故取肝之原穴太沖穴,以疏肝理氣解郁。按摩穴位的過程就是一個使身心放松的過程,適宜的力度對身體的特定部位的刺激,使緊張的心情得到緩解,同時促進血液流動,加速代謝,達到鎮靜作用,進而緩解焦慮抑郁情緒[19]。有研究發現穴位按摩通過機械刺激直接作用體表特定部位,除產生局部效果外,還引起相應大腦功能區的興奮,比如按摩太沖穴可引起額葉興奮,此區域與情緒調節緊密相關[20]。綜上所述,中醫穴位按摩可明顯改善老年高血壓病人的睡眠質量,緩解頭痛癥狀,改善焦慮、抑郁情緒,是非侵入型操作方法,安全、簡單、經濟、無副作用。且以往研究中干預單一癥狀較多,而將高血壓老年病人睡眠、頭痛、焦慮、抑郁的綜合癥狀干預較少,尤其是針對老年病人特點的簡便易行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方案的研究尤為重要。本研究率先采用中醫穴位按摩的干預方法,并將其應用于老年高血壓病人,評測該療法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睡眠、頭痛和焦慮抑郁的干預效果,為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和諧醫患氛圍營造提供了更為精準的切入點。受人力、時間、經費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本課題僅局限于本院收治病人,病例數量有限,且未進行遠期干預效果評估。未來應擴大樣本量,拓寬病例來源,延長干預追蹤時限,探索最佳干預人群及干預周期。
作者:王晶 陳長香 梁曉慧 王齊 谷文婷 邵鑫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