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15:28: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方法淺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中生在說和寫的活動中,不僅要能清楚地描述某事件,還應進行深度思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現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本文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三種做法。
一、視頻輔助教學,觸發學生思維共鳴點
教師要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引發學生的思辨。教師在講授一些在時間和地域上離現實較遠的抽象話題時,可采用視頻教學擴展學生的眼界和思維。“劍橋三史”中有篇關于圖坦卡蒙之墓的小文章。在教學中,教師可這樣處理。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并展示一段對圖坦卡蒙死因推測的視頻。其次,教師就“進入古人墓室,發掘價值連城的寶物,將之向游客開放合乎道德標準嗎”展開討論。最后,學生通過討論、查閱資料,最終將自己的思考進行梳理,形成文章。如有的學生分析說政府進行考古發掘能對文物進行保護,避免其遭受盜墓者破壞,對經濟、文化的發展有益,但發掘毀壞了墓室結構,打擾了墓主人的清凈。小作者最后提出,要謹慎發掘古人墓室,同時注意對墓室的重建和保護。此次話題的討論,引發了學生共鳴,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批判性。
二、精讀、泛讀,“比翼雙飛”連成面
一本優秀的教材可促使學生自我反省并激發創造性思維,也能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無疑,課外泛讀可輔助課內精讀,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閱讀補充。鄭州外國語學校的泛讀書刊《鄭外文摘》已印刷11期,并根據學生反饋進行了3次改版。《鄭外文摘》中的文章選材時,其中一個目標是為課文內容提供足量的外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工具進行課內精讀、課外泛讀,并進行討論。教師可參照一定的框架,讓學生精讀課文的思維導圖框架,泛讀文章思維導圖框架在精讀基礎上延伸,兩者相互補充,猶如雙翼,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詞匯量。
三、巧設問題鏈,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有研究談到,在設置問題鏈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研究。這能夠有效地提升問題的適切性,成功激發學生學科思維,為課堂教學增添動力,促使學生學科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問題鏈教學中不斷摸索,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如《鄭外文摘》第7期有一篇介紹一個面部長斑塊的女孩經過不斷努力成長為知名芭蕾舞者的文章。教師可借助如下問題鏈: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妹妹,你會怎么幫助她?如果你是女孩兒的父母,你會怎么幫助她?這些問題能促使學生從多個維度進行思考和討論,提升學生思辨能力。未來,我們會努力探索出一條培養高中生思辨能力的路徑,以期給大家帶來借鑒。
作者:智敬誼 閆衛娟 單位:鄭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