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15:28:5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培養高中生語文思維能力淺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近幾年,語文高考試題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以不斷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應用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積極改變語文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語文教學的中心,積極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閱讀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以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改變被動接受語文知識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深入閱讀、個性解讀、不斷創新的思維能力。
一、轉變語文教學理念
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需要在教學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作用,需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語文的方法。基于此,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積極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不適應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做法,課堂教學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語文的客觀要求出發,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新的語文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教學中積極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從自我的個體出發,解讀所閱讀的文本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促進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學理念的改變,是教學方式改變的前提,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保障。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對課文進行講解,學生被動地聽老師講授課文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失去聽課的注意力,畢竟這樣題材的文章學生是不太感興趣的。課文的內容是以多行文字的形式進行呈現的,如果教學時讓學生聽著老師復述課文內容,看著一行行的文字,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因此,轉變教學理念后,可給學生讀出一段文字,讓學生聽后,試著用他們的想象去解讀文字所包含的意境,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減少對一行行的文字的枯燥感,而不僅僅是老師講學生聽。因此,轉變教學理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是培養高中生語文思維的有效手段。
二、多研究學生與教材
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就需要多研究學生,研究學生是否喜歡學習語文,是否喜歡語文老師的授課方式,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是否科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是否能夠認真聽講,是否能夠聽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是否能夠應用個性化思維對所學習的課文進行有效解讀,等等。教材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培養與提升語文思維能力的載體,語文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研究每節課的課文內容或語文知識該怎樣進行教學,以使學生能夠高效地接受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相反,如果不研究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所處的狀況,不研究語文教材的內容和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無法真正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時,課文是文言文,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理解難度更大,導致很多學生失去了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前,語文老師應該了解學生對此課的學習意愿,了解清楚存在哪些困難,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針對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的問題,可在教學導入環節給學生介紹荊軻刺秦王的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了解荊軻此人的生平、性格等;針對學生學習本文時存在的困難,可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詳細的解答,并適當采用微課等多媒體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在教學課文內容時,語文老師應該首先把課文內容了解清楚,熟練掌握每個字詞的具體用法,了解課文的背景知識,預設在教學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生成性問題、學生存在的學習困難、教學時會出現的卡殼情形等。真正做到了有效研究學生,有效備課,才能真正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并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有效的個性化解讀,進而促進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適當拓展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學生必須要聽的,為了激發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參與激情,在教學時可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有些是節選自小說,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內容時,會對課文內容產生疑問,不知道發生的前因后果,從而造成學生無法真正深入地掌握課文內容。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習的課文內容的前因后果,就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情況,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例如,在教學《雷雨》時,這篇課文只是曹禺先生寫的話劇《雷雨》中的部分情節。課文《雷雨》中的人物關系復雜,如果學生僅僅誦讀課文內容,很難搞清楚課文中人物之間的關系;這部話劇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情,這個時間段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果學生不能夠搞清楚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就很難理解課文內容。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時就可以適當地拓展教學內容,以使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有效了解。比如,教師可將話劇《雷雨》的故事梗概講給學生聽,可把劇中的人物關系和他們之間發生過的事情制作成思維導圖,學生通過觀看思維導圖就會一目了然。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處于封建與半封建思想的影響下,雖然已經建立了共和國,很多人已經接受了新的思想,學習了新的知識,但是傳統文化和封建思想對人影響仍然是根深蒂固的,這是造成課文內容中的人物之間的矛盾爆發的根本原因。學生只有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從語文思維出發探究課文內容,提高語文思維能力。再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此文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教學時,很多學生對林沖的前后性格的變化原因不了解。林沖的娘子被高俅調戲,他受了高俅手下人陸謙等人的氣,甚至被流放到草料場,林沖都沒有暴力反抗,要知道林沖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而且在江湖上還有很多朋友是綠林好漢,他要是打死高俅和他的手下的人真是易如反掌。但是,林沖竟然沒有這樣做。針對這樣的林沖,學生實在是看不起他,產生了理解困難。林沖被發配到草料場后,高俅仍然不放過他,且派了富安、陸謙等人去追殺他。火燒草料場要置林沖于死地而后快,面對此情此景,林沖不再像以前那樣逆來順受,而是奮起反抗,殺死了陸謙等人,不但一雪前恥,而且上了梁山,從此活成了自己想活成的樣子,敢愛敢恨,成就了自我。此時的林沖,學生又產生了疑問,是什么原因導致林沖有如此的行為?為了使學生清楚了解林沖復仇前后的性格變化,就可以給學生適當拓展教學內容,給學生講講梁山好漢的出身構成,讓學生了解每個人上梁山的原因,特別是講解一下封建官僚制度,封建官本位思想。由此學生就可以明白,林沖在復仇前,無論高俅怎樣陷害他,甚至被發配,他都會忍氣吞聲,究其原因是林沖想著官司結束了,無論是否還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至少還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林沖被追殺,高俅想著就是趕盡殺絕,他沒有了茍活的絲毫希望,只有奮起反抗,殺死仇人,最終逼上了梁山,上了梁山的林沖可以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用再唯唯諾諾地生活,這時的林沖的性格自然就和復仇前的性格完全不一樣了,沒有了牽掛,自然就活成了自我的本色。學生了解了這些,對林沖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再學習其他課文內容時,也會從深處分析,促進了學生語文思維的提升。
四、從思維感知、思維判斷、思維創新著手培養
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應著重培養他們的語文思維的感知能力、語文思維的判斷能力、語文思維的創新能力。這三種能力對于學生學好語文有著積極的作用與意義。語文思維感知能力就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敏感性;語文思維判斷能力就是指學生對美與丑等具有正確的批判能力;語文思維創新能力就是指在閱讀方面、寫作方面能夠打破陳舊思維的影響,從傳統的思維方式中跳出來,對原有的思維和認知進行創新。
(一)語文思維的感知能力
學生的思維感知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多積累基礎的語文文化知識,這包括兩個方面的積累。一是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和閱讀進行積累。這類的積累需要學生發揮積極主動性,每天除了按時完成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要認真地多閱讀課外書籍,既包括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籍,也包括天文地理、寫作等方面的書籍,通過大量閱讀來增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二是通過教學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與敏感性。這類積累不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閱讀與背誦,而是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等設定三維教學目標,然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互動,從更深的層次讓學生接受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掌握特定的語言知識體系,進而讓學生構建起自我的語文認知體系。通過這兩方面的積累,到達一定量的時候,學生就有了一定的語文思維的感知能力。
(二)語文思維的判斷能力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感知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針對文本中出現的各種情形進行自我的判斷。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具有正確的思維判斷或批判能力,就需要強化學生對美與丑、善與惡等道德觀念進行正確的認識,讓學生在內心形成一條正確的自我判斷標準。而不是根據學生自我的內心認識進行判斷與批判,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的判斷標準,他們在個性化解讀的時候,就會出現偏差,從而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德育教育功能。基于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德育觀念,特別是在解讀相關的課文內容時,要強化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認知,能夠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當然,美與丑、善與惡應從狹義和廣義上進行定義,以強化學生認識的深度與廣度。
(三)語文思維的創新能力
思維創新能力是基于思維感知能力與思維批判能力之上的更高層次的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就是對傳統思維與理念的變革與創新。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主要體現在作文的寫作方面,用創新的思維進行寫作,跳出傳統的思維格局,無論是在文章的布局上、用詞上、行文上等都具有新穎性與創新性,才能使寫出的文章脫穎而出。在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反思,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與探究,多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與寫作,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而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總之,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應著重轉變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發揮學生的個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敏感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的創新性。如此,才能有效培養與提升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于曉.如何培養高中生語文思維能力[J].學周刊:上旬,2016(4):114.
[2]周吉娟.淺析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J].求知導刊,2021(16):18-19.
[3]馬孝明.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課外語文,2017(30):10.
作者:高遠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