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15:15: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煤礦工業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摘要:作為比較新穎的旅游方式,工業旅游在國內逐漸獲得了關注。在探究礦井工業旅游開發和應用情況的條件下,針對礦井工業旅游資源開發應用期間發生的問題展開探索,制定處理問題的措施,并對深入挖掘煤礦工業旅游資源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深入挖掘;煤礦工業;旅游資源
0引言
工業旅游是在工業化到逆工業化的進程中,基于對工業考古、工業保護和再利用,在工業遺跡和遺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能夠吸引人們了解工業歷史和文明,同時融合獨特的觀光、休閑和娛樂功能的新的旅游形式。工業旅游作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戰略舉措,在英國、德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取得很大成功,值得借鑒。國家重要的煤炭工業城市和老工業基地,留下了數目可觀、極為有價值的煤礦工業,具有開發工業旅游的良好基礎。加強煤礦工業的保護、管理與利用,開發煤礦工業旅游,不僅能弘揚礦山文化,修復煤礦塌陷區的生態環境,還能促進其向資源型城市轉型。
1工業旅游的源起及國內外的發展狀況
工業旅游的發源地為英國,最初出現在工業考古中。基于工業革命的探究和追求,引起了人們對工業考古和工業的興致。二戰之后,英國工業留存了眾多殘缺的物質被當作研究對象。在二十世紀中期,西歐眾多古老的工業步入了退步階段,紡織、煤礦開采、煉鋼等工作為主要產業的國家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業構造調節問題,德國、英國等眾多國家古老的工業區域在促使工業旅游的形成與進步。此種新穎的旅游方式被當作區域產業結構調節的有效方式。到二十世紀末期,工業旅游的潛力受到了較高的重視,歐盟區域逐漸的向工業旅游發展,同時把工業旅游當作產業構造調節的附加方式[1]。如今,歐洲與美國既在工業旅游探究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也通過時間取得了較好的經驗與成績。譬如,英國與德國對于旅游區域的保護、開發、運營以及管控方面取得了較多的經驗;德國的三個古老的工業區被納入到世界文化名錄中。直至本世紀初期,工業旅游的含義流入我國,特別是最近幾年,社會各個階層在工業價值方面的認知逐步加強,工業保護和開發應用在我國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到2006年,我國文物局聲明需要強化工業保護。在2009年,中國首個工業旅游示范區域“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開始對外開放。我國工業保護工作經過了10年,收獲各種經驗的同時也包含了眾多教訓。以如今的情況來說,問題重點展現在已經破壞的工業區數量高于被保護的工業區,且工業二次應用的方式相對單一,導致眾多具有較多價值的工業區處于被破壞或者拆除的邊緣。
2.1缺乏總體規劃
我國許多主要的煤礦工業城市,歷經長時間的運營,出現了眾多具備較多意義的工業。身為歷史文化的關鍵構成,礦井工業旅游資源的保護與應用逐步的被國家有關單位與旅游局所關注。但是,對于礦井工業旅游資源的情況還不明確,對于礦井工業旅游資源的數目、布局和保護情況眾多方面的調研與數據掌握存在缺失,未針對礦井工業旅游的保護與應用展開系統設計,現有的城市旅游發展設計中歸于工業旅游方面的規劃較少。若是想要有效的規避工業受到人為條件的損壞,相關單位需要承擔保護工業區域的職責,盡可能的將礦井工業旅游發展進行專業設計[2]。
2.2游客體驗互動項目開發不足
經濟環境背景下,人們開始主動的選取旅游景點,希望取得較好的感觸與收獲。如今開放的礦井工業旅游景點的形式千篇一律從,大多停留在單純的游覽與觀賞環節,缺少人們能夠實際感受的活動,人們的實操欲望無法實現,未體會到游玩的樂趣,不能良好的吸引游客。譬如大通國家礦山公園,其經過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如今自然景色優美,是人們日常休息與攝影的好去處,且公園中設有眾多不同景觀的礦井遺址以供游客觀賞。如果人們只是單純的在公園中賞析各種美景,無法進行娛樂,大多數人在觀賞完美景之后就會離開。但是工業旅游的方式,主要是受到青年人、公司職員等的喜愛,在旅游過程中主要看重實踐與娛樂。所以,后期在進行礦井工業旅游開發期間,需要改變以往的開發形式,盡可能的融入娛樂項目,創建新穎的場景體驗。
2.3配套服務設施缺乏
如今開發的礦井工業景區相應的配套設施較少,主要展現在下列幾點:第一,景區內餐飲設施較少,沒有能夠休息的區域。景點中未設立足夠的餐飲設備,造成人們不能在景區內停留過多的時間。景區中能夠為用來休息或者遮擋風雨的位置較少甚至沒有,造成人們在疲憊或者異常天氣時無法休息。第二,景區內公廁較少,導致人們上廁所不方便。第三,沒有充足的專業解讀。礦井工業旅游具備較高的知識型,機械設備的專業性較高,施工過程比較繁瑣,因此人們無法自行領會到工業生產的深層含義,在游覽過程中必須借助專業的人員進行講解方能夠領會。但是在大通國家礦山公園中,由于沒有專業人士的解讀,人們完全是自行觀看景區內的經典,針對個別機械或者物品的功能、來源并不了解,所有無法良好的領會到礦山旅游的內涵[3]。
3煤礦工業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對策
3.1立足現有基礎,適時適度有序的開發
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針對礦井工業的數目、布局與留存情況展開調研,招聘有關的專業的人員展開價值測評,創建礦井資源財產報表,簡單的判定礦井工業資源的布設與保護范疇。需要針對礦井工業開展專業設計與專題項目設計,同時將其囊括到城市整體設計中。需要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借助自己具備的礦井工業實際情況進行旅游項目的創新、規劃,展現自身特點。保護與存儲礦井內部的物品,規劃可以引起人們關注的項目,依據區域內游客的文化背景和投入預算等,科學的選取開發方式,創建具有特點的礦井工業旅游文化。針對如今已經完成或者正在開發的礦井工業旅游項目,相關部門及旅游管理單位需要加大支援力度,把此類工程納入到相關城市旅游設計和市政府有關規劃中,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科學的設計開發順序,可以逐步加深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的開展工作[4]。
3.2爭取政府資金和政策的扶持
全力發展工業旅游能夠滿足我國推動新資源型城鎮轉變的觀念與需要。所以,需要以推動資源型城鎮轉變的層面切實的開發工業旅游,主動進行國家單位營銷,獲得國家單位與當地政府的各項支持。譬如,某省首先闡述了工業旅游推動城鎮轉型,同時展開細致的設計,獲得了國家眾多方面的扶持。據悉,該省已經獲得國家單位與當地政府的扶持資金供給,并且全部投入到工業旅游的發展中。此區域也已經成為了當地的示范點,獲得了國家單位和省政府的扶持,把轉型發展和采煤沉陷區域管理的成本投放到礦井工業旅游開發中,全力發展礦井工業旅游,保證旅游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在社會經濟轉變的重要過程中,展現了較為關鍵的效用。在爭取國家單位與省政府扶持的同時,還需要主動的進行招商與引資,并且制定各種措施獲得社會與當地企業的資助,確保礦井工業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
3.3設計體驗旅游項目,深度挖掘煤文化價值
礦井工業旅游商品開發規劃期間,需要關注體驗的創辦形式與體驗過程中的感觸,規劃的體驗活動需要能夠拓寬游客的視野,使其了解傳統勞動方式并且受到傳統文化的渲染。例如,在國家礦山公園項目中規劃礦井探險活動,游客們能夠穿著工人的服裝,借助輸送機進入到礦井內部,直觀的觀看礦井內部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能夠應用傳統的開礦工具體驗開礦的過程;公園能夠建設小火車,讓人們能夠通過專業人員的指引,獨自駕駛小火車在礦山公園內部展開參觀;還能夠建設模擬蒸汽機車以及車廂,使得人們能夠圍繞蒸汽機車進行拍照;礦山公園中能夠依據體驗項目或者自身景點的特點,設計眾多的紀念物質,加強人們游覽的感觸[5]。
3.4完善配套設施
在景區內規劃休息區,并且在內部設立餐飲與商店。譬如,增加公共休息點以及休息區內桌椅的數量,并且在休息區周邊設立商量或者簡易參觀,使得人們在饑渴的情況下能夠購買食物與水;提供觀光車等設施,使得人們在游覽尤其是占地面積較大的景區時能夠更為便捷;在公園內部加設公廁,解決游客生理及衛生的需要;此外,需要聘請專業的向導,并且進行相關的學習,全力培育專業的講解員,確保能夠為各個國家的游客進行專業的講解,從而促進礦井工業旅游項目的進步;為了保證講解工作更加的真實,還應邀請有礦井工作經驗的人員開展講解工作[6]。
3.5開辟旅游資源的新視野
想要使旅游業的發展更具特色,不妨將目光轉向煤礦的轉型再利用。以傳統眼光看待旅游行業,依靠煤礦資源短缺城市發展旅游業并不理想。在過去旅游業發展模式的禁錮下,煤礦資源短缺城市的旅游價值并不高。所以,依靠煤炭資源發展的城市,在煤炭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應該重新定義自身發展觀,不應該把精力都集中在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上,必須用發散性思維看待發展問題。第一,靠煤礦發展起來的城市,在煤炭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其旅游價值尚存,主要是因為在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旅游價值的開發沒有被發掘出來,致使在旅游上的建設比較欠缺,當下應該從傳統思想中掙脫出來,關注礦區旅游價值與金屬文化。第二,依照過去的美學觀念,對礦區進行旅游方面的轉型時,依靠礦區的工業發展并不是好的選擇,這與過去旅游行業的發展觀念也不相符。但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人民在旅游方面的觀念逐漸變得多樣化,人民大眾對于旅游的需求不單純停留在自然景觀的與文化景觀的欣賞上。礦區陳舊廢棄的機械設施、礦山結構、煤礦開采流程、獨特的煤礦開采文化與曾經興旺如今破敗的煤礦生產系統無一不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沖擊,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和體驗[7]。
3.6整理旅游資源內容是激活工業不可再生能源景觀的基礎
目前煤炭資源匱乏的城市,在過去經濟的發展中始終依賴的都是煤炭資源,并未在旅游業的轉型上給到足夠關注,也就不會對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開展研究。因此,這些地區在旅游業的發展上還存在體統不完善的情況,也就嚴重阻礙了當地在旅游方面的發展。所以,這些地區的主要任務是調研當地的旅游資源,并構建重組方案,為這些地區的旅游發展提供助力[8]。
4結語
面對能源可持續發展、資源安全供給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需要以“安全化、資源化、多樣化”為原則,針對煤礦工業資源開發利用開展研究,設立國家重點專項,研究適應我國煤礦的資源開發利用和潛在災害協同控制理論體系,形成煤礦資源開發利用系統性綜合解決方案和推廣模式,建立系列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面提升我國煤礦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水平,為大幅度提高我國資源利用效率、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作者:劉偉 單位: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