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和啟示

時間:2022-10-09 17:43:2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和啟示,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和啟示

摘要:網絡環境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規律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核心點,同時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理論化、學科化的重要理論基礎。本文深入研究學習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構成要素、形成過程、基本規律以及對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對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規律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網絡基礎之上,把握虛擬網絡社會現實特點和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規律,在網絡環境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現實與網絡同步推進已是勢在必行,但網絡環境之下思維方式、處事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需要探索網絡環境之下的思想品德發展特點以適應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從理論意義來講,研究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發展規律能夠推動學界更明確把握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內在結構、運行機理以及背后的矛盾和規律等深層問題,從而推動相關理論的發展;從實踐意義來講,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新的教學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審視網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與網民建立起平等的互動關系,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構成要素和形成過程

(一)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構成要素

國內學者一般認為思想品德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認知、情感、意志、信念、行為。其中,品德認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只有構建好個體的底層認知,思想品德才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品德情感受品德認知的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品德意志和品德意念的形成;品德意志是思想品德過程中的助推器,促進品德行為的轉化;品德信念是品德認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相互作用形成的品德要素,居于上層地位;品德行為決定了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效果。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各個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協作的過程。

1.品德認知

人的認知是在主客觀條件相互作用下所共同形成的,由此在客觀層面上人的思想認知是在實踐當中獲得的。在網絡環境中,教育者借助網絡途徑對受教育者進行特定內容的教育,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獲得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價值規范等方面的認知。受教育者在參與網絡社會政治、經濟的活動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認知,例:在瀏覽網絡議題,發表網絡言論,討論網絡事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形成自己的認知。

2.品德情感

是指個體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體系對網絡某一事件的愛憎、好惡的情感體驗。情感是個人對社會有選擇性的情感輸出與表達,建構起符合自己的情感體驗的生活圈,是個人與社會的連接??梢?,認知是影響著情感發展的方向,同時情感的強弱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意志、信念、行為的發展。

3.品德意志

意志是情感向行為轉化的力量助推器,意志的努力使得情感得以成功向行為轉化。黑格爾曾說:“理智的工作僅在于認識這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力即在于使得這世界成為應如此?!盵1]在思想品德之中的構成要素之中,品德意志的參與使得品德認知成功的向品德行為轉化,最終使得品德過程得以順利完成。如果沒有堅定的品德意志,品德認知就會停滯于認知階段,品德認知就無法向品德行為轉化。

4.品德信念

品德信念是“人們對某種理想狀態、品德原則和社會規范的篤信,以及由此產生的履行相應的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2]。網絡環境下人的品德信念是指在網絡環境之下形成的思想觀念等的認知由淺層的感性認識轉化為深層次的理性認識,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自己穩定的價值觀念。它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在思想品德的形成中處于較高層次的地位。

5.品德行為

品德行為是個體將已經在頭腦中形成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參與網絡社會實際生活的過程中,自覺地、主動地按照其要求做出的行為反映。也就是個體用自己頭腦中的思想品德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網絡社會實踐生活。行為是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中的最后環節,也是最具決定意義的,思想品德沒有付諸行動前,僅存在于頭腦之中,并不能稱是完整的思想品德,只有思想品德付諸實踐,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的時候,才能稱得上是完整意義的思想品德。所以行為決定了思想品德的最后呈現效果。當品德行為實施以后,所獲得的心理體驗及外界反饋會對個體的認知產生新的影響,從而循環往復地螺旋式前進,波浪式上升。

(二)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形成過程

個體的思想品德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網絡社會對個體的思想品德要求需要經過思想品德規范內容的內化、個體內部思想品德的矛盾斗爭、個體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養成三個階段。

1.思想品德內化階段

人創造了環境,環境也創造了人。個體在網絡社會當中,將從外界教育和自我學習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其進行接收、消化,將外部的知識體系內化到原有自我認知的知識體系之中。就思想品德的內化階段來說,個體對價值觀念的接受程度和心理認同程度會影響個體的思想品德的內化程度,品德的內化主要依賴于個體的主動自覺性。首先,個體對接收到的思想觀念的需要程度是品德內化的前提。其次,個體對思想品德的接受能力是品德內化的基礎。

2.思想品德矛盾斗爭階段

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矛盾斗爭是指網絡環境下的個體在面對網絡當中不同于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時,內心所產生的矛盾沖突?!懊芏窢幨莻€體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變動最大,差異性最強的階段,也是個體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最難以把握的階段?!盵3]但正是這種矛盾沖突推動著事物繼續向前發展。

3.思想品德行為養成階段

網絡環境下的思想品德行為養成是指在網絡社會當中,個體能夠自覺參與網絡社會活動,并且這種行為具有延續性。行為養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最后階段,它對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效果有直接檢驗和體現。但思想品德行為的養成不是一次或幾次就能判定出來的,它需要用實踐去長期的檢驗,只有個體持之以恒的堅持品德行為,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才算是最終養成。

二、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規律

列寧指出:“規律就是關系。本質的關系或本質之間的關系?!盵4]關于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規律,宋元林學者從知和行的角度說明,行是知的前提;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從行到知、情、信、意的。但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的規律性,針對不同的網民可以有不同的開端。唐亞陽學者提出了網絡人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軛律,認為環境與人都是息息相關聯系在一起的。但關于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具體具有什么樣的規律性,探討不夠深入。筆者是從思想品德的構成要素來展開,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表現出來什么樣的規律性。“思想品德形成發展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產物,是主體內在思想矛盾運動轉化的結果。主體內在的思想矛盾運動是主體內在的知、情、意、信、行諸要素由不一致到一致、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運動的結果,是主體對一定社會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狀態之間的矛盾運動。”[5]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規律具有新特點,本篇論文是從思想品德形成發展過程的知、情、意、信、行來探討,在網絡環境之下思想品德表現出來的規律性。

(一)品德認知的擴張規律

互聯網是一個自由開放平等的信息交流平臺,具有豐富、多元的信息資源。個體可以在互聯網上傳播自己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同時在互聯網上人們接受信息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時間、地點,能夠快速接收多樣信息內容。這種雙向互動傳播,使得人們的認知內容大大擴展,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難題。一方面,網絡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傳輸,為個體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認知內容,個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幫助個體認知到多元化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個體的認知交往都獲得了更大的豐富性和自由度。另一方面,網絡由于其虛擬、開放、交互的特點,使得網絡也成為了傳播錯誤觀點、言論的介質,人們的認知也會受到帶有某種傾向性思想的影響。在信息化時代里,人們接收信息更加地方便快捷,人們的認知也就更容易受到各種事件、思潮的影響。人們的認知表現出交互、多維、難控的特點。

(二)品德情感的趨同規律

在互聯網環境之下,人人都有麥克風,每個人都可以針對網絡事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個體擺脫了實體身份的限制,以對事件的一知半解和個人的好惡來評判的時候,人們的情感表現更加直接、更加猛烈。在網絡社會之中,個體傳達出來的情感力量能夠得到快速的傳播,由于情感的感染作用,人們的思想情感很容易受到群體性情感態度的影響,個體能夠直接而快速做出對該事件的情感反應,尋找自我的情感歸屬。但是在網絡環境之下群體尋找情感歸屬,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單個體情感聚集起來所迸發出來的群體性情感具有極強的能量,可以引起該事件迅速發酵。烏合之眾對群體性的心理曾這樣描述,“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于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盵6]“數字化的虛擬空間弱化了網絡主體的情感體驗,通過盲目跟隨、模擬復制他人的規范和行為而出現思想和行為的離異,從根本上降低了道德的成本,從而導致了網絡主體的情感認識偏差,也鈍化了網絡主體的思想情感?!盵7]在網絡環境之下個體情感很容易被群體性情感影響,而群體性的智力總是低于孤立的個人,群體性的行為使個體的情感體驗弱化,使個體所承受的道德成本也大為降低,而群體性行為后果的好壞,就在于環境如何了。所以在網絡環境之下,人們的情感表現為趨同性、非理性。

(三)品德意志的多變規律

在現實社會之中,人們的思想更具有理性色彩,對問題的觀點和看法具有長期性,意志力是人們通過把控自己的思想并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來使自己的行為來實現一定的目標。在網絡環境之下,品德意志則是人們的思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轉化的催化劑。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之中,個體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現,造成群體之間相互傳染的結果。在網絡社會之中個體在圍觀網絡事件的時候,很容易受到群體的宣傳鼓動而盲目地隨從參與進來,這種無意識的人格支配著個體,并不是個體有意識的人格意志,道德意志的從眾并不會使個體產生堅持下去不變的意志品質,當事件冷卻,個體也就隨之遺忘,當又會有新的網絡事件激起個體參與圍觀并盲目跟從。個體的品德意志受到網絡輿情多變化走向的影響,表現出多變性、盲從性的特點。

(四)品德信念的突變規律品德信念受多元、多樣、多變的網絡環境的影響,個體的信念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突變,個體信念感在堅定和游移之間來回的擺動?!霸谌魏紊鐣煌娜藗儯ㄔ敢饨邮苷摺⒅辛⒄摺岩芍髁x者)接受謠言都有不同的‘門檻’……在這些不同的‘門檻’中,總能找到最終讓大多數人接受謠言的臨界點?!盵8]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之中,個體可以自發借助互聯網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為了把控網絡信念發展的導向,多會夸大渲染個人的故事,來加強其他個體的信念感,引導個體信念朝著規定的方向發展,一旦有人戳破這個編織的幻影,人們的信念感就轟然坍塌。在網絡環境之下,個體的信念表現為突變性、盲從性、短暫性。

(五)品德行為的隱蔽規律

現實社會的道德行為,是人們相互之間都能夠互相感知到的道德行為,彼此面對面交流的行為方式,使得個體的行為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在網絡社會之中,網絡主體的身份具有隱匿性的特點,傳統道德對個體的約束規范功能被大大弱化了,這就需要個體自身具有較高的道德行為自律,而在網絡空間當中的個體道德行為自律意識尚且薄弱,這也就使得主體的道德行為在網絡空間里表現得更加開放、自由。網絡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群體性社會,個體行為具有開放性,個體的行為可能會引起群體的效仿與追捧,從而形成網絡集體行動,而群體性的道德行為它所帶來的行為后果是立竿見影的,群體行為的反應極為快捷。在網絡環境之下,個體的品德行為表現為隱蔽性、群體性、快捷性的特點。

三、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嵌入互聯網開發與應用系統

互聯網極大地延伸了個體的認知視野,但多元價值的擾亂與主導價值的消解,使得個體產生認知迷茫。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我們要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利用互聯網的精準算法為個體供給豐富且健康的高質量文化產品,將社會對個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互聯網的研發進程,重構互聯網的價值旨歸,精準地從源頭上解決個體認知問題。一方面,要了解個體在互聯網當中的喜好,根據個體對互聯網中某種文化元素的喜愛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結合,生產出符合個體心理趣味的文化產品。“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之中自然而然吸收?!盵9]迎合個體心理,才能有助于個體主動自覺接受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嵌入到整個互聯網的生產領域之中,利用互聯網的精準算法,幫助個體主動摘除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引導互聯網的開發者致力于健康向上的價值型技術開發”[10],明確互聯網的育人價值。

(二)促進個體的自我意識覺醒,塑造網絡個體的道德自律

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下,個體的情感、意志、信念表現出盲從性、非理性、群體性的特點,要調節這些網絡環境之下思想品德,就需要自我意識的覺醒和道德自律。一方面,要喚起網民個體的道德覺醒,培養個體的網絡公民意識。這就要提高網絡群體的文化素養,引導網民在面對網絡事件時要保持清晰頭腦,用理性思維對待網絡輿情。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網上與網下教育相結合,在學校開設網絡道德規范課程,教育引導學生在網絡上遵守網民行為規則,保持道德感。針對社會群體,要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的優勢,在網絡空間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網絡氛圍。另一方面,要培養個體網絡公民意識。讓個體意識到網絡也是現實社會延伸,網絡也在法律的管控范圍之內,個體要遵守網絡空間的行為準則。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知行統一

知與行,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培養個體形成思想品德兩個關鍵性因素。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個體的認知基礎、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理論教育。教育者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重選擇符合個體認知特點和需要的理論內容,要兼顧傳播的理論教育能夠提高個體的品德修養、道德素質、思想覺悟。其次,教育者也要注重個體的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個體傳播思想理論知識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行動。主動引導個體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實際生活當中要運用所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生活,把理論知識變成實踐行為,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作為個體,也要在學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將學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這樣才有助于個體將學到的知識實現外在的轉化,從而提高自身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

總書記強調要旗幟鮮明的講思想政治教育。所以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也要旗幟鮮明地講思想政治教育。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是開展更有實效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握的方法和教育規律。一方面,在網絡社會當中,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專業雜志、政府網站、新媒體資訊平臺等,打造特色鮮明、網絡個體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平臺,通過平臺講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隱性的教育方式使得個體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感染和熏陶,這種較為溫和的方式,使得個體能夠積極主動地、愉悅地接受信息,更加符合網絡社會當中個體自由選擇地需求。教育者在網絡社會當中要將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內化到大眾化、平民化的網絡視頻、網絡語言等網絡文化當中去。通過對個體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作者:李煥喜 單位: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性色福利小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一级大片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