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15:00:3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專利分析的剃須刀技術發展趨勢思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摘要:剃須刀作為家電領域常用到的電器,其專利申請量逐年增加,各大企業對企業產品知識產權的維護越來越重視。該文通過專利分析的角度,檢索統計電動剃須刀的全球專利情況,從技術發展趨勢、區域布局和創新主體幾個方面對剃須刀的發展進行整體分析,還進一步對手動、電動剃須刀技術進行發展路線分析,從而展現剃須刀領域專利的整體發展狀況和技術發展趨勢,為該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技術現狀、檢索相關技術文獻提供參考。
關鍵詞:剃須刀;專利分析;技術路線;發展;研發方向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產權變得尤其重要,國家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護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自主創新的基礎和衡量指標,也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是關系國家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關鍵[1]。近年來,大部分企業對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對塑造自己的品牌,技術提升企業的隱形資產越來越關注。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企業產品進行維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更好地保護企業的利益,促進經濟發展。為了預防專利侵權、無效糾紛,促進國內剃須刀行業的發展,需要對剃須刀行業的專利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進而制定發展策略,這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1剃須刀專利發展過程及現狀
1.1全球剃須刀專利地域分布趨勢
本文通過對CNTXT中文檢索數據庫、VEN外文檢索數據庫和incopat數據庫進行檢索,通過對檢索獲得的剃須刀領域的專利申請進行統計和分析,確定了主要的分類號B26B,使用上述分類號及該領域關鍵詞進行檢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剃須刀領域的全球專利申請總量達25688項,中國專利申請總量達3553項(統計結果中同族專利計為1項)。圖1為全球剃須刀專利地域分布,從國別分布來看,剃須刀的專利申請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申請量次之的還有德國、英國和法國,其中美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共5467件,占全球總申請量的28.73%,中國和日本分別申請專利3553件、5368件,分別占全球總申請量的18.67%、28.21%。從國別分布來看,專利申請數量與剃須刀技術研發、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及市場情況相關,美國、日本的幾家巨頭公司在剃須刀產品方面的研發能力較強且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較早,因而專利申請數量處于領先地位。
1.2全球剃須刀專利申請的發展趨勢
圖2為根據每年全球剃須刀專利的申請數量,繪制出剃須刀在全球各年度專利申請的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剃須刀的全球專利申請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2.1初始起步發展階段(1920年之前)
剃須刀又稱刮胡刀,最早在1800年出現,但是由于使用上容易傷人,需要抹上剃須泡沫軟化胡渣以便刮除。1880年,Kampfe兄弟將世界首款安全剃刀注冊了專利并推向市場,1902年吉列為自己發明的安全剃須刀申請了專利,此后直至1920年,這期間有關剃須刀的專利申請量較少,這是由于剃須刀在發展初期,還是手動式的剃須刀,都是對安全剃刀機械結構的改進,并沒有改變驅動方式,對其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的萌芽階段。
1.2.2快速發展階段I(1920—1970年)
隨著科學技術及人們需求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剃須刀的便捷性等功能要求更高,剃須刀出現了電動驅動方式,1928出現了第一款電動剃須刀。1940年前由于驅動方式變為電動,剃須刀的專利申請量呈現出快速增加的趨勢,隨后隨著技術上還沒有太多更新及全球遭遇經濟危機,剃須刀專利申請量有所下降,但也是持續平穩發展,這個階段整體與初期相比還是增加了很多。
1.2.3快速發展階段II(1970—2021年)
在第二快速發展階段,全球專利申請量每年呈百倍的增加,剃須刀呈現多功能化的發展,比如多頭、無線充電、內置電池和舒適性等,這說明市場對于多功能化剃須刀的需求持續增加。電動剃須刀發展的頭30年都是連線的,到了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無線電動剃須刀,內置可充電電池,這項創新讓電動剃須刀成為了便攜工具。不過電池續航很短,用一會兒就沒電了。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制造商開始使用鋰離子電池,極大提高了電動剃須刀電池續航。如今,幾乎所有電動剃須刀都采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充滿電能用1h之久。
1.3中國剃須刀專利的申請發展趨勢
根據上述研究與分析可知,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屬于剃須刀領域的主要專利申請人,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掌握剃須刀領域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情況,接下來對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中國專利申請共計3553件,從申請人排名、申請人地域分布等方面進行如下分析。
1.3.1主要申請人排名分析
圖3展示的是按照專利申請量統計的剃須刀領域主要申請人的申請情況,對于任何一項新的技術,其產生的起源在于創新主體。通過對創新主體的信息進行統計,能夠獲得該領域中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或研發機構,并可據此進一步分析其專利競爭力。從圖3可以看出,在剃須刀領域排名前15位的專利申請人中,雖然有7家中國企業,但是申請數量較多的只有超人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奔騰電工有限公司,分別處于第7、9位,浙江海順電工有限公司、浙江美森電器有限公司較前2位數量稍少一些。處于第一位的吉萊特公司(又稱吉利公司)在中國保持絕對的領先地位,專利申請量獨樹一幟,申請量達到706件。日本的株式會社泉精器制作所、松下電工株式會社、比克-維爾萊克及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也位于前列,說明這些公司的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較強。在上述申請人排名中,外國企業占了一半多,且申請總量是中國申請總量的4倍,可見,在該領域的中國專利較大程度被國外公司壟斷,但是中國企業超人集團有限公司發明的“超人”剃須刀也很注重創新研發,連續12年被國家統計局認定為國內剃須刀銷量第一品牌,超人集團被授予“中國剃須刀中心”稱號,超人集團主要生產剃須刀、毛球修剪器、女用剃毛器和剃鼻毛器等多個品種的小家電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集團已成為國內小家電行業的知名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上海奔騰電工有限公司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10年的創新研發,奔騰現在也已經成為了中國知名的小品牌生產商。
1.3.2申請人地域分布
圖4展示的是各省市專利申請量的發展趨勢,通過對其分析可以掌握各省市的專利技術儲備的數量及技術創新活躍程度的趨勢。圖4展示的是剃須刀領域專利申請在中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分布情況,通過該分析可以了解在中國申請專利保護較多的省份,以及各省市的創新活躍程度。觀察圖4可知,剃須刀領域專利申請的活躍區域集中在我國東南部沿海省份,例如廣東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蘇省,也是目前國內剃須刀產業最活躍的4個省市,其中專利申請最活躍的省份是浙江省,超人集團有限公司就位于浙江省,這也是由于中國家電生產地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及浙江等省份。
1.4技術路線分析
剃須刀從結構、驅動上來看,分為手動剃須刀、電動剃須刀等。隨著剃須刀的出現及技術創新提升,人們已不滿足于使用僅具有簡單剃刮功能的剃須刀,對具有便攜性、剃刮舒適性和刀頭多功能性的剃須刀需求在日益增長。圖5是基于對剃須刀領域專利申請量發展趨勢所劃分的3個階段:初始起步發展階段(1920年之前)、快速發展階段I(1920—1970年)、快速發展階段II(1970—2021年),對實現不同功能的剃須刀的技術發展路線作出如下分析。在初始起步發展階段,主要以手動剃須刀為主介紹,出現了以下的代表專利,1880年,Kampfe兄弟將世界首款安全剃須刀注冊了專利并推向市場,公開號:US344115A,在刀片的邊緣處增加了護網及可刮掉泡沫的刀頭,使在家剃須成了可能;1902年,吉列為自己發明的安全剃須刀申請了專利,公告號:US775134A,同時開了世界上第一家經營這種剃須刀的公司。隨著技術的成熟,吉列剃須刀不斷改進,刀片也越變越薄、越來越鋒利,不會再生銹,刀片數目也增加到多片,刀頭相對于手柄可以轉動,如1940年申請的一種可容納多個刀片的可拆卸刀架(US2352813A)。種種創新使手動剃須刀的剃須潔凈度、舒適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吉列也成為了手動剃須刀領域的商業巨頭。如今吉列發明的手動剃須刀刀頭、手柄的多功能性專利申請也占據了中國手動剃須刀申請的主要位置,以給使用者帶來舒適性為主要目的,如公開號:CN105916640A,加熱元件被安裝到外殼用于在剃刮行程期間傳遞熱,加熱元件可包括皮膚接觸表面,該皮膚接觸表面在剃刮行程期間向消費者的皮膚遞送熱,用于改善剃刮體驗;公開號:CN107206607A,在刀片上帶有印刷物體用于支撐臉部,改進刀片和刀片架在皮膚上的滑移方式并且提供對皮膚凸起的更好管理,從而最小化使用者所經歷的劃傷和割傷次數。在快速發展階段I,主要以電動剃須刀為主介紹,出現了以下代表性的專利,1928年,JacobSchick上校設計了第一款電動剃須刀并獲得了專利,公告號:US1757978A,剃須刀手柄內有1個電動馬達,通過傳動裝置連接著1個可旋轉的刀架,需要插電使用。1939年,飛利浦設計出了首款電動剃須刀Philishave7730“Cigar”,公開號:GB525602A,與以往的往復式剃須刀不同,飛利浦使用了全新的旋轉式剃須系統,該系統使剃須刀在外形上更加小巧且能把面部輪廓線周圍剃得更干凈。飛利浦不斷提升其剃須刀的設計,先是將刀頭從先前階段的1個增加到2個,到了1966飛利浦三頭剃須刀Philishave8130/1302問世,公開號:US3399453A,極大提高了剃須效率,如今飛利浦剃須刀大多采用3頭設計。1950年,德國博朗(Braun)發布了其首款剃須刀S50,公告號:DE802052C,同樣是往復式剃須刀,博朗S50與同時期的其他品牌剃須刀最大的不同在于刀網設計,其他剃須刀刀網是1個像梳子一樣的金屬層,將刀片與皮膚分隔開,而S50則采用了更薄的、網眼設計的刀網覆蓋在刀片上,用戶在使用時胡須穿過小孔被剃掉,這樣就能更近距離剃掉胡須了。在快速發展的階段II,電動剃須刀頭部更加靈活多樣,控制更加智能,剃須刀體積變小、電池內置且可以充電增加了便攜性,出現了以下代表性的專利:公開號:DE10315450A1,申請日為2003年,這是博朗的另一項開創性產品,該系統具有自動清潔和充電座,提供了更健康的剃刮環境,成為世界上第一臺自清潔電動剃須刀。這期間,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多件三刀頭浮動及刀架浮動的專利申請,這也已經成為現在很普遍常見的技術。公告號:EP757613B1,申請人為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日為1996年,至少一個剃須頭由連接到所述殼體的柔性構件支撐,作為膜的撓性構件提高了剃須頭的撓性,從而提高了剃須頭的浮動運動。隨后該公司又在剃刮期間的舒適度方面進行改進,公開號:EP3978212A1,申請人為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日為2020年,在電動剃須刀中應用紅外加熱裝置,剃須動作期間使皮膚和皮膚上的毛發暴露于紅外光或近紅外光的使用方式,使其在皮膚加熱單元的效率,剃須舒適性和皮膚刺激方面產生良好的效果。公開號:US20220048211A1,申請人為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日為2020年,電動剃須刀包括防傾斜引導件,用于在剃須單元運動期間引導至少傳感器單元載體相對于主體圍繞至少一個垂直于X軸和Z軸延伸的Y軸傾斜在靜止位置和沿Z軸的推入位置之間,其可以提供剃須壓力的精確指示。國內的超人集團從1995年開始申請專利,以外觀專利為主,申請量達到245件,發明申請為42件,實用新型專利為62件。公開號:CN1509851A,申請日為2002年,剃刀組包括一個外切刀和一個可被驅動相對于外切刀旋轉的內切刀,另設有一個包圍著外切刀的貼面,內切刀與外切刀彈性接合,貼面為自適應式柔彈性浮動貼面,安全度和舒適感大大提高。公開號:CN101041237A,申請日為2006年,采用了中心部位布置一個外切刀,其余多個圍繞在中心外切刀的周圍,外切刀表面與面部輪廓皮膚的接觸范圍和接觸面積增大,這樣既有利于降低剃須時剃須刀刀頭表面與皮膚的接觸壓力,使剃須時膚感更好,剃須感覺更舒適。但是申請的多項專利再授權幾年后不再繳納年費予以放棄。
2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國剃須刀行業發展較晚,雖然后續發展有所提升,但外國專利占的比例較大,發明專利大部分申請人還是以國外為主,所以在剃須刀領域中,外國申請和PCT申請占很大的比重。如果中國企業要想在國內外有所突破,需要進行合理的專利布局,積極收儲專利,掌握重要申請人的專利研發方向,明確自身在產業鏈及技術鏈及創新鏈中的定位和優劣勢。
參考文獻:
[1]李博,張慶棟.基于專利分析的電動剃須刀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21(6):144.
[2]莊瑞國.基于專利戰略的剃須刀行業專利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今日科技,2008(6):37-38.
作者:楊慧慧 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