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下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改進

時間:2022-10-03 17:12:2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立德樹人下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改進,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立德樹人下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改進

摘要:在目前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育已經基本普及,但由于種種問題,英語教學成效差強人意,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影響著民族地區學生的英語學習及全面發展。本文以立德樹人視角展望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高中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方面存在的阻礙,了解制約民族地區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主要問題,并探討相關的改進措施與方法,以期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中英語;德育滲透;改進策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乃至終身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德育教育也是實現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核心措施,對于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而言,德育的滲透可以強化學科育人價值,讓英語教學與思政理念相融合,使學生能在習得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塑造良好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實現全面發展。然而,當前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其一,在新一輪的教材和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觀念過于落后,教學方法過于陳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流于形式,這是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大都居于偏遠地區,地理位置以及經濟條件都有所限制,在這里的英語教師很少,且很少有機會去進修專業課程或參加針對性培訓,因此,這些教師所引領的課堂仍然保持著傳統化狀態,影響德育的滲透。其二,學生英語學習意識薄弱,努力程度不夠,還是受少數民族地區地理條件及經濟水平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并不高,缺乏對英語學科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這種落后的觀念也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英語學習不重要,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指導及任務,導致德育教育的實施存在難度,再加上對于民族地區的學生而言,英語是他們學習的第三種語言,由于自小缺乏英語方面的學習資源及環境條件,導致了英語基礎的薄弱,學生在學習方面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這種情緒會加大教師教育工作的難度,影響課堂的良好進行以及德育的滲透力度。這些便是民族地區當前德育滲透的阻力所在,為了能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為民族地區及國家建設輸送優秀人才,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讓德育教育能夠高效實施與開展,讓立德樹人能踐行于英語課堂,讓學生能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所需。

一、結合教材,系統整理德育內容

首先,教師需要從教材使用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教材是民族地區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渠道,對于其英語學習以及素質發展而言具有直接影響,對此,教師便要利用好教材資源來實施德育引導。那么如何對教材進行優化利用呢?這就需要教師對傳統背景下德育教育實施方面存在的隨意化與形式化問題加以改善,努力構建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結合民族地區學生學情及文化背景,有機融合中外文化與本民族文化,深入明確高中生德育發展的多元內容,這樣在使用教材時,教師便能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德育剖析,從中提煉出有利于學生道德素質建設與優秀價值觀念形成的德育因素,助力于學生的素質發展。對于民族地區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來說,需要滲透的德育內容包括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教師應對這些內容有明確的認知,那么在結合教材的教學設計與組織過程中,便可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使用,以便讓學生在解讀文化內容的同時也能獲取更多方面的素質建設。如節日文化是高中英語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圍繞教材引領學生探索節日文化時,還需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使用,結合當地節日文化,有機滲透其他德育內容來完善學生的素養建設。比如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藏族、彝族與壯族等在傳統節日里的特色活動,讓學生進行積極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在傳統節日里所舉行的各種各樣的活動,這能使學生在基本了解本族節日文化的基礎上拓展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文化,生成對多元文化的喜愛,繼而深化民族團結意識,建設良好的文化觀念。教師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拓展了教材資源,豐富了情感教育目標,可以實現對學生更多方面的德育熏陶。

二、巧借信息技術,明確德育思想

在對教材內容的創造性使用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完善學生的素質建設,這里要說明的是,信息技術對于民族地區高中英語現狀改革具有深遠意義,那些教學觀念較落后、教學方法相對陳舊的教師可借信息技術來彌補自身不足,與時俱進地在互聯網中汲取優秀教育思想及方法,比如定向搜集英語課程,了解其他優秀教師是如何將英語課程與德育工作密切融合的,還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參加線上教學研討或查閱文獻等等,通過多種方式來對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行提升,實現對高中英語課堂的良好建設,讓德育的滲透能更加高效、有力。那么除了在教材的創造性應用方面使用信息技術之外,教師還可巧用信息技術來強化德育體現,讓學生充分明確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借助技術優勢而給予學生強烈的德育熏陶,促進其素養建設。為什么說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強化教學內容中的德育體現呢?因為許多民族地區教師在以往課堂教學中采用的大都是落后的灌輸式教法,通過口頭講述來幫助學生領會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思想,這種對學生單一感官的調動方式無法加深其對德育思想的充分體會,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輔助手段,能展現鮮明的圖像與生動的畫面,實現對學生視覺、聽覺的全面化調動。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中德育思想的感知,更易引發學生共情而涵養其人文情懷。比如在有關體育運動以及飲食等生活健康方面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搜集一些圖片,圖片中呈現的是人們的不同行為習慣,如人們在作息方面的行為習慣,以及在飲食方面的食物搭配方式等等。利用多媒體設備形象化展現這些圖片,讓學生能結合課堂所學對這些形象化的圖片進行深入分析,解讀這些方式習慣是否合理,并利用所學知識來提出可行的建議。這種形象化的多媒體展現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深入體會與辯證分析多媒體直觀展示出的生活現象,并對現象加以解讀,然后利用所學知識提出合理建議。最終學生不僅能深切領會教學內容的德育思想,了解運動和飲食方面的健康習慣與方式,感知健康生活的價值意義,更能獲取語言的切實鍛煉,學習效益非常高。

三、組織實踐活動,引導自我建設

教師對于自身專業發展方面的問題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而加以解決,但對于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還需通過更為優化的教學設計與組織來解決,比如針對學生在英語方面的畏難情緒,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引導加以改善。生活化教學指的是教師要建立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基于學生對生活的熟悉感來拉近其與英語教學之間的距離,并利用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來激發其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通過生活化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將能被充分調動,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在英語課堂的德育實施中進行自我建設,獲得素質提升。比如在高中英語課程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后進入現實生活進行調查與探究,調查的是本地區存在的一些環境破壞問題,如隨地扔垃圾的現象、塑料袋對牛羊的傷害或污水排放問題等等。要求學生組成實踐調查小組來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查、記錄與整理,之后便利用課堂所學知識來提出相應建議,最后撰寫實踐調查報告。實踐調查報告需以英文方式撰寫,以便學生能完成相關的知識遷移實踐與能力訓練。最終,通過這場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能獲取別樣的學習體驗而提高學習積極性,還能結合現實問題深切領會教學內容所蘊含的主題意義,并利用所學知識對現實問題加以解決,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在深入生活的實踐探索中積極建構語言,并對現實環境問題加以深切剖析而深化環保意識,實現綜合素質的自我建設。

四、利用多元教學,進行有效滲透

通過線上課程學習、教研探討以及文獻調查等方式,民族地區教師能在德育實施開展中切實了解高中英語教學所需滲透的多元德育內容,從而系統制定德育方案,完善學生的素養建設。那么為了能在英語課程開展中,對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元德育內容進行較全面的滲透,教師還需要進行多元教學組織,以便讓每一種德育思想都能有效融入教學中,完善學生的素質建設。比如教師可在英語課堂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法,經常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而開展一些合作式活動,這樣能幫助學生通過各項活動的參與而切實體會到集體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強化團隊及責任意識。此外,教師還要定期對小組的成員進行調整,盡量讓每一個學生之間都能有機會進行接觸,這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德育的有效滲透方式。除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之外,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開展中還可實施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本身具有趣味性,可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端正其學習態度,另外,游戲中的一些比賽規則還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游戲也能激發學生的斗志,使其勇于挑戰自我,敢于突破而積極進取,塑造更為積極的學習及價值觀念。諸如此類等等都是教師出于多元德育內容滲透需要,而創新或優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人格的不斷完善、素質的不斷提升。

五、通過創設情境,加強氛圍熏陶

民族地區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不強,畏難情緒重,為了能改善與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來優化課堂建設。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這種場景有利于真實生活氛圍的形成,讓學生能在情境之中利用所學知識展開交際交流或處理現實問題,從而獲取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良好習得。除了有利于語言發展之外,情境教學法的突出優勢還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感知中提升表達的欲望,并在情境交流中感知英語的交際功能及價值,這能深化學生對英語的熱愛,幫助其塑造良好的學習觀念。比如高中英語課程涉及購物、尋醫等方面的生活或社會情節類教學內容,那么在教學開展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基于生活和社會話題展開情境劇的表演,通過情境劇的環境布置,營造較真實的生活及社會氛圍,學生在此氛圍中能夠進行積極的英語交流及實踐,有利于其人文情懷的涵養,更有助于其語言交際應用能力的發展。

六、優化評價體系,強化思維引導

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重要保障,通過優化評價體系,可讓學生擺脫守舊的思維意識,減少在學習發展道路中的思維盲目性,使之全面審視自身發展不足,并結合他人意見而進行深入改進,實現對自身語言及素質的不斷完善。為了實現這些,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對傳統評價方式進行改進,優化課堂評價體系來對學生的學習及自我認知思維加以引導。以往教學評價過度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或結果取得,缺乏對過程因素及情感因素方面的評估與分析,這導致學生的素養發展受到忽視,成為了德育滲透的一大阻力。而今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改進,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納入評價目標中,完善評價體系,比如在情境表演活動中,將情境準備過程中學生們的“情感態度”,組內合作中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最終表演中的“情感表現力”等都納入最終的評價體系,借助多樣評價目標而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表現進行深入而全面的評估。在完善評價目標的同時,教師還要確立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運用“教師評價”“同伴互評”“組間互評”與“小組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們能夠接受教師及其他成員、小組的客觀評價及建議,從而全方位地完成自我修正,實現語言及素質的不斷完善。

七、總結

總體說來,以立德樹人為背景的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課堂德育教育開展中,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優勢,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為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而在具體的德育實施中,教師還要結合英語課程教學需要以及學生的興趣需求來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以便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展開英語學習及探究,并在英語學習及探究中領會教師所滲透的德育思想,獲取深入而全面的德育發展。英語教學既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也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每一堂英語課中,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常閆勇.淺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的有效性方法[J].中外交流,2019(38):155.

[2]李華,耿寶云.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狀況問卷調查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8):88-91.

作者:魯銀全 單位: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藏族寄宿制高級中學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观看不卡欧 |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精品 | 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 | 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