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研究

時間:2022-02-27 09:09:0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研究

胃癌在我國是高發疾病,其發病和死亡例數均約占世界的50%,是國家癌癥防治的重點。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下,對胃癌術后患者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促進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等方面效果顯著。加之患者術前多營養不良、腫瘤消耗,且需胃腸減壓或禁食6~8小時等為手術做腸道準備,導致患者處于營養缺乏狀態。

1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方式

1.1腸內營養支持的作用

胃癌患者術中常放置空腸喂養管,以便術后經鼻腸管注入腸內營養液提供機體所需營養。經喂養管輸注腸內營養液對改善患者的體質量指數(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細胞總數(TLC)、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天數等指標方面效果顯著。隨著全身營養狀況的改善,人體抵抗外來感染的免疫能力增強,在手術切口及腹腔內發生感染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

1.2腸內營養支持的時機

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于患者術后康復雖十分重要,但如果時機把握不準反而會適得其反。在一般的腹部手術后,小腸的蠕動和腸鳴音在術后2h即可恢復。王新波等認為,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時機一般在術后12~24h,即患者出現肛門排氣、胃腸功能恢復后才給予營養支持。

1.3腸內營養支持的輸注方式

腸內營養輸注方式一般分為一次性投給、間歇性重力滴注和持續性經輸液泵泵入三種方式。唐悅等研究表明,持續性輸注方式在縮短患者術后過渡到全腸內營養的時間及拔管時間,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提高營養狀況的改善效果等方面效果顯著。

2腸內營養的護理

2.1喂養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喂養管,防止滑脫、移動、扭曲和受壓。保持喂養管的通暢,預防營養液在管腔內沉積堵塞導管,每次輸注前后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沖管,輸注營養液的過程中每4小時沖管一次。喂養管給藥時,應將藥物充分碾碎溶解;使用過程中如因各種原因暫停輸注,需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保持管道通暢。

2.2控制輸入營養液的濃度、溫度和速度三個重點內容

三個重點內容應根據患者耐受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營養液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約37℃~40℃;營養液濃度也不宜過高,否則易誘發傾倒綜合癥。輸液泵輸注營養液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詢問患者是否有腹脹、腹瀉、惡心等不適的癥狀。營養液輸注速度不宜過快,過快容易導致營養液返流,引起誤吸。

2.3體位管理

患者在輸注營養液的過程中頭部抬高30°~45°,腸內營養輸注結束,應繼續保持頭部抬高30°~45°時間30min,防止液體反流,引起誤吸。

3并發癥的觀察

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并發癥的發生。誤吸是腸內營養最嚴重的并發癥。原因在于輸注過快,劑量過大,進而胃排空不良、營養液返流所致。可采取坐位、半坐位或床頭抬高30°的仰臥位以防返流,輸注結束后應維持此體位30min。如發生誤吸,應立即停止輸注。

4討論

胃癌患者術后早期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更符合生理狀態,能有效地維護胃腸道黏膜細胞結構完整性,阻止菌群失調所致的腸源性感染,且給藥方便,費用低廉,患者受益明顯。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重要作用。在場內營養支持的護理過程中通過細致地指導和護理,可明顯減少腸內營養的并發癥,增加患者的接受度。

相關范文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最新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亚洲狠狠狠狠狠2021 | 欧美亚洲另类小说图片视频 | 亚洲日韩mⅴ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