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學刊》于2016年創辦,全刊信息多卻有條有理,堅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經驗共享的主流平臺,創刊多年來受到許多讀者的支持和喜愛。以中文為主要出版語言。大足學,以重慶大足石刻為研究對象,是一門涵蓋歷史、藝術、宗教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該期刊的出版,旨在推動大足學領域的研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主要涵蓋了大足石刻的歷史、藝術、宗教、文化等多個方面。通過對大足石刻的研究,揭示其背后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宗教意義和文化價值,進一步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精神面貌。
本雜志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嚴格的審稿制度,確保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該期刊還關注大足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報道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促進學術合作。此外,該期刊還與多家高校、科研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者們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旨在促進學術交流與研究,推動學術進步和社會發展。雜志注重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和創新性,鼓勵學者開展深入的學術探索和跨學科的研究,推動學術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促進學科發展和學術進步。
Ⅰ、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篇名、作者注置于當頁地腳;對文內有關特定內容的注釋可夾在文內(加圓括號),也可排在當頁地腳或文末。
Ⅱ、有國家、部、省、市、校級科研基金項目資助的課題,請在首頁腳標處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可優先錄用。
Ⅲ、各層次標題序數以數字連續編碼。格式為:“一、”“(一)”“1.”,其下為“(1)(2)”,再下為“①②”,之下不宜再分。
Ⅳ、正文中出現一百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號,直接將引文部分左邊縮排兩格,并使用楷體字予以區分。一百字以下引文,加注引號,直接放在正文中。
Ⅴ、引用國際組織機構報告時,應標明機構名,報告名,編號,第幾頁或第幾段,但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等可略去機構名和報告名,直接在UNDoc.后標出文件編號。
VI、文末請附作者詳細聯系方式(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以便及時聯絡。如愿附上作者個人簡況,甚是歡迎。
VII、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項目與格式根據國家現行標準:GB/T7714-2015,信息齊全(作者,標題,出處,年,卷、期、頁碼等)。
VIII、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章重要內容。摘要中盡量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字眼。務求簡練,一般不宜超過250字。
IX、文稿請用稿紙謄寫或用打印機打印,字跡清楚工整,圖表整潔明了。圖和表要各有標題,各自編號。照片要清晰、反差大,以供制版用。
X、凡在本刊發表的文章,本刊有權進行刪改,如不同意刪改請在投稿時向編輯部書面說明。
我們不是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推薦,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重慶市青岸區離演路102號1幢,郵編:400061。
該雜志是省級期刊。收錄在知網收錄(中)、
該雜志是一本具有的期刊,。
該雜志是年刊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青岸區離演路102號1幢,郵編:400061。